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蜀疏稿校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游蜀疏稿校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3.98 6.8折 196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吴棠 等 撰;杜宏春 校证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5835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6元

货号1201197288

上书时间2024-06-06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宏春,1965年9月生,字徒古,号知道,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人。文学博士,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自1981年起,历任明光市桥头、戴巷、古沛等中学民办教师,几近20年。2004年—2009年,先后负笈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专攻中国古典文献学,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明清小说、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先后在《聊城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完成课题1项、省部级3项、校级2项;主要著述有《游蜀疏稿校证》、《陶模奏议遗稿补证》、《刘锦棠集辑笺》、《吴棠行述长编》等。

目录
绪论 
一、《游蜀疏稿》之主要内容 
二、《游蜀疏稿》之主要作者 
三、《游蜀疏稿》之研究现状 
四、《游蜀疏稿》之研究意义 
五、《游蜀疏稿》之校证凡例 
卷一同治八年(1869) 
零零一奏报果后营勇溃散现办遣撤并请旨将道员刘岳曙摘顶片同治八年八月二十一日(1869年9月26日) 
零零二奏报昭鲁回氛日炽请仍由云贵督臣妥商办理剿抚回氛摺同治八年十月初九日(1869年11月12日) 
零零三奏请檄调唐友耕分兵扼守叙南片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869年12月19日) 
零零四奏报委令分发补用道薛华垣会办团练片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869年12月19日) 
零零五奏报川军克复鲁甸厅城生擒要逆昭鲁次第肃清情形摺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869年12月19日) 
零零六奏报川军袭苗获胜专待楚黔振旅来会以图进取摺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零零七奏报川省裁勇节饷缘由片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零零八奏请赏给英商麦士尼参将衔并赏戴花翎片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零零九奏请赏给盐运使衔候补道员蹇訚三品封典片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卷二同治九年(1870) 
零一零奏请将昭通府知府英文署鲁甸通判吴广通均免其置议片同治九年四月初四日(1870年5月4日) 
零一一奏报汇保川军克复鲁甸厅城生擒要逆尤为出力员弁情形摺同治九年四月初四日(1870年5月4日) 
零一二奏报遵旨续议裁军勉筹协饷缘由片同治九年四月十六日(1870年5月16日) 
零一三奏报川军剿回力保汉南会合陕军援剿兼顾省垣情形摺同治九年四月十六日(1870年5月16日) 
零一四奏报将已革候选道员章源等开复原案片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70年5月22日) 
零一五奏报川军克苗寨取螃蟹会楚师击瓮谷等处苗疆摺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70年5月22日) 
零一六奏报汇保川军赴援徽县剿灭回匪出力员弁情形摺同治九年五月十九日(1870年6月17日) 
零一七奏报遵旨择尤保奖官军攻克冕甯等处出力员弁摺同治九年七月初二日(1870年7月29日) 
零一八奏报川军攻克巖鹰地等处苗寨将零寨扫除殆尽情形摺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零一九奏报补用副将蓝文蔚偏树假子克扣兵饷讯明正法片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零二零奏请将知州龚缣绑照例从优议恤片 
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零二一奏报批饬唐炯将羸卒疲兵大加沙汰并通筹全局事宜片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零二二奏请允准总兵何行保在营穿孝带勇防剿片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零二三奏请准令丁忧提督祥留营统兵片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九日(1870年9月24日) 
零二四奏请将擅自移师统兵道员唐炯摘顶并筹办大局摺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九日(1870年9月24日) 
零二五奏报改拨协黔的饷并请敕下贵州提督周达武驰办军务摺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一日(1870年10月15日) 
零二六奏请将道员邓錡知州王恩榕照例从优议恤片同治九年十月初九日(1870年11月1日) 
零二七奏报川军截剿回匪获胜并会滇师攻克永北厅城情形摺同治九年十月初九日(1870年11月1日) 
零二八请将尽先游击李畊心照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优恤片同治九年闰十月二十一日(1870年12月13日) 
零二九奏报确查川省各属历年办团尤为出力官绅请旨核奖摺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十日(1870年12月31日) 
零三零奏请将道员刘岳曙赏还顶戴并营官一并免议片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十日(1870年12月31日) 
零三一奏报川省团防官绅连年出力着劳拟请援案择尤酌奖片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十日(1870年12月31日) 
零三二奏为请旨敕下贵州抚提臣和衷商办通筹黔省全局摺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五日(1871年1月5日) 
零三三奏为准令会同贵州抚臣列衔奏事恭谢天恩摺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三日(1871年1月3日) 
零三四奏报遵旨查办遵义教案及访察筹办情形摺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70年6月23日) 
零三五奏请檄委已革贵阳府知府多文前往查办教案片同治九年十月初二日(1870年10月25日) 
零三六奏为密陈贵州教案情形并力疾设法筹办摺同治九年十月初二日(1870年10月25日) 
卷三同治十年(1871) 
零三七奏报改拨协黔的饷借提委解日期摺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零三八奏请将提督唐友耕军饷运费作正开销免由月饷坐扣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零三九奏请准龄于湖南激浦建祠将总兵邓鸿超等员人祀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零四零奏请将道员唐炯免其置议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零四一奏报川滇两军击退巴夷边境渐次肃清情形摺同治十年二月十五日(1871年4月4日) 
零四二奏报黔省教案赔款斟酌情形无庸再事筹拨片同治十年二月十五日(1871年4月4日) 
零四三奏报奉拨协济黔饷津贴银两情形片同治十年二月十五日(1871年4月4日) 
零四四奏请将已故建昌兵备道鄂惠照例从优议恤片同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871年4月17日) 
零四五奏请允准候补道觉罗恒保引见恭候筒用片同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871年4月17日) 
零四六奏报遵旨酌保四川省垣城防团练尤为出力官绅摺同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871年4月17日) 
零四七奏请奖叙川军越境截剿克复永北厅城在事出力各员摺同治十年三月初二日(1871年4月21日) 
零四八奏报同治十年正二月分改拨协黔的饷委解日期摺同治十年三月初二日(1871年4月21日) 
零四九奏报遵旨查明酌保金含章等尤为出力绅士委员片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1871年4月22日) 
零五零奏报川省简练绿营着有成效现复整顿推广摺同治十年三月二十八日(1871年5月17日) 
零五一奏报派队赴黔留守川边请由川酌补欠饷归黔拨饷摺同治十年三月二十八日(1871年5月17日) 
零五二奏覆耿继章吴汝谦等保举人员所得劳绩片同治十年三月二十八日(1871年5月17日) 
零五三奏报续拨同治十年三四月分协黔的饷委解日期摺同治十年五月二十二日(1871年7月9日) 
零五四奏为川边时势多艰恳恩暂留得力总兵李辉武助剿摺同治十年七月十一日(1871年8月26日) 
零五五奏报续拨同治十年五六月分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摺同治十年八月初七日(1871年9月21日) 
零五六奏报续拨同治十年七八月分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摺同治十年十月十三日(1871年11月25日) 
零五七奏报黔省教案应拨银两给清并准各省咨解归款片同治十年十月十三日(1871年11月25日) 
零五八奏为川省历年防剿秦陇回逆尤为出力员弁恳恩酌奖摺同治十年十月十三日(1871年11月25日) 
零五九奏报捐建旗营书院落成片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九日(1871年12月11日) 
零六零奏报夷众滋事抗拒官兵现经诱擒地方安静情形摺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72年1月2日) 
零六一奏报查明川省办团防剿滇发各逆出力官绅择尤酌保摺同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872年1月22日)
……

内容摘要
《游蜀疏稿校证》是四川总督吴棠会同时任成都将军崇实、继任成都将军魁玉、四川提督胡中和等,于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年(1876)间,向清廷奏报关于平定川、滇、黔交界处回、苗、汉等民族民众“动乱”,及处理川、黔等地教案的奏折底稿,内容涉及广泛,资料翔实,对于研究清末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阶层的变动,研究中国近代史、民族关系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本书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5年影印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游蜀疏稿》手稿本(三册七卷,内含146份折件,约计14万字)为底本,以中国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及宫中档》以及“中央研究院”档案馆藏《衙门档案》为校本,以朱批奏折为准,并查照《上谕档》和《清实录》,采用对校、补正及略予考辨之法,逐件逐字对照,相互校勘,择善而从。《游蜀疏稿校证》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作,其内容反映的是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年(1876)间清政府治理西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羁縻与怀柔政策,内容涉及广泛,资料翔实。全书五十万字,作者三稿互证发现了原稿中的不少错误,对原稿材料之不足,用其他史料进行了补充,对研究中国西南民族弥足珍贵,填补了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对这一段历史记録的空缺,弥补了汉文正史之不足。对研究清末我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迁,对中国近代史、民族关系史的研究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