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传 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武威传 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95 4.6折 8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玉福,程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52970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03017972

上书时间2024-06-05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玉福,武威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河西学院文学院教授,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九大代表,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出版长中短篇作品五十余部,一千多万字。其中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绿色誓言》入选建党一百年一百部红色经典作品系列;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电影剧本《八步沙》获中国电影优秀剧本奖;影视剧《八部沙》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品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后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获一百部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本重量扶持。另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甘肃省委省政府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长篇小说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中国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等奖项。程勰,甘肃武威人,男,群文副研究馆员(高级),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武威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甘肃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凉州区领军人才,甘肃省第二届、七届基础科研成果奖获得者;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论文、杂文等作品;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文学作品集等多种。《武威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本书以四大章“凉州”“民勤”“古浪”“天祝”四十多篇分专题全面叙写丝路重镇武威自古及今的历史、包容开放的气度以及这座城市历经的磨难和铸造的人文精神。武威从得名那一刻正式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的要塞重镇。所有属于河西走廊的故事里都有武威的身影,或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大凉州在武威凝聚起一座使人仰视的丰碑,独一无二,沧桑古朴。出生成长于武威的陈玉福继《张掖传》后,联手武威作家程勰为他们共同的故乡树碑立传,书写出一座兼容并包的硬朗阳刚之城,一座辉煌与落寞交替、覆灭又重生的边塞之城,兴盛之城。读陈玉福的《武威传》《张掖传》后记,深深感动之余,更唤起了我对河西文化深究细品并前往该地一探的愿望。他写过很多小说和影视剧本,多数畅销且反响很大,获奖无数。因《武威传》《张掖传》而与作者微信邮件电话交流无数,方知,这般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为了田野调查跑坏几个车轱辘、通宵达旦地阅读资料、苦思冥想叙事策略……除了这些,还得拥有一份对故乡的热烈深情,更需具备一种家国情怀以及综观天下纵贯历史的格局和视野,其作品才能打得开,收得拢,写得传神。武威(凉州)何以成为河西四郡之首,历史中她曾有过怎样的苦难与辉煌?作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的她如今的魅力和隐藏的危机何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过或正在创造怎样的传奇……《武威传》,给您提供了不错的了解之径。 陈玉福《武威传》为一个古老的城市立传,在沧桑中见出命运、性格、精神,见出她的自我意识和梦想,这可能还难于为一个人立传。陈玉福此前已有《张掖传》,现在又有《武威传》,交相辉映,构成了莽苍苍西部大地上两种城市的、人的、精神的独特形象。——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千百年来,武威的称谓都象征着大汉军民守土卫疆“虽远必诛”的决心,和勇于主动探索交流、广迎四方宾朋的胸襟气度;更是盛唐包容开放、胡汉相亲的见证与荣耀。奔马回眸,瞬间成为永恒……城市让人趋之若鹜的不外乎经济发达、生活从容,文有根脉、武安天下,而凉州(武威)做到了。 ——连辑,中共甘肃省委原党委、宣传部长武威自古出神话出诗文出英才,西部要塞、家国要地、世界要道的多重功能,让本地人特别是文化人见多识广文武兼备。武威生长的作家群是中国文学的壮景之一,陈玉福便是策马其中的骁将——凉州文化的魂魄气韵贯注于古道热肠,一部部奇书出自胸臆挥洒豪情,直至这部《武威传》,正史的召唤,令他的家乡之爱,在端肃沉雄的基底上,精微释放着活力与妙趣,史识得来顺天地状貌,新见记述显时代精神。——施战军,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 作家陈玉福继《张掖传》之后历时数年,再次为西部名城武威写史立传。作为武威人,陈玉福对这座城市怀有羊羔跪乳般的孺慕之情,他尽述武威之尚武崇文,包容开放,文脉久远,英雄辈出,将该城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辉煌行诸笔端,揭示了武威何以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要塞重镇,铸就属于河西走廊故事里的沧桑风流,作家对武威的民俗俚语无不信手拈来,对历史典故传说更是如数家珍,作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家乡,带读者领略一个古老而年轻、厚重又有趣的西部名城。   ——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武威古城的生命依附在历史长河中,记录在文物古迹中,书写在凉州诗词中,传承在非遗说唱中……唐砖汉瓦铺就的华章盛世,金戈烽烟铸就的民族魂魄,黄沙热血酿造的葡萄美酒,河西大漠埋没的冷月边关,尽在这部城市传记中。——何效祖,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武威曾为五凉古都,乃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它处于有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诞生地。这样的历史名城太需要一位重量级作家来作传,非陈玉福莫属。他生于斯长于斯,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如数家珍,非常熟悉。由此,《武威传》被书写得圆满丰厚、生动趣味,使读者尽享“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之心境。书与书的价值是不同的,这是一部会流传下去的著作。——胡平,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原主任,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原副主任

目录
序一:凉州印象/1

序二: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喝彩/6

第一章凉州

武功军威/11

古台遗踪/18

传奇张义堡/26

凉州三明/40

佛国凉州/57

五凉之都/78

五凉文化/87

西凉乐舞与凉州词/94

七城八景二十四门楼/108

支撑了大唐门面的和亲公主们/123

党争牺牲品才子李益/134

先于李益有阴铿/144

万里长城永不倒/154

凉州会盟/169

两大王碑中的凉州故事/176

西夏碑与张澍/184

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195

埋没于历史风尘中的凉州杨家将/209

武威茶屋文化/223

河西酒廊/231

凉州贤孝与凉州宝卷/240

凉州社火与凉州民歌/251

别开生面的武威方言/263

三套车及武威传统美食/274

凉州风俗知多少/290

石羊河母亲河/297

四十里堡红色往事/310

第二章民勤

民勤物阜瓜果飘香/327

骆驼客/337

瑞安堡/344

苏武故事在民勤/353

沙乡美食/361

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372

第三章古浪

绿色誓言/383

八步沙新愚公/391

传承悠久的古浪县/399

红色古浪/407

古镇大靖/414

第四章天祝

别样天祝/423

今古乌鞘岭/433

天祝古寺/444

乌岭十八寨/453

武威大事记/458

参考书目/475

后记:青春作伴好还乡/477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本书以四大章“凉州”“民勤”“古浪”“天祝”四十多篇分专题全面叙写丝路重镇武威自古及今的历史、包容开放的气度以及这座城市历经的磨难和铸造的人文精神。武威从得名那一刻正式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的要塞重镇。所有属于河西走廊的故事里都有武威的身影,或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大凉州在武威凝聚起一座使人仰视的丰碑,独一无二,沧桑古朴。出生成长于武威的陈玉福继《张掖传》后,联手武威作家程勰为他们共同的故乡树碑立传,书写出一座兼容并包的硬朗阳刚之城,一座辉煌与落寞交替、覆灭又重生的边塞之城,兴盛之城。

主编推荐
读陈玉福的《武威传》《张掖传》后记,深深感动之余,更唤起了我对河西文化深究细品并前往该地一探的愿望。他写过很多小说和影视剧本,多数畅销且反响很大,获奖无数。因《武威传》《张掖传》而与作者微信邮件电话交流无数,方知,这般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为了田野调查跑坏几个车轱辘、通宵达旦地阅读资料、苦思冥想叙事策略……除了这些,还得拥有一份对故乡的热烈深情,更需具备一种家国情怀以及综观天下纵贯历史的格局和视野,其作品才能打得开,收得拢,写得传神。武威(凉州)何以成为河西四郡之首,历史中她曾有过怎样的苦难与辉煌?作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的她如今的魅力和隐藏的危机何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过或正在创造怎样的传奇……《武威传》,给您提供了不错的了解之径。

媒体评论
陈玉福《武威传》为一个古老的城市立传,在沧桑中见出命运、性格、精神,见出她的自我意识和梦想,这可能还难于为一个人立传。陈玉福此前已有《张掖传》,现在又有《武威传》,交相辉映,构成了莽苍苍西部大地上两种城市的、人的、精神的独特形象。——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千百年来,武威的称谓都象征着大汉军民守土卫疆“虽远必诛”的决心,和勇于主动探索交流、广迎四方宾朋的胸襟气度;更是盛唐包容开放、胡汉相亲的见证与荣耀。奔马回眸,瞬间成为永恒……城市让人趋之若鹜的不外乎经济发达、生活从容,文有根脉、武安天下,而凉州(武威)做到了。 ——连辑,中共甘肃省委原党委、宣传部长武威自古出神话出诗文出英才,西部要塞、家国要地、世界要道的多重功能,让本地人特别是文化人见多识广文武兼备。武威生长的作家群是中国文学的壮景之一,陈玉福便是策马其中的骁将——凉州文化的魂魄气韵贯注于古道热肠,一部部奇书出自胸臆挥洒豪情,直至这部《武威传》,正史的召唤,令他的家乡之爱,在端肃沉雄的基底上,精微释放着活力与妙趣,史识得来顺天地状貌,新见记述显时代精神。——施战军,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 作家陈玉福继《张掖传》之后历时数年,再次为西部名城武威写史立传。作为武威人,陈玉福对这座城市怀有羊羔跪乳般的孺慕之情,他尽述武威之尚武崇文,包容开放,文脉久远,英雄辈出,将该城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辉煌行诸笔端,揭示了武威何以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要塞重镇,铸就属于河西走廊故事里的沧桑风流,作家对武威的民俗俚语无不信手拈来,对历史典故传说更是如数家珍,作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家乡,带读者领略一个古老而年轻、厚重又有趣的西部名城。   ——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武威古城的生命依附在历史长河中,记录在文物古迹中,书写在凉州诗词中,传承在非遗说唱中……唐砖汉瓦铺就的华章盛世,金戈烽烟铸就的民族魂魄,黄沙热血酿造的葡萄美酒,河西大漠埋没的冷月边关,尽在这部城市传记中。——何效祖,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武威曾为五凉古都,乃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它处于有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诞生地。这样的历史名城太需要一位重量级作家来作传,非陈玉福莫属。他生于斯长于斯,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如数家珍,非常熟悉。由此,《武威传》被书写得圆满丰厚、生动趣味,使读者尽享“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之心境。书与书的价值是不同的,这是一部会流传下去的著作。——胡平,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原主任,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原副主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