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评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评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57 5.7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玉喜,张大伟 编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48677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1475933

上书时间2024-06-03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页岩油气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1 页岩油气概念演变
1.1.1 早期阶段
1.1.2 现代页岩气概念形成与发展
1.2 我国页岩气概念引入与发展
1.2.1 概念的引入和演变
1.2.2 页岩油气概念界定
1.3 国外页岩油气类型划分
1.4 我国页岩油气类型划分
1.5 页岩油气与致密油气关系
1.6 页岩油气特点
1.6.1 含油气页岩发育层位明确
1.6.2 烃源岩层系岩性复杂多样
1.6.3 页岩油气储层孔隙结构
1.6.4 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
1.6.5 页岩油气主要分布
1.6.6 页岩油气储层的压裂效果
1.6.7 页岩气的开发高度依赖于技术进步
第2章 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及页岩油气地质特征
2.1 美国页岩气革命过程与地质认识和技术突破关系
2.1.1 美国页岩气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2.1.2 地质认识与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页岩气革命
2.1.3 实现页岩气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2.1.4 联邦政府、研究机构和私营公司的作用
2.1.5 页岩气开发的商业化及其作用
2.1.6 美国东部含气页岩项目简介
2.2 其他国家页岩气进展
2.2.1 加拿大
2.2.2 其他国家
2.3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勘探开发进展
2.3.1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2.3.2 我国页岩气发展关键井
2.4 从页岩油气成功开发看油气资源的变化性
2.4.1 油气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
2.4.2 油气资源的变化性
2.5 页岩油气的本质――烃源岩层系内聚集的油气
2.5.1 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2.5.2 近烃源岩层系油气资源
2.5.3 烃源岩层系油气资源
2.6 页岩气资源开发的价值
2.6.1 能源价值
2.6.2 经济社会价值
2.6.3 我国开发页岩气的现实意义
第3章 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工作流程
3.1 含油气页岩分类
3.2 总体分布
3.3 我国页岩油气总体特点
3.4 页岩气、页岩油有利区分类
3.5 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工作流程
3.6 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
3.7 页岩气(油)有利区优选标准和资源量估算方法
3.8 页岩油气地质评价重点内容
3.8.1 地质背景评价――确定含油气页岩目标层系及远景区
3.8.2 含油气层段识别与划分
3.8.3 潜在含油气页岩发育规模与页岩油气远景发育区确定
3.9 页岩油气调查井实施经验
3.9.1 地质综合研究,初选有利区
3.9.2 初选页岩气地质调查井井位,实施地震勘探
3.9.3 根据钻探目的,确定钻探井型
3.9.4 加强钻井实施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4章 中国页岩气发育主要层位和地区
4.1 我国主要烃源岩层系发育特征
4.2 中国海相页岩分布及页岩油气勘探进展
4.3 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分布及页岩油气勘探进展
4.4 中国陆相页岩分布与页岩油气勘探进展
第5章 主要含油气页岩层段特征
5.1 我国主要海相含气页岩层段特征
5.1.1 南方寒武系牛蹄塘组含气页岩层段
5.1.2 塔里木寒武系、奥陶系
5.1.3 上扬子龙马溪组(含五峰组)含气页岩层段
5.1.4 旧司组(打屋坝组)含气页岩层段
5.2 我国主要海陆过渡相含气页岩层段特征
5.2.1 龙潭组含气页岩段
5.2.2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气页岩层段
5.3 我国主要湖相含油气页岩层段特征
5.3.1 二叠系芦草沟组含油页岩段
5.3.2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白碱滩组含气页岩段
5.3.3 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
5.3.4 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东岳庙、马鞍山、大安寨段及千佛崖组二段
5.3.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长7、长4+5段含油气页岩
5.3.6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
5.3.7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沙三段、沙四段
5.3.8 南襄盆地核桃园组
5.3.9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
5.4 我国主要湖沼相含油气页岩层段特征
5.4.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须三、须五段含油气页岩
5.4.2 西北中小盆地
5.3.2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白碱滩组含气页岩段
5.3.3 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
5.3.4 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东岳庙、马鞍山、大安寨段及千佛崖组二段
5.3.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长7、长4+5段含油气页岩
5.3.6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
5.3.7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沙三段、沙四段
5.3.8 南襄盆地核桃园组
5.3.9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
5.4 我国主要湖沼相含油气页岩层段特征
5.4.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须三、须五段含油气页岩
5.4.2 西北中小盆地
第6章 页岩油气主要潜力区分布
6.1 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区
6.1.1 上扬子及滇黔桂牛蹄塘组
6.1.2 上扬子龙马溪组
6.1.3 上扬子及滇黔桂石炭系
6.1.4 中下扬子荷塘组(/幕府山组/王音铺组和观音塘组)
6.1.5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
6.1.6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
6.1.7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
6.2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区
6.2.1 上扬子及滇黔桂梁山组、龙潭组
6.2.2 中下扬子
6.2.3 华北石炭-二叠系
6.3 陆相页岩气、页岩油有利区优选
6.3.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自流井组
6.3.2 江汉盆地
6.3.3 苏北盆地
6.3.4 萍乐坳陷安源组
6.3.5 渤海湾盆地
6.3.6 南襄盆地
6.3.7 鄂尔多斯盆地
6.3.8 松辽盆地
6.3.9 塔里木盆地
6.3.10 准噶尔盆地
6.3.11 吐哈盆地
6.3.12 三塘湖盆地
6.3.13 柴达木盆地
6.3.14 西北地区中小盆地
6.3.15 其他潜在有利区
6.4 全国页岩气、页岩油有利区
6.5 全国页岩气、页岩油资源潜力
第7章 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技术发展趋势
7.1 选区评价研究进展
7.2 技术进展
7.3 开发经济性
7.4 宏观管理改革进展
7.5 我国页岩气开发趋势
7.6 地质、技术、装备及管理的集成是页岩气开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由李玉喜和张大伟共同编著,张金川主编的《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评价(精)/中国能源新战略》一书共分七章,靠前章、第2章对页岩油气概念的演变、页岩油气的特点、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以及页岩油气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综述;第3章具体阐述了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工作流程,包括具体技术手段、资源量估算方法、地质评价重点内容等;第4章、第5章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页岩气发育特征,包括海相页岩、海陆过渡相页岩以及湖相含油气页岩;第6章为我国各类型页岩油气主要潜力区分布以及有利区优选;第7章总结了我国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技术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油气储运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也可供从事页岩气地质分析与调查评价、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参考使用。

精彩内容
页岩油气为油气源岩内自生自储的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成分主要为甲烷,部分页岩气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含量也较高,在有机质类型及演化程度适当时,页岩气与页岩油共同产出。因此,也常常将页岩气、页岩油合称为页岩油气。页岩油气形成并富集于油气源岩层系内,与常规油气具有共同的来源,均为油气源岩中的有机质经过热演化形成。其中经过运移离开油气源岩层系,并在圈闭内聚集成藏形成常规油气;在油气源岩上下致密储层中聚集形成致密油气;滞留在油气源岩内,并达到一定丰度、一定规模的,为页岩油气。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全面突破,产量快速增长,已经改变了美国油气供应格局,美国国内油气供应大幅度增加,已经达到美国天然气产量的一半,这减少了美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降低了能源价格,减少了制造业的综合成本,对国内能源、交通运输、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美国采取更为主动的对外政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同时,美国页岩油的大发展,在全球石油供应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增加了近2亿吨的额外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和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探索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推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李玉喜博士于2004—2008年与张金川博士合作,开始系统地跟踪美国页岩气发展动态,研究我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分析页岩气聚集地质条件,对比中美页岩气发育地质条件,并在上扬子地区优选出了页岩气富集远景区。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启动了“中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区优选”和“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对我国页岩气和油页岩资源潜力进行系统评价,并优选页岩气、页岩油发育有利区。经全面调查评价认为,我国富油气烃源岩层系多,分布广,形成条件多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总体很大。每个层系的突破都需要大量的调查和勘探工作,获取系统的参数,指导勘探开发。本书是在10年工作基础上,从页岩油气基本地质认识和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角度进行总结。由于开展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在中国尚属首次,本身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是一个地质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作程度的提高,资源潜力数据和有利区优选结果还会有新的变化,我们在2012年3月发布的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与2014年总项目给出的新的评价结果就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资料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勘探的不断深入,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资源分布的认识会不断修正。本书前言由张大伟、李玉喜编写;章、第2章由李玉喜编写;第3章由李玉喜、张金川、唐玄编写;第4章由李玉喜、姜文利编写;第5章由李玉喜、张金川、姜文利、张建锋编写;第6章由李玉喜、姜文利、张建锋编写;第7章由李玉喜、张大伟编写。全书由李玉喜、张大伟统稿。本书基础资料来自作者2004—2014年间所完成的页岩气及相关项目研究成果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国内外页岩气资料。这些项目在不同阶段动员了全国近30家研究单位,参与研究的人员超过450人。在此对近10年来参与、支持和关心我们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工作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在校学生表示感谢;对支持和关心这项工作的管理部门表示感谢。在编写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虽尽全力,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2016年6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