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治理与中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6
5.2折
¥
59
全新
仅1件
作者 张发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82909
出版时间 2020-07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定价 59元
货号 1202100064
上书时间 2024-06-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发林,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曾先后获得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靠前关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曾在北京大学靠前关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获评北京大学很好博士后,还曾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从事教学助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靠前政治经济学(IPE),具体研究兴趣包括优选金融治理、靠前货币体系、靠前金融权力、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等。近期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靠前关系》《靠前政治研究》《南开学报》以及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Global Policy,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acific Review,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等靠前外核**术期刊,并有译著《靠前政治经济学》。 目录 部分背景与分析框架 章危机与改革:一个更加安全的金融世界? 3 1.1 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与改革 5 1.2 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13 1.3 国际金融监管的失败和改革 18 第二章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定义、演变及特征 25 2.1 全球金融治理的起源和定义 25 2.2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演变 34 2.3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演变的特征 44 第二部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51 3.1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网状结构 51 3.2 全球金融治理体制复合体 62 3.3 特征和困境 67 3.4 体系变迁、特征和困境的国际制度学解释 69 第四章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问题 73 4.1 国际货币制度及变迁 73 4.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均衡困境 80 4.3 新均衡困境下的旧问题 83 第五章宏观审慎金融监管 95 5.1 宏观审慎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95 5.2 定义性要素 101 5.3 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测量 108 5.4 政策工具 119 5.5 机构设置 134 5.6 政策的执行和效果 138 第三部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中国 第六章中国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历史进程和现状 149 6.1 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历史进程 150 6.2 危机后的国内外新变化 161 6.3 中国融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现状评估 165 第七章宏观审慎监管在中国的发展 178 7.1 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测量 179 7.2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186 7.3 宏观审慎政策机构设置 192 7.4 宏观审慎政策在中国的执行和效果 196 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 198 8.1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 199 8.2 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 203 8.3 中国国际收支政策与现状 224 结语: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 229 致谢 234 内容摘要 自经济活动出现之初,金融相关问题便一直困扰人类社会。主权国家的诞生使金融问题出现了靠前与靠前的划分,而优选化的深入打破了这种界限,优选性金融问题频发,对靠前和靠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优选金融治理的需求愈发强烈。本书探究优选金融治理的定义、演进与现状,以及中国在优选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和挑战。 于优选治理而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优选金融治理体系已然被改革,一个由网状结构和体制复合体组成的新体系逐渐确立,这一新体系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半正式性、小规模多边主义和多元多层次性,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困境、合法性困境和有效性困境,亟须进一步改革。 于中国而言,在经历了隔绝期(1949—1970年)、接触磨合期(1971—1992年) 和加速融入期(1993—2008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了优选金融治理体系之中,逐渐建立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并通过由内及外的方式融入靠前货币体系,推动其改革。但是,中国还不是优选金融治理体系的者,中国尚未有足够能力成为优选金融治理的“引领者”,优选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还须解决一系列难题。 本书的目的正是更加客观地理解优选金融治理体系,更加全面地评估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在靠前社会中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贡献微薄之力。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