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58 3.5折 48 全新

库存28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项飙,吴琦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76953

出版时间2020-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2097656

上书时间2024-05-3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代序  重建对话的精神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北京访谈 2018.3

访谈之前

童年图景

80年代

北大青年的焦虑

研究“浙江村”

年轻人之丧

边缘与中心

个人危机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用80年代来批判80年代

什么是批判

理解的学问

牛津访谈 2018.8

访谈之前

牛津记忆

距离感与直接性

人类学的圈子

非虚构写作

学术不是天职

民族与民粹

新加坡启蒙

“盘根”式共同体

跨国性的自洽的小世界

大学应该寻找例外

个人经验问题化

新研究

共同理想

乡绅作为方法

温州访谈 2018.12

访谈之前

人的再生产

阶层流动的悖论

寻找新的话语

作为中介的人类学

再谈乡绅

尾声

附录

项飙著述目录

索引

内容摘要
两代北大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主编推荐
★一位天真、睿智的人类学家,一位敏锐、耐心的青年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开启一场历时三年的漫谈——

项飙教授向《单读》主编吴琦,抢先发售讲述了他个人思想的形成,身为人类学家的经验,对一个流动世界的看法 ,以及一个中国学者的焦虑……他一路追溯了自己的童年、青年、大学时代、“浙江村”的研究,以及工作之后在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生活和研究经历——用惊人的坦诚与开放,让对话成为可能,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田野现场,从中理解自己面对的社会环境,做出个人的选择。

★拨开艰深的理论迷雾,从现实经验谈起,对今天的世界发问,一部属于我们时代的对话录——

这份对谈不是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概述,也不依赖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话语,两人一问一答,用最直白的话语,触及在今日社会有着广泛共鸣的种种议题,同时不断引入学理层面的延伸探讨,校正我们习惯性懒惰的思维。话题遍及:反思80年代、年轻人之丧、个人危机、爱情与关系、北大青年、大学与教育、阶层流动、边缘与中心、民族与民粹、作为中介的人类学、共同理想、全球化、人的再生产……

★在信息过载、普遍迷茫的社会里,倡导一种对话的精神,通过“把自己作为方法”,打破自我的迷思——

这本书展示了一种美好的对话形态,它是两位谈话者思想、洞见与情感自然流溢的结果,示范了如何诚实、充满好奇且敏锐地理解他人、厘清自我。项飙教授在讲述自己的同时,也正视自己的缺陷、危机与焦虑,实实在在地去应对学习、研究及生活中的问题。而这本书在编辑过程中,也尽力保留了谈话的流动状态,甚至很多口语的原貌,希望在一定程度复原出两位作者在首都机场的咖啡厅、在牛津的草坪、在温州的街头漫谈的场景。

★单读书系001,在特殊的2020年,向新一代知识人发出新邀请——

这是一场未尽的谈话,未来还将继续。作者也期待着这场谈话论及的话题能打开更多读者的怀疑之心,激发人们表达的意愿和热情,加入到新一轮“对谈”之中。只要你乐意带着思考去生活,愿意探索内在的自我,对身边的人有好奇、对外部变动的世界有疑问,渴望在纷繁复杂的可能性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这本小书就可能成为你施展自己想象和行动力的起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