• 形象的遗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形象的遗产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98 3.3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国)弗里茨·萨克斯尔(Fritz Saxl) 著;杨建国 译;周宪 丛书主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69778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603484

上书时间2024-06-09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弗里茨·萨克斯尔(1890-1948),出生于维也纳,是有名的艺术史学家,在维也纳当地曾师从于马克思·德沃夏克,后在柏林接受过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指导。他在1913年加入了阿比·沃尔伯格组建的图书馆,在沃尔伯格因精神问题病倒之后,萨克斯尔接手了图书馆,并逐步将其改造为之后的沃尔伯格研究所。主要作品有《12世纪英格兰雕塑》、《萨克斯尔讲演集》等。

目录
导言
章 形象的意义:延续与变动
第二章 近古占星术的复苏
第三章 彼得拉克在威尼斯
第四章 雅各布贝里尼、曼特尼亚与古董收藏
第五章 提香和皮埃德罗阿瑞提诺
第六章 人文主义者的梦中家园
第七章 丢勒和宗教改革
第八章 霍尔拜因和宗教改革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弗里茨·萨克斯尔的文章和讲演虽然以形象为主,但他深深牵挂的始终是人的精神。翻开《形象的遗产》一书,读者定会为书中插图范围之广、类别之繁而感慨。沿着作者引人入胜的文笔,上溯古代苏美尔文明遗产,下至塞尚等诸多现代艺术先驱,本书囊括的内容远远超出艺术史的范畴,遍览宗教研究、中世纪科学、文艺复兴学术等诸多领域,令人大饱眼福。

主编推荐
萨克斯尔的文章和讲演虽然以形象为主,但他深深牵挂的始终是人的精神。翻开本书,读者定会为书中插图范围之广,类别之繁而感慨。沿着作者引人入胜的文笔,上溯古代苏美尔文明遗产,下至塞尚等诸多现代艺术先驱,本书囊括的内容远远超出艺术史的范畴,遍览宗教研究、中世纪科学、文艺复兴学术等诸多领域,令人大饱眼福。

精彩内容
导言

    翻开本书,读者定会为书中插图范围之广,类别之繁而感慨。时间上,本书插图上溯古代苏美尔文明,下至塞尚;主题上本书插图远远超出艺术史的范畴,进入字数的研究、中世纪科学、文艺复兴学术等诸多领域。的确,兴趣广泛正是萨索的突出特征,更难能可贵的是极为广泛的兴趣从未把萨索诱入歧途,令他的研究流于表面。长期的研究生涯中,萨索的技艺日渐精湛灵活,足以深入发掘他为自己设立的任何问题。然而研读过本书中所收录的讲演,并一番思索后,读者会发现,繁仅限于各篇讲演所涉及的题材,其背后的主题展现出惊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贯穿于各篇讲演始终的是萨索的信念:视觉形象可以,也应当用作历史文献研究。各篇讲演中萨索提出的问题最终都归结到人的信仰、追求和梦想,也正是那些有信仰,有追求,爱梦想的人创造出形象,使用着形象。对萨索而言,研究意味着超越时代阻隔,与古人建立起心灵沟通。
    还记得大战中一天傍晚,我和萨索一起坐在他在杜尔维奇的家中。屋外暮色已深,庭院中有个大弹坑,要穿过庭院走到大门口,必须从坑边绕过去。居然没有炸到房子,还真是神了。屋外又传来防空警报声,可萨索丝毫没有放下手头工作,离开楼上书房的意思。他正在为关于伦勃朗的讲演做准备,给我看了张阿姆斯特丹的地图,在地图上追寻着大师当年走访阿姆斯特丹犹太区时可能走过的大街小巷。飞机声已到头顶,萨索只是用德语说了句:“飞机到了,小心砰砰声。”他要我小心的砰砰声来自附近的高射炮阵地。说完这句话,萨索又滑入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我却心绪不宁,难以跟紧他的步伐,直到听到街上有人高喊:“敌机飞走了。”
    正是这种忘我投入使得萨索能从往昔中找到避风良港,以避开当下的种种重压和困感,即便当时时局并不那么险恶。萨索总是渴望获得未经处理的手资料,由此可以解释他对图像文献的信任。若是能深入理解伦勃朗可能走过的大街小巷,或许对大师的了解就可以深入一些。
    萨索若是生活在18世纪,或许会成为一名文物鉴赏大家,终日埋首于羊皮古卷和古代印章间,乐此不疲。然而他却生活在一个自我意识国家强烈的年代,历史研究方法所引起的争论此起彼伏,从未中断。德语国家尤为如此。萨索更倾向于自然而然,无须太多反思的研究方法,可与之相竞争的其他学派在理论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二者问的张力也反映于萨索的学术成长过程中。
    1890年萨索出生于维也纳,他在维也纳学习艺术史学,师从马克斯?德沃夏克。德沃夏克倡导吧艺术风格解释为变化中的时代精神的症候。萨索也曾在柏林待过几学期,接受当时形式学派之先驱亨利希?沃尔夫林的值得。萨索以一篇关于伦勃朗的论文毕业,不过当时他的兴趣十分宽泛。还是本科生时,萨索就曾就中世纪占星插图发表过一些个人见解,后来更请教了阿比?沃尔伯格,当时沃尔伯格在他在汉堡的私宅中组建了一座专业图书馆,专门研究占星术之类深奥难明的专题,藏书颇丰。
    萨索发现,沃尔伯格既是位长者,又是位伟大的学者,对占星术的了解远非自己可企及,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发现统统转给沃尔伯格,自己不再在这方面耗心思了。然而沃尔伯格为人专制,他既已把这位21岁的年轻人视为自己孤单寂寞的研究之途上的伴侣,想摆脱他就没那么容易了。萨索成了他图书馆的管理员和助手,一战后沃尔伯格一度病倒,萨索开始着手把沃尔伯格图书馆改造成一座研究生。1929年沃尔伯格去世后,萨索成为研究所主任,直至1948年去世。
    无论作为普通人,还是作为学者,萨索都无条件地忠于沃尔伯格,这种忠诚经历了许多危机的考验,萨索一手创办了沃尔伯格研究所,在他手中研究所声誉日隆,最后成功逃过了纳粹的魔爪。但若是把萨索的一生仅仅看成忠诚的追随者,就大错特错了。无论在性格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萨索和沃尔伯格相互补充,沃尔伯格对自己的研究趣向总是精挑细选,萨索则来者不拒。沃尔伯格从不为历史而研究历史,他的目标是建立起“文化科学”,可以把历史的经验运用于当下。正是在这种学术方向上沃尔伯格研究了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一些传统,在他看来,西方文明已经差不多走到了尽头。诸如星相象征这样的研究课题像沃尔伯格展示出这一文化遗产的复杂性,既曾需助科学家测量星空,也诱惑人们走向占星术和迷信。
    萨索在自己的一篇讲演中也谈到近古占星术的复苏,谈到人们对星座影响力的信念,此时萨索更多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谈这个现象,显得更多同情,更为超然,毕竟占星术对未受教育者而言可以满足其宗教方面的需求,萨索对此表示理解和同情。萨索不想歪曲沃尔伯格传达出的信息,可他最后的结论吧预言家的警告变成历史事实的陈述,事实就是无论是西方的理性思维或是非理性思维都根植于古代的思想遗产之中。
    适用于信仰研究的话同样适用于艺术研究。尼采曾说希腊文化中有所谓“酒神”成分,正是在这种“酒神”成分的强烈感召下,沃尔伯格一生专注于文艺复兴中古典动机的影响。子沃尔伯格的看来,与古代雕塑的情感接触既成就了文艺复兴的新艺术,又令这种艺术带上瑕疵。古代雕塑既激发艺术家以新的手法表现出澎湃的情感,又诱惑艺术家走上空洞形式表演的歧途。萨索对此的理解不像沃尔伯格那么激烈,但更为宽广。萨索同情那些固古典自身之故而发掘古代文化的艺术家和学者,沃尔伯格的精神家园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的摇篮,而萨索则特别为威尼斯和北意大利所吸引,乔瓦尼?贝里尼和他所钟爱的提香正是在那一片土地上成长为艺术大师。或许本书收录讲演中个人情感最为饱满的是《人文主义者的梦中家园》,这篇讲演举行于1945年5月美国首都华盛顿。讲演结束后数月,而战结束。
    萨索对讲演的准备可谓谨小慎微,不允许有任何临场发挥的地方。我觉得萨索其实并不喜欢讲演,恰如他不喜欢一切正式场合。即便作为教师他也不喜欢端出权威的架子,更喜非正式学术交谈中的你来我往、思想碰撞。或许最令萨索开心的事是藏身于公众视线之外,独自编撰中世纪手本目录。或其他类似的研究工具,以供其他研究者使用。
    本书收录的讲演只有一拍篇出自萨索生命的最后岁月,那时沃尔伯格研究所被迫搬出汉堡,萨索面临着在英国重建研究所的重任。无论在研究所并入伦敦大学之前,或是之后,萨索都力求以实例而非教条展示出研究所的精神内涵,萨索视此为自己的责任。萨索成功拓展了艺术研究的概念范围,远远超出艺术鉴赏的传统范畴,走向文化语境中的形象研究。图像默默无语,萨索始终认为要令这些沉默的文献开口说话殊非易事。萨索不相信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和公式,即便他自己的阐释尝试也要打上些折扣。在我们这些曾经与萨索交往的人看来,他关于彼得拉克在威尼斯的讲演的最后一段话最能体现出他的历史观。不应把这段话理解为传统的谦虚客套,而应从这段话中看到整个讲演的真正意图:

    有个事实我不想隐瞒,14世纪威尼斯艺术的本质既关系到彼得拉克,也关系到他身边的人,从中我有所心得,但依旧不能令自己满意。能否说当时的文学表达和艺术表达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就这个问题我不想给出答案,只想拿出一条简短的公式,尽管公式本身尚未得到充分证明。只要诸君觉得我摆明了某些事实,而把最后结论留待诸君自己去下,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若是诸君中有谁可以助我更准确地划定问题的边界,我将不胜感激。

    现在,球到了读者半场。
    E. H. 贡布里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