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28
3.7折
¥
80
全新
库存41件
作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50710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202525648
上书时间2024-06-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的知名专家参与编写,丛书长江学者陈金龙统稿,本书主要撰稿人: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出版专著8部,合著多部,在《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20余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60余篇文章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1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7项成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阐释
一、何为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形成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品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因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时代特征变化的推动
(四)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
(五)文化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一)领袖群体
(二)知识分子
(三)人民群众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语言形式民族化和表达方式通俗化
(四)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反应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课题
(一)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二)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任务的特殊性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构的方法
(一)基于中国实际建构革命理论
(二)基于时代特征建构革命理论
(三)总结近代经验建构革命理论
(四)突破苏联道路建构革命理论
(五)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革命理论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体系和地位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体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特征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新任务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演化
(三)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呈现
二、社会主义改造话语的建构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改造话语
(二)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现实建构改造话语
(三)借鉴苏联经验建构改造话语
(四)援用革命经验建构改造话语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体系与地位
(一)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题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体系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特点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地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任务的提出
(一)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二)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二、第二次结合从可能走向现实
(一)通过调查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通过读书研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主题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特征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地位
第五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转换
(一)时代主题的变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确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建构的逻辑
(一)以批判为起点
(二)以理论为支撑
(三)以实践为基础
(四)以历史为佐证
(五)以国际为参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态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意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机遇
(一)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新动力
(二)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新坐标
(三)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新条件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思想的精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升华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
(四)总书记长期的实践经历与经验积累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与地位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结构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其演进动力来源于时代的变化和理论诉求。本书深入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因、主体和方法,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变迁,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到新时代的新机遇新发展,进而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使命。全书有助于深化学界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主编推荐
再现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
全面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百年历史
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经验
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