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6.04
5.6折
¥
11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杨树增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72203
出版时间201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0453574
上书时间2024-06-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杨树增,1946年12月出生,内蒙集宁人。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在高校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散文、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广州大学特聘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撰有《先秦诸子散文:诗化的哲理》、《论语导读》、《中国历史文学》(先秦两汉)、《史记艺术研究》、《史记评注》等,主编或与他人合著有《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文学史》、《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中国文学史话》(秦汉卷)等。著述多次获国家教委、省市级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
目录
序
序二
前言
绪论
一、研究汉代文化的目的
二、关于汉代主体文化
三、汉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四、研究汉代文化的基本方法
编 汉代文化特色综述
章 鲜明的封建大一统特色
节 封建大一统文化产生的政治前提
第二节 汉代封建大一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恢弘豪迈的大汉气象
节 盛世强大的国力
第二节 发扬蹈厉的时代精神
第三章 文化主流经学化
节 儒学经学化
第二节 经学系统化
第三节 经学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
第四节 经学成为教化的根本
第四章 文化的综合与整合
节 多种类型文化的综合
第二节 主体文化的渐趋独立
第三节 不同流派文化的整合
第四节 不同地域文化的整合
第五章 开放与创新
节 汉文化的传播与吸纳
第二节 汉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第六章 系统的辩证思维
节 传统的宏观思维
第二节 汉代天人关系的思辨
第三节 对立统一的思维
第四节 汉易中思维方式的价值
第二编 “自觉”创新的文学
章 汉代文学特色总述
节 文学的“自觉”始于汉
第二节 超迈往古的汉代文学
第二章 汉代散文:大一统兴衰的“晴雨表
节 西汉初中期的散文._
第二节 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散文
第三节 东汉中后期的散文
第三章 汉赋:“润色鸿业”的盛世之音
节 多种文体交融的产物
第二节 歌颂大一统的鸿笔丽辞
第三节 赋由散体化向诗体化的回归
第四章 汉诗:诗史上革故鼎新的标志
节 诗骚体的余绪
第二节 乐府诗的兴盛
第三节 文人五、七言诗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汉代传记:中国历史文学之巅
节 传记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历史实录与艺术创作的统
第三节 自觉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第四节 堪与《史记》比肩的传记文学巨著——《汉书》
第六章 汉代小说与戏剧:中国文学新葩
节 小说的兴起与汉人的小说观念
第二节 汉代子史故事类小说
第三节 汉代神怪故事类小说
第四节 汉代的戏剧
第七章 汉代文学批评:“文学自觉”意识的显示
节 诗乐教典——《乐记》与《毛诗序》
第二节 由屈原及其作品引起的文学论争
第三节 一位赋家的艺术反思
第四节 一位思想家的文学主张
第三编 堪为圭臬的史学
章 汉代史学特色总述
节 历史意识及史学的高度发展
第二节 体例完备的汉代史学
第二章 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司马迁
节 司马迁的史官家世与著史生平
第二节 司马迁的进步史学思想
第三节 司马迁的著史动机
第三章 《史记》的体例及叙述历史的方法
节 《史记》的体例
第二节 司马迁对史料的选择
第三节 《史记》纪传体人物的特征
第四节 《史记》纪传体的构思
第五节 《史记》纪传体的史评史论
第四章 汉初史家与《史记》补续
节 汉初史家及《楚汉春秋》
第二节 《史记》的补续
第三节 中国史学史的雏形
第五章 纪传体断代史的形成
节 纪传体断代史的开创者班固
第二节 《汉书》的主导思想及体例特点
第三节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第四节 官修本朝纪传体断代史——《东观汉记》
第六章 编年体断代史的问世
节 《汉纪》的作者
第二节 《汉纪》的编撰与体例
第三节 《汉纪》的特点
第七章 中国文献源流演变史研究的开端
节 开创中国目录学的《别录》、《七略》
第二节 开创中国史志目录的《汉书·艺文志》
第四 编伦理为宗的哲学
章 汉代哲学特色总述
节 汉代哲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 汉代伦理哲学的整合与经学化
第二章 诸子复苏与自然哲学的盛行
节 儒家学说的迅速复苏与创新特点
第二节 诸子之学的总结与综合
第三节 《黄老帛书》及汉初黄老之学-_
第四节 自然哲学理论的另一辉煌著述——《淮南子》
第三章 伦理哲学取得经学独尊地位
节 以伦理为核心的大一统哲学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第三节 董仲舒伦理学中的宗教色彩
第四章 对传统伦理哲学的捍卫与发展
节 刘歆对传统伦理哲学的捍卫
第二节 扬雄创建新伦理哲学体系的尝试
第五章 宗教哲学与经学神学化
节 谶纬宗教神学的泛滥
第二节 经学宗教神学法典化
第六章 新的自然哲学对宗教哲学的批判
节 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第二节 王充“重效验”的认识论
第三节 王充的自然宿命论
第七章 宗教哲学的衰落与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
节 神学经学与谶纬迷信的衰落
第二节 以民为本的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
第五编 汉代文化基本特色形成的原因
章 连续不断的中华文脉
节 古老的华夏文明
第二节 特殊的主体文化的载体
第三节 紧承“轴心时代”辉煌文化之绪
第二章 独特的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的结果
节 最初社会形态及其主要文化
第二节 中西早期文化的差异
第三节 中西古代社会不同的发展形态
第三章 深厚的文化积累
节 理性自觉的时代提供了理性精神
第二节 汉代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汉代文化兴盛的文学底蕴
第四章 先进的史官文化,
节 历史悠久的史官建制
第二节 早熟的历史意识
第三节 早熟的历史意识下的文学发展
第五章 汉代文化创作者新的价值观
节 中国文人阶层的形成
第二节 汉代文人的历史使命感
第三节 皇权专制下文人的悲哀
第六章 大一统文化确立的政治、经济基础
节 大一统专制对文化的特殊需求
第二节 大一统文化确立的政治基础
第三节 大一统文化确立的经济基础
第七章 大一统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
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汉代各地域民族文化大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汉代主体文化产生于中华文化目前的重要阶段,其间范围广博,发展昌盛,承传悠久,影响深远。概括言之,汉代文学成就辉煌,其中散文特色鲜明,赋体风貌侈丽,诗歌新颖很好,传记体式成熟,小说开始萌生;汉代史学著述丰盈,如《史记》、《汉书》、《汉纪》等,可说开始奠定了历代史籍的楷模;汉代哲学也颇发达,当年有诸子学说、黄老学派、伦理纲常议论,很终以儒学成为独尊的官方哲学。
汉代这些文化成果和特色的形成,基于华夏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更源于汉代广博深沉的时代背景,梳理这些根因,阐述如许课题,需要开阔的视野,精湛的思路,勤奋的精力,搜索披览大量的典籍。当代文林中多年来缺少此类开拓创新,杨树增教授不辞辛劳,在学术阵地上勇于奋进,圆满完成了这一部成果辉煌的名作巨著。
《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这部学术专著,见解高明新颖,收集资料丰富,论述系统精湛,行文清晰爽畅,及时排印梓行,为文林专家和广大读者提供研究和了解汉代文化的精美专书,其浩瀚深邃的造诣让人钦佩景仰,可说为中华文化学术界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