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树爸:贾树森,摄影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合作媒体《时尚芭莎》、《父母世界》等;
树妈:马瑞,作家,P.E.T亲子讲师,心里咨询师,畅销书作者。
目录
推荐序·这就是“爱”
前 言·拍照,是最好的陪伴
章·诞生 ?1
黑白照片的魅力 ?10
器材选择 ?13
第二章·月子 ?18
你的照片到底是给谁拍的 ?28
关了你的闪光灯 ?35
拍摄静止小宝宝,请用中心对焦点 ?36
第三章·日子 ?38
母爱是“邪教” ?39
为母爱剪影 ,用剪影衬托母爱的“辉煌”?41
用道具衬托孩子的娇小?43
究竟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 ?44
阴天不是拍不出“好照片”的理由 ?46
什么都可以反光 ?49
在家也能给孩子拍证件照 ?50
通过构图引发带入感 ?56
局部大于整体 ?57
以孩子为中心,以家庭为半径 ?58
致姥姥 ?66
光阴的故事 ?77
蹲下来 ?81
乳房能带来的,优选的快乐 ?84
情人节—致我的小情人 ?90
近,更近 ?98
鼻涕妞和橡皮泥 ?101
自然的相框增加情趣 ?108
母亲节|妈身体是最美的 ?111
新妈妈,一岁生日快乐 ?118
儿童节,孩子给我们的礼物 ?123
镜子里的有趣构图 ?126
忘了三分法 ?131
成为一个像爸爸那样的人 ?134
好好利用家里光线最柔和的灯——窗户 ?138
家里很乱,也能拍出生活的气息 ?143
轻松避免游人如织 ?149
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152
怎样拍好宝宝跟小动物的互动 ?157
抓拍的秘籍 ?160
横平竖直,端平你的相机 ?167
冬天,拍到跳舞的雪花 ?170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句我爱你 ?177
俯拍,上帝的视角 ?184
拍摄全家福,摄影师要知道些什么 ?185
通过调整色温拍出照片的温度 ?186
曝光补偿怎么调 ?187
让孩子做照片的主人 ?188
让早上的太阳为生活镀金 ?199
巧用引导线构图 ?206
影子的张力 ?207
让照片动起来 ?209
快、狠、准,使用自动ISO模式(Auto ISO)来帮助拍摄 ?211
谁说光圈越大越好 ?227
矩阵测光,适合偷懒的你 ?228
让背景成为加分项 ?232
特写照的取景原则 ?233
哭也是一种表情 ?262
安全快门,更稳妥的爱 ?265
怎样让你的照片变得更有趣 ?270
逆光也许更出色 ?272
连续对焦,抓住小淘气 ?283
小技巧帮你记录孩子理发 ?284
剪裁,照片的第二生命 ?285
第四章·手机拍娃也疯狂 ?287
一人带娃,也能入镜 ?288
1秒进入拍摄状态 ?289
手机也能调整曝光 ?290
连拍抓住动态画面 ?291
用Snapseed修出一张出色的照片 ?292
超简单的胶片调色VSCO ?293
手机对焦你真的会用吗 ?294
前置摄像头,和孩子边玩边拍 ?295
手机到底有几个快门 ?296
小兵器大作用—只有手机才能拍到的特别角度 ?297
第五章·让每张照片活出它们自己—如何整理家庭照片 ?298
后记:摄影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306
内容摘要
他从见到她的面起,就给她拍下了照片。然后,她成为他的妻子。他用每天一张照片的方式,记录了妻子怀孕、生产以及孩子成长的每个片段,无声地表达着对全家的爱。儿子小树诞生后,树爸和树妈每天用照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小树的成长。他们合作撰写的照片日记《小树地球旅行记》也因此得到多家媒体的转载和专题采访。这本《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句我爱你 》,呈现了图片记录下的幸福,也有树爸关于儿童摄影的攻略总结,还有树妈关于育儿的一些动人的思考和感想。希望为人父母的你,能感受到那些温暖的传递。
主编推荐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句我爱你 》:
职业摄影师 美女作家的三口之家,五年,六十万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我爱你。
40条纯干货的相机拍娃攻略
10条简单实用的手机摄影秘籍
6篇深入浅出的摄影理念阐述
13篇带着体温的育儿笔记
11段有声有色的动态视频演示
精彩内容
前言 · 拍照,是最好的陪伴
我们这一代父母,和上一代父母优选的不同就是:除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满足。
因为养孩子,大部分爸爸妈妈都变成了半个心理学家。我们知道孩子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对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也知道通过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是长大之后拥有稳固安全感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些,我们做了很多:即使工作很忙,也会努力一边操作电脑指点江山,一边陪着孩子玩。有的家里齐全配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陪玩陪吃陪读书陪游戏,填满孩子的每一分钟。有的家长花重金买回高科技玩具,希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学到更多。
??
事实上,高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它还有另外一种同样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去打扰孩子,各安其事,守望相助。于是,孩子有机会得以学习到如何自己和自己相处。我们不必试图填满孩子所有的空间,就像房子只有空着的时候才能卖出好价钱一样。
有时候,“无”才是“有”。
总结来说,高质量的陪伴,有三个重要标志。
1. 无条件积极关注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别人“看到”。陪伴的同时就是在给到孩子关注。类似“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这种人在心不在的方式,并不能称为“陪伴”,有时候反而让孩子更加感到失落和孤单。
2. 尊重,不打扰
陪伴的主体是孩子。大人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或者兴趣为转移,走在孩子前面,一会儿招呼孩子玩这个,一会儿教孩子做那个,而应该放慢速度,跟着孩子的脚步,让孩子自己决定想做什么,做多久,除非受到邀请,不主动主导互动,更不能强行打断孩子的注意力。
3. 和谐放松的氛围
陪伴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陪伴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把毛孔打开,把触角伸出来,充分地享受自己的生命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带来的喜悦。全心全意地欣赏因为自己才来到世界上的这个小宝贝身上,所有动人的东西。
说到这里,终于说到了正题—其实,父母用拍照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就是非常高质量的陪伴。
首先,用镜头对准宝宝时,就是标准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无论孩子在做什么,什么表情,都很珍惜地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无言的温暖的接纳,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有价值的。这种“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允许你,我支持你”的接纳,是孩子能够有勇气面对外界挫折的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同时,记录式拍摄和传统拍摄优选的区别,就是不打扰拍摄对象。在孩子自然的生活和玩耍中,随时抓拍。相机后面,是一个沉默的观察者。这种沉默,优选限度地保证了孩子的自由和专注,孩子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玩的玩具,或者想做的事情。
我们传统的拍摄中的“宝宝看这里!”“宝宝歪下头!”“宝宝笑一个”??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打扰。孩子必须不断地停止手中正在进行的事情,抬起头来,配合家长的指令。这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而得到家长接纳和关注的孩子,会带着充分的安全感投入当下的生活和游戏中。虽然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亲子之间的爱意是在流动的。这样的相处,肯定是和谐而放松的。这种情感的流动,本身就是有疗愈力量的。
有了一部相机的加入,“陪伴”的距离问题仿佛变得游刃有余了。透过镜头的关注,是有距离、不打扰的关注。拿着相机的父母,是身心都在此时此地、此时此刻的陪伴。
而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弥漫着显而易见的爱的温度。父母不断地寻找着孩子身上最美好的角度进行记录。当一幅幅笑脸、一个个情景被定格在相机里,也同时深深印在拍下照片的人的心里。
对于小模特来说,总有一天,他会因为看到这些记录而深深地感动—虽然此时,他正专注于观察一只小蚂蚁的旅行,而对此浑然不觉。
拍照,对孩子,是最好的陪伴。
对父母,又何尝不是见证一个生命成长的最好的方式。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