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你愿意献身教育吗?――代序陈保平
01抛开理想一味逐利,教育迷失了什么?
02为何培养不了创新型人才就愧对“钱学森之问”?
03先有人还是先有才?
04为什么少些意识形态色彩,离平衡就可以更近一步?
05教育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那么经济又该怎样反哺教育?
06为什么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创新也就终结了?
07对这样的免费,他们为什么不领情?
08为什么说“做学问要先做人”,做学者要先做一个“站得直”的学者?
09怎样才能让“民间教育智囊”放大“音量”?
10边远农村近三分之二幼儿无园可上的问题怎样解决?
11谁来为“天价幼儿园”“踩刹车”?
12怎样才能让“输在起跑线上”的伪命题不再“忽悠”普通民众?
13应怎样理解“没有学生是为了应试而生”命题的生命内涵?
14怎样才能做到“做人”应该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
15培养合格公民应该做哪些事?
16今年真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吗?
17怎样才能实现“今后择不择校可以随意”的愿望?
18德国警察为什么见未成年人不上学都要盘问?
19怎样看待“人往高处走”的教育现象?
20“中小学生――中国‘最忙’的人”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1支持孩子看星星,这样的老师和家长为什么“开明”?
22汶川地震,除了告诉孩子遇到危险怎样自救怎样逃生以外,还有什么需要关注的?
23有些高校对考评组派来的年轻秘书为什么那样唯唯诺诺?
24应怎样理解“一流考生找答案,一流学生敢探索”的真实涵义?
25校长实名推荐:美妙的经为啥难念?
26怎样理解“起码,别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27中国上海学生真的“世界”?
28中学教育可不可以“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29废除百年之后的科举为什么又“借尸还魂”?
30如何看待留学低龄化和“海归”等于“海待”的奇怪现象?
31为什么说有大师才配称“大学”?
32为“掐尖”而“掐架”,名牌高校你们羞不羞?
33要高校脱下扩招这只“红舞鞋”,为什么就那么难?
34“把大学还给学者,把自由还给呼吸”的理想能实现吗?
35为什么科学实力的“酒”再香也怕“巷子”深?
365年坎坷路,南科大为什么走得如此辛苦?
37那些擅长编故事造噱头的“学者”们迎合的是什么?
38问学校资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9社区与学校怎样才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0为什么年轻人来得多了,说明社区学校办得活了?
41家长和社区怎样成为学校的同盟军?
42为什么说世博会结束,一场文化盛宴刚刚开始?
43阳光男孩需要怎样的因“性”施教?
44为什么网络中有天使也有魔鬼?
45“学位门”啥时候才能“关门”?
46哭笑不得:大学生起薪拼不过农民工的背景是什么?
47伯克利大学为什么“特招”一个流浪汉?
48堂?吉诃德式的南科大故事说明了什么?
49“成人教育走了,继续教育来了”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50教师培训为什么变成了架不住的车轮大战、学不完的花拳绣腿?
后记
内容摘要
《当代中国教育50问》由姚阿民和吴遵民编著,全书内容包括:抛开理想一味逐利,教育迷失了什么?先有人还是先有才?为什么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创新也就终结了?怎样才能让“民间教育智囊”放大“音量”?怎样才能做到“做人”应该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