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蓝印花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通蓝印花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98 3.8折 45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灵姝,倪沈键,吴元新 著;王文章 丛书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62851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573810

上书时间2024-06-09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灵姝,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重量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市级传承人。现任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副馆长,南通大学蓝印花布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多年来收集、整理古旧蓝印花布实物资料近千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的主要成员,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编著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等著作;设计的作品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优选奖“山花奖”、张謇杯靠前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金奖。

目录
章 蓝印花布历史沿革
节 蓝印花布名词考
第二节 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蓝印花布的主要流传地域
第四节 蓝印花布的发展与兴衰
第五节 明代出土的蓝印花布
第二章 南通蓝印花布地域文化
节 南通蓝印花布产生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第二节 南通纺织印染业的发展
第三节 南通蓝印花布行业的发展
第四节 南通各地域蓝印花布
第三章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文化
节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具与材料
第二节 裱纸、设计或替版
第三节 刻版、上桐油
第四节 刮浆
第五节 染色
第六节 刮灰、晾晒
第七节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价值与核心技艺
第八节 蓝印花布相关工艺的民间传说
第四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分类及应用
节 蓝印花布应用分类
第二节 南通蓝印花布与民间信仰
第五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艺术
节 龙风纹
第二节 瑞兽纹
第三节 植物纹
第四节 吉祥果品纹
第五节 鱼纹
第六节 飞禽、蝶纹
第七节 人物纹
第六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节 蓝印花布传承现状
第二节 南通蓝印花布传承人
第三节 南通蓝印花布传承之路的成功案例分析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第五节 蓝印花布传承中的工匠精神
第六节 南通蓝印花布的保护与发展思考
附录 南通蓝印花布年记(20世纪50年代至今)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吴灵姝、倪沈键、吴元新著的《南通蓝印花布》是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本书全面梳理了南通蓝印花布所植根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文化空间,对手工印染的工具材料、制作流程、工艺特征、应用方式、图案特点、民俗内涵、故事传说以及各技艺间承上启下的传承脉络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深入的分析,并恢复其原有的工艺以达到抢救保护、实践、传承的目的,多角度立体式的呈现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技艺。

精彩内容
伴随着新世纪的开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首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并已发展为比较健全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人保护制度。在进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国务院已公布了三批共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公布了三批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市、自治区也公布了省级保护名录项目8566项,代表性传承人9564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从十多年前的单个的项目性保护,走上了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保护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普遍认知和理解,人们越来越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程度、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全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围绕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现在,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方法和方针、原则逐步完善和确立。在总结保护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恒定性和活态流变性的基本衍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既不是使它凝固不变,也不是人为地使之突变,而是要让它按照自身的规律去自然衍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遵循其本体规律。近些年来,我们提出的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多种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实施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在保护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准确认识、总结和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