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93 5.1折 59 全新

库存2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凯瑟琳·海勒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0768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201528269

上书时间2024-06-06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凯瑟琳﹒海勒(N.Katherine Hayles),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约翰﹒查尔斯﹒希利斯文学讲席教授。精通英语和化学。代表著作《计算机,我的母亲》《数字主体与文学文本》,与人合编《混乱与秩序》。

目录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目录序?言......003第一章?不断具体化的虚拟性......001第二章?虚拟的身体与闪烁的能指......033第三章?围绕信息实体的争论:关于控制论的梅西会议......066第四章?自由主体性的危机:诺伯特·维纳与控制论的焦虑......111第五章?从连字符到拼接:《地狱边缘》中的控制论句法......149第六章?控制论的第二次浪潮:从反身性到自我组织......173第七章?翻开现实:菲利普·K.迪克60年代中期小说的界线......211第八章?信息论的物质性......257第九章?人工生命的叙事......298第十章?虚拟性的符号学:描摹后人类......332第十一章?结论:变成后人类,意味着什么?......383注    释......395

内容摘要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我们所身处的虚拟时代以及未来的走向。    我们作为“人类”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后人类”!    人类为什么会向“后人类”?“后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要加入恐龙的队伍,成为被淘汰的物种?智能机器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     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建构;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未来。人类必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享这个星球甚至人类自身。

主编推荐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是探讨“后人类”问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人机关系不但是伦理问题,也是美学和哲学问题,在当下的文化理论中,后人类的理论备受关注,理论界的讨论和思考热度不断提升,处于理论前沿。

精彩内容
序?言你独自待在房间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只有两台电脑(计算机终端设备)在闪烁。你用电脑与另一个房间的两个实体(人)进行交流。你看不见他们,只能根据他们对你的问题的答复来进行判断,他们当中哪一个是男的,哪一个是女的。或者,阿兰·图灵1950年在他那篇经典论文《计算机和智能》提出了有名的另一种版本的“模仿游戏”,你必须根据对方的回答来区分,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机器。 图灵认为,如果其中一个实体想要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他/她/它优选的办法也许是如实地回答你的问题。一个实体想要误导你,他/她/它将努力通过出现在你的电脑上文字复制另一个实体的特征。你的工作就是提出问题,将语言行为与具体的现实区分开来。图灵指出,如果你不能区分智能的机器和智能的人类,那么你的失败将证明:机器能够思考。在计算机时代的初创时期,消除具体形象的行为,是为了让“智能”(intelligence)成为对符号进行形式处理时的固有属性,而不是人类生命世界的表现。图灵测试为之后三十年的人工智能设定了议程。为了获得能够思考的机器,研究者们围绕图灵测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消除具体形象。最重要的是形式的生成和信息形态的控制。克劳德·申农(Claude Shannon)和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对于信息的定义推动了这一进程。他们正式提出信息不同于信息的载体而是一种独立实体的概念。根据这种构想,进一步将信息看作某种没有具体形状的流(fluid),可以在不同的基质(载体)之间流通传递,而信息的意义和本质都不会丢失。在图灵的论文发表四十年后,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撰文指出,人类的身份(人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形式,而不是一种实体化的规定与表现。他认为,这个观点(命题)可以通过将人的意识下载到计算机来予以证明,并且还设想了一个方案来演示其原则上的可能性。我们不妨将这个设想叫做莫拉维克测试,它在逻辑上是图灵测试的继承者。图灵测试是为了证明机器可以进行思考(之前,思考被认为是只有人类头脑才有的特殊能力),莫拉维克测试则旨在证明机器可以成为人类意识的储存器——即是说,出于各种实用的目的,机器可以变成人。你就是电子人(Cyborg,部分机能由各种电子或电机装置代替的半机械人),电子人就是你!从图灵到莫拉维克的过程中,人们一直强调用图灵测试来区分进行思考的人类和进行思考的机器,而往往忽视了图灵优选通过这个实验来区分男人和女人。如果你不能正确地辨别人和机器,你的失败将会证明机器能够思考;那么如果你不能正确地区分男人和女人,你的失败又将证明什么呢?在这个人类与自己的革命的继承者(智能机器)相遇的原始场景中,为什么会出现性别区分呢?性别化的身体与具体形象的消除,与后来机器人形象中机器和人类智能的融合有什么关联呢?在他对于图灵的智识经历深思熟虑的观察中,安德鲁·霍奇斯敏锐地指出,图灵的嗜好总是与世界有关,世界在他眼里就像一个逻辑严密的难题。 在很大程度上,霍奇斯说,图灵对说与做之间的区别视而不见。图灵根本不理解“关于性别、社会、政治或者秘密的问题将会表明,能够人们可能会说什么的因素,不是解决困惑的智慧,而是可能会做什么的条件”(423—424页)。霍奇斯认为“对于(图灵)自己而言,互不相连的机器,仅靠电传打字机进行交流,就像一种理想的生活。他可以独自待在房间里,只要通过理性的推论就可以处理外部世界的问题。这种生活是约翰·密尔(J.S. Mill)完美自由的体现,集中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言论自由”(425页)。后来,图灵因为自己同性恋的问题与警察和司法系统卷入纷争,以另一种声音演绎出图灵测试所包含的种种假设。针对他的定罪,以及针对他的同性恋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命令)的荷尔蒙治疗表明,在同性恋恐惧症的高压秩序中,社会的权力为了在公民身上强化自己的意志,做比说重要得多。尽管霍奇斯关于图灵的传记非常敏锐、深刻,但是他对图灵在模仿游戏中包含性别问题的解释却有点奇怪。按照霍奇斯的说法,性别“实际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东西,论文为数不多的几页内容并没有说得很清楚。这个游戏的要点在于,一个男人成功地模仿女人的回答并不能证明什么。性别取决于事实,而事实不能简化为一系列符号”(415页)。但是,在原来的论文中,图灵根本没有将性别作为反证例的意思;相反,他平行地对待两种情况,通过对称性暗示,性别和机器/人物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同一个问题。难道正如霍奇斯争辩的,这是一篇糟糕的论文,它不能表达性别解释和思想解释之间预料中的对立?或者接近相反,这篇论文所表达的心身平行论太具争议性和颠覆性,以至于霍奇斯难以接受或者不敢承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谜题就从一个变成了两个。为什么图灵要包括性别问题?为什么霍奇斯坚持认为图灵包括性别问题是为了暗示(尽管考虑到性别)语言行为不能等同于具体现实?解开这些谜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分别将它们看成是超越和强化主体界线的努力。通过纳入性别问题,图灵暗示,重新协商人类与机器的界线,将会涉及的不仅是将“谁能思考”转化为“能思考什么”的问题。它同时有必要追问自由主体的其他特征,因为它形成了区分表现的身体与再现的身体的关键步骤。表现的身体以血肉之躯出现在电脑屏幕的一侧,再现的身体则通过语言和符号学的标记在电子环境中产生。这种解释必然会让主体成为电子人(Cyborg),因为表现的身体和再现的身体已经通过技术密切联系起来。如果你能够正确地区分哪一个是男人哪一个是女人,你实际上将表现的身体和再现的身体重新结合成一个单一的性别身份。但是,正是这个测试的存在,意味着你也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不管你做出何种选择,这个测试都能创造析取/分辨表现身体与再现身体的可能性。图灵测试所“证明”的,即:表现的身体和再现的身体之间的重叠不再是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是一种视具体情况而定产物。技术已经介入其中,并且技术与产物的身份交织缠绕,以至于不再可能将它与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主体分离开来。在逆向反馈的圆环中,提出“能思考什么”的问题,必然也会改变“谁能思考”这个命题。根据这种观点,霍奇斯关于图灵性别测试不具有身份方面的含义的看法,可以看作一种保护主体的界线不被转化、坚持会思考的机器的存在并非必然要影响人的存在意义的努力。如果霍奇斯关于图灵测试的解释是一种误读,那就意味着他准备对文本强加一种力量,使文本的含义偏离图灵测试所指定的方向,重新回到更加安全的起点,让具体形象来保证性别含义的明确性。我认为他关于具体形象可以保护性别的明确性和保证人类身份的想法是错误的,而他强调让具体形象重回舞台中心的重要性则是对的。具体形象所保障的,不是男性与女性的区别,也不是会思考的人类和不会思考的机器之间的差异。相反,具体形象更清楚地表明,思想是一种更加宽容的认知功能,它的特殊性取决于它所表现的形式。将图灵测试视为一种魔术。就像所有正当的魔术一样,图灵测试依赖你在最初阶段接受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将会决定你如何解释你后来所看到的一切。最重要的障碍并不会出现在你尝试决定哪个是男人、哪个是女人、或者哪个是机器的时候。相反,这种困扰会来得更早,一旦进入测试所规定的控制论范围,你就会面临各种干扰。测试将你的意志、愿望和知觉胶结成一个分布式的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再现的身体与表现的身体通过不断灵活变化的机器界面结合起来。当你凝视着闪烁的能指(符号/标记)在电脑显示屏上滚动,不管你对自己看不到却被表现在屏幕上的实体赋予什么样的认同,你都已经变成了后人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