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美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是美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31 4.3折 45 全新

库存5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袁照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3803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588664

上书时间2024-06-09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柳袁照,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致力于“诗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倡“审美课堂”。以诗人的情怀做校长,以对教育的思考入诗,并从中总结提炼了“诗性教育”,还原了教育的精神底气和文化根基,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已出版《老什物》《教育是什么》《清泉石上》《流连》《柳袁照诗选》《我在“最中国”的学校》等教育专著和文学作品。

目录
上卷 生命成长与教育之美
第1篇 教师是什么
第2篇 紫藤爬到了朴树上
第3篇 生命的痕迹
第4篇 时间袅如轻烟
第5篇 我们自身也是风景
第6篇 做俯下身子静候的教育
第7篇 一棵等待下雨的树
第8篇 元宵节里的结香花
第9篇 你我遇见,是智慧的开始
第10篇 做甘于卑微的教育
第11篇 做如自然般美妙的教育
第12篇 做在静谧中坚守的教育
下卷 生命体悟与教育之美
第1辑 我们相遇,是幸福的开始
笫2辑 美与未来在一起
第3辑 教育:多“抓拍”一些诗性之美
第4辑 做诗一般柔美的教育
第5辑 学校回到童年,如泉水般清澈
第6辑 教育是让人自信而个个绽放的事业
第7辑 做本真而敢于摔跤的教育
笫8辑 教育追求个性而鼓励超越常态
第9辑 绽放卑微的小花
第10辑 守望是一种永恒
第11辑 哲理、禅意与教育
第12辑 由门触发的教育遐想

内容摘要
《教育是美的/大夏书系》精选了作者柳袁照积累多年的图片近200张,有摄影作品,也有艺术品和漫画等。作者以图说教育为主线,选取“做俯下身子的教育”“做有生命质感的教育”“做阳光下个个绽放的教育”“做有一份深邃与神秘的教育”等角度,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意味隽永。

精彩内容
自序给美的一瞬赋予教育的诗意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读图。一些名画,我会找来读。后来,对照片,尤其是一些经典的照片,我也会爱不释手。再后来,自己拍照片,拍了照片自己欣赏,会对着照片,写一两句话,兴之所至,随性而写,只是自己的感悟。渐渐地养成了习惯,留意周边事物,留意自己走过的山水,故乡或远方,大山大水、森林草地是这样,剩山残水、溪水河流也是这样。把风景看成是一幅画,把普通的场景也看成是一幅画。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许多人来了,都说美,说是一所像园林一样的学校。我说,错,我们不是像苏州园林,我们就是一座苏州园林,是一所在园林里办的学校。苏州园林的美,是气质,是气息,是需要我们去细细体悟的。静下心来,把自己融入其中,方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从操场去食堂的路上,有一堵墙壁。我立于这堵墙壁前很久,墙上的藤蔓大多已经枯萎了。只有几支茎蔓上挂着几片叶子,叶子也是枯萎的。在冬日温和的阳光下,它们被微风吹动,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写诗,就像在粉墙上绘画。那画笔、诗笔就是藤蔓,那微风就是这支笔的灵魂。灵魂终于在这个冬天跑了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盼望,幻化成粉墙上不安分的不时晃动的影子。这是那天我在这堵墙壁前的感受,其实,这堵墙壁很普通,在苏州的大街小弄里,抬头就能见到。除了欣赏那些美景之外,我们如何也能欣赏那些普通的事物,把普通看成不普通,把平常看成不平常,把所有普通、平常的事物都看成富有诗意的事物?我们校园里除了有明清建筑之外,还有几幢民国建筑。民国建筑的墙一般是清水砖累叠而砌成的。我走过路过,总会有些感受。那一天,选好角度,拍了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里,边上写了几行字:“一块块砖,垒成了岁月。每一个人的岁月,别人看来几乎都是相同的履历。从低到高,从外向里。春花夏叶,秋果冬藏。墙上爬满沧桑,斑斑驳驳,挥不走纠缠与凌乱,才属于内心的自己。”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我相信,这些感受是我的真实感受,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既属于自己,也可能属于别人。美、善良、坦荡、擅长感悟,是人的核心素养。同样相信,一个爱美的、善良的、襟怀坦荡的、能面对一草一木获得感悟的人,一定是一个好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往往都是相通的、有默契的。这样有共性的人在一起,都会是相互的阳光雨露。从日常生活中感悟教育,我认为是一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行。我们的前贤都有这种情怀,比如,范仲淹面对岳阳楼的一张图,就写出了《岳阳楼记》。范仲淹舍家开办学校,身体力行,为教师做了一个榜样。与他同时代的王安石、苏东坡等都是如此,《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名篇,哪一篇不是对天地万物、草木鸟兽感悟后的经典?做一个有人性的人,人性是情怀的起点。其实,爱、温情,也不只有人类才有。我相信一切生命的深处都有最柔软的地方,会让最坚硬的物质融化。能体察万物,方能对万物有所感怀。我所期待的教育,所期待的校园,所期待的课堂,应有这样的温情、深情与柔软。我们的有效课堂、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校本研修,如何上升到如此的“道”的层面,而不是一直处在技术、方法等“术”的层面,从中我们可获得一些启示。这几年,微信的兴起,拓宽了人的视野,创新了人与世界接触、交流的方式。我使用微信,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或交友联系。我把它作为我与世界交流的“中介”,通过它去聆听世界,去与世界对话。经过一番思索后的对话,是带着自己体温、自己情感的“表达”。微信朋友圈里记载着这样的过程,储存着这种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更可贵的是,微信这个载体,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人人参与建造这个平台,人人又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放置东西、获取东西。有幸于两年前相遇、相识大夏书系的朋友们,李永梅女士优选与我说,我的看图说风景、看图说教育很有趣,可以为我出一本书。去年十月大夏书系在江西弋阳举行了一场教师读书活动,邀请了我。讲演中我列举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以及给我的感悟——从中如何触发我去直面现实的教育的例子,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大夏书系的首席编辑朱永通先生对我说,把你微信中的“看图说话”整理下吧,出一本“看图教育”。不久,果然收到了大夏书系的出书合同。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永通先生发来短信:关于体例,我想了无数方案,如按门、书、学校等来分辑,最后都被一一推翻。现分上下卷,每卷12篇(辑),一甲子60年,12年为一生肖年,而每年十二个月,每卷12篇(辑)暗含年复一年的时间观念。此书决定四色印刷,具体设计方案我会发给负责的编辑。我争取让同事杨坤来责编此书,因为她是摄影高手。整理此书稿,我受益不浅,感佩兄饱满的诗意和独立的灵魂,敬茶。如此用心真让我感动,永通先生是知己,是能洞悉我图文奥秘的知己,假如我的图文有一点点奥秘的话。编辑能与作者有审美默契是一个写书人的福分。前不久,去了一处深山,随手拍了几幅照片,又随手把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并这样留言:喜欢这里吗?喜欢这几张照片吗?照片上的景致一定会比现实好得多。为何?它有取舍,它有角度,它有表达。进入这个山里的小村庄,阴天,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景致是灰蒙蒙的,拍出来的照片也是灰蒙蒙的。当离开回望的一瞬间,太阳出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景致明亮,照片也明亮。这个小村庄什么也没有变,始终是这个样子,只是阳光的缘故。我写上述一段话,是想说明,经过艺术加工之后,与原物体相比,会不一样。我本身的看图说话,与编辑之后的看图说话,不一样了。净化了,美化了,体系化了,凸显了意义。前几天,我在厦门的集美,那是我三十年前曾去过的地方。坐在我曾坐过的集美中学面朝大海的那些绝美的台阶上,不由自主地有了诗意,我说:总会有一个地方,去了还会去。坐过的台阶,我竟又坐了上去。我看风景已不是从前的风景,我看行人匆匆也不是我见过的行人。我又坐在原地,可我自己也早已不是我原来的自己。我看天空的雁行,如绸带舞动。我听大榕树下的海潮,呜咽阵阵。此刻,我又遇到了这样的情形,内心澎湃的情形。今天,我在深圳。应邀参加全国大城市教科院联盟成立活动,来作一个演讲,我的题目是《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当我将踏进会场的时候,正是太阳从海边升起的时候。多美的一张图片啊,赶紧配话,整理一下竟成了诗,题目是《大梅沙海滨的早晨》:渴望与期待只是一瞬间一瞬间的美转眼即成记忆期许与失落只是一段旅程的距离船已停泊岛屿安睡心中满满的柔意此刻,都成周身挥之不去的气息是啊,这本书的许多照片,都是美的一瞬,不过,我把它们留了下来,赋予了诗意,赋予了教育的蕴意。那是我2014年与2015年,这两年中所遇到的无数美的瞬间的感动与感悟。我唯有感恩,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自己的书,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总盼望他长大,作为书,所谓的“长大”,则是希望被读者认同认可。现在,进入了冬天,冬天是寂静的。不正好还人间一个清净,还自己一个清净吗?潮如涌的季节已经过去,现在接近可以静下心来多多修身养性。柳袁照2016年12月10日,于深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