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学 微观经济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经济学 微观经济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71 4.6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奇平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78680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3008177

上书时间2024-06-0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姜奇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兼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组专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高级专家委员、数字论坛成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作为“网络文化丛书”的作者,姜奇平是推动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最早的启蒙者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由此被《硅谷时代》评为“带领我们走向数字时代的20位中国人”之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创新时代,他再一次领导潮流,2000年与胡泳联合创办了互联网网络学及商务管理模式为研究重点的互联网经济与发展中心。

2006年,获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论文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电子商务十年发展特殊贡献奖,入选中国互联网十位启蒙人物;2011年,著作入选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化十大专著。著有《新文明论概略》(上下卷)、《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体验经济:来自变革前沿的报告》《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基于均衡的效率与效能分析》《和谐社会与信息化战略》《3%》《网络经济:内生结构的复杂性经济学分析》《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学》《后现代经济: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海尔管理学:原则与框架》《海尔管理学:理论与解释》等二十余部著作,发表几十篇论文。"

目录
0数字经济学的认知核心1

0.1数字经济学的基本经济问题2

0.2数字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性问题7

0.2.1总的方法论7

0.2.2数理框架的调整10

0.2.3关键技术难点16

0.3数字经济的核心特征19

0.3.1对数字经济的总体直觉19

0.3.2数字经济的10个微观经济学基本命题22

第一篇均衡论29

1初级解释31

1.1供求均衡的基本命题31

1.1.1数字经济以差异化均衡为主导31

1.1.2数字经济的均衡点35

1.2均衡39

1.2.1均衡价格的决定39

1.2.2差异化均衡与无差异均衡的比较41

1.3对均衡的历史分析45

2中级解释48

2.1引论:对经济学基本问题的修正50

2.1.1对经济学基本问题的重新表述50

2.1.2生产力内部的专业化与多样化矛盾52

2.1.3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的生产方式动因55

2.1.4内生品种:D-S模型的理论贡献58

2.1.5D-S模型均衡与很优基本研究思路69

2.2多样化均衡:供求曲线75

2.2.1均衡价格:固定成本条件与双需求曲线的结合75

2.2.2均衡产出76

2.2.3“市场能够做到接近歧视定价”82

2.2.4长期均衡中的进入:品种数的确定83

2.3很优产品多样化85

2.3.1很优分析87

2.3.2有约束的很优88

2.3.3无约束的很优92

2.4均衡定义中的范围经济与报酬递增102

2.4.1范围经济:与D-S模型相反的结论103

2.4.2对鲍莫尔范围经济均衡方法的透视104

2.4.3品种多样化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界定107

2.4.4基于品种的范围报酬递增114

3高级解释116

3.1广义均衡的预备框架120

3.1.1品种的异质性定义120

3.1.2品种的实证计量132

3.1.3“品种—价格”均衡坐标的建立140

3.1.4“品种—价格”均衡模型146

3.2广义均衡框架的建立165

3.2.1重新发现张伯伦166

3.2.2品种是重要的175

3.3广义均衡187

3.3.1广义均衡的基本概念188

3.3.2“数量—品种”供求均衡的代数模型204

3.3.3“数量—品种”供求均衡的几何解释206

3.4广义很优220

3.4.1消费者问题220

3.4.2生产者问题225

3.4.3很优均衡251

第二篇需求论275

4初级解释278

4.1效用函数:数量278

4.1.1无差异曲线278

4.1.2效用函数280

4.2预算线:价格281

4.3需求函数:数量与价格282

4.3.1基本概念282

4.3.2需求函数的导出284

4.4数字经济:第二需求曲线286

4.4.1差异化对企业需求函数的影响287

4.4.2第二需求曲线反映数字经济需求特征288

4.4.3需求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范围经济289

5中级解释291

5.1D-S模型:品种多样化293

5.1.1多样化需求函数的研究背景293

5.1.2建立产品多样性模型的困难及解决方案296

5.1.3由需求弹性内生品种297

5.2效用函数300

5.2.1二元效用函数301

5.2.2不变替代弹性的子效用函数307

5.3预算约束315

5.3.1二元预算模型的逻辑316

5.3.2两阶段预算解析321

5.3.3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的二元预算分析332

5.4双需求曲线335

5.4.1双需求曲线中的思想:需求方范围经济335

5.4.2预备知识:一般需求曲线的推导341

5.4.3双需求曲线的数理解析342

6高级解释:需求曲面356

6.1数字经济中的体验需求357

6.2二元效用函数360

6.2.1二元效用所指360

6.2.2二元效用函数361

6.3二元支出函数364

6.4二元需求函数365

6.4.1底平面与价格的关联366

6.4.2需求函数367

6.4.3需求函数的比较静态分析368

第三篇供给论375

7初级解释378

7.1一般供给理论379

7.1.1产出数量(Q):生产函数380

7.1.2要素价格约束(P):成本与利润381

7.1.3价格约束下的数量(Q—P):供给函数383

7.2新增长理论:报酬递增386

7.2.1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387

7.2.2数量维度的范围经济389

8中级解释393

8.1题旨:成本与品种多样化394

8.1.1D-S模型用规模经济解释品种多样化395

8.1.2范围经济对多样化经济的论证思路399

8.1.3框架的改进402

8.2产出Q:多样性产出的经济性406

8.2.1数字经济:缺失的产出407

8.2.2投入:技术的经济性412

8.3价格P:成本约束与品种内生414

8.3.1数量定义的成本函数415

8.3.2D-S模型的两个成本条件418

8.3.3以进入条件内生品种:进入424

8.3.4张伯伦“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双成本428

8.3.5第二成本曲线430

8.4供给曲线QP:内生品种的多样化供给440

8.5范围经济:从数量到品种441

8.5.1由数量Q定义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443

8.5.2同质的“异质接近竞争”449

8.5.3由品种N定义的范围经济469

9高级解释:供给曲面481

9.1多品种范围经济理论的供给思想482

9.1.1范式转变482

9.1.2基于范围经济的创新485

9.2供给曲面一般489

9.2.1创造新价值的逻辑:区分企业家与资本家489

9.2.2以剩余作为产出的“效用—支出”结构491

9.2.3生产者选择与供给492

9.3二元生产函数:新生产函数493

9.3.1二元要素生产函数:针对索洛悖论的改进494

9.3.2同质异质两种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494

9.3.3生产函数作为投入的等产量曲面495

9.4二元约束函数之一:成本函数496

9.4.1成本曲面497

9.4.2A′C与AC的关系502

9.5二元约束函数之二:利润函数508

9.5.1利润函数:区分增加值与附加值508

9.5.2同质要素与异质要素对利润性质的影响510

9.5.3异质利润与异质供给函数511

9.6二元供给函数:异质条件下的厂商供给512

9.7回顾:附加成本可变的供给曲面514

9.7.1A′C曲线可变:高一维还原张伯伦双成本分析514

9.7.2张伯伦的“销售成本”影响的三维解释518

9.7.3突破张伯伦,走向数字经济520

内容摘要
研究从重新提出经济基本问题入手分析数字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的不同,将经济学基本问题,从工业时代的“数量-价格”的均衡与很优,拓展为数字时代的“品种-数量-价格”的均衡与很优,从而将差异化、多样化、异质性纳入均衡的核心。使质量、创新与体验由工业时代的边缘问题,发展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将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核心区别,概括为异质接近竞争与同质接近竞争的区别,改变了经济学以同质接近竞争为核心的体系。全书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层次,对均衡理论、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数理分析。初级解释,以现有垄断竞争理论在差异化层面分析数字经济的均衡逻辑;中级解释,基于内生品种的D-S模型在多样化层面分析数字经济的均衡逻辑;高级解释,基于“品种-数量-价格”广义均衡理论在异质性层面分析数字经济的均衡逻辑。研究得出拉姆齐定价为数字经济广义很优的结论。

主编推荐
数字经济学系列丛书共6卷,分别从管理经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技术经济、制度经济、产业经济六个方面对数字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系统、专业的梳理和阐释。本书为数字经济学系列丛书的第三本。本书从微观经济学出发,分析数字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的不同。作者团队长期致力于数字经济前端,研究成果丰富且具有世界引领性,因此,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