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江山 07 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31
6.3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刚,李冬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221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439077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引言·发现文化的江山
第一章 西域思想共和
一 西域文明之路
01·人类大同的彩陶之路
02·文明共和的金玉之路
03·世界历史的玉帛之路
二 世界化的西域
01·佛教希腊化
02·佛教中国化
03·佛教的资本主义——从犍陀罗到敦煌
04·佛化西域——从天山到玉门关
05·佛法开山——从庐山到天台山
06·一个偷渡的思想者
07·思想者的西域传奇
08·中国弥赛亚——弥勒思维修
第二章 中国思想共和
一 山林——思想的去处
01·从寺院到书院
02·从诗到思的演变
03·从经学到新学
04·新学的失足
05·思想者有福
二 书院——英雄的来历
01·思辨的诗性表达
02·英雄有个未了约
03·永嘉先生八面锋
04·永嘉学派的战魂
05·祖国是一首正气歌
三 中国——文化的胜利
01·思想的救赎
02·书院北上王朝南下
03·国与家的宿命
四 民间话语权的开启
01·戏说
02·曲论
03·演义
04·谈兵
第三章 西洋思想共和
一 从马可·波罗谈起
01·到中国去——文明的突破口
02·发明本心——中国人的心
03·假如马基雅维利遇到
二 利玛窦来了以后
01·汤显祖的超越
02·**的异端气质
03·李贽的名教心坎
04·徐光启与上帝几何学
内容摘要
中国思想目前,并非全是王权主义,也有过思想共和。
公元1世纪到公元17世纪,是思想共和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思想共和以三次文化相会为标志,开出三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次是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带来了诸子百家兴起,形成了中国传统;第二次是西域思想入中土,与中国传统融合,进而玄佛合流,庄禅相融,儒释道合一,在此基础上,有了朱熹、陆九渊、陆九龄之约,使中国思想进入第二个发展周期;第三次是东方的徐光启与西方的利玛窦互动,中国思想触及西学根底,开启了中西会通的转机。
中国思想目前的这三次相会,是三座里程碑,为古代中国带来了文化转型和历史转折。孔子和老子的相会,将中国思想导入文明的轴心期;西域思想东渐之后,中国、古希腊、古印度三大轴心期文明一体化,具有世界性的思想诞生;徐光启与利玛窦在中国握手,为中国近代史开创了中西会通的科学范式。
主编推荐
重读中国历史,就是以文化个体性对中国历史进行价值重估和本体重建。
——刘泽华(1935-2018),历史学家
历史是民族和国家的支柱与灵魂,不能有丝毫失忆。祈望国人重读中国历史。
——来新夏(1923-2014),历史学家
王朝总是短暂和灰色的,而文化则永恒而常青。超越王朝视角,把中国历史放到江山中,以诗性之眼,去品读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的江山》这套书的立意与优选文明史视野值得点赞。而其大胆阐释,让人吃了一惊又一惊,却又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处。捧读此书,不能不感叹作者的独到思维与优美文字相碰撞而产生的魔力。
——许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队长
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开辟出五千年中华文化与历史研究的独特视野!着眼于文化的江山,就能够超越朝代更替,发现中华文明的另一番天地!概览先民衣食住行之需的诸项发明,纵论革故鼎新的深邃哲理,透视生产与生活要素的进化态势,才可以产生真正有分量的历史把握。
——王振耀,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这套书是一部存在方式丰富的文化史。在历史中,文化一直在边缘状态存活。这不公平!于是,作者发愤要为中国文化鸣不平,一部散文诗般的大作就这样诞生了。全书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浪漫、诗性、审美的一面,结构富有思辨特色,文字灵动飞扬,感人肺腑。以诗话体写史,在学界是难得一见的创新突破。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刚和李冬君的这套《文化的江山》是一部史诗,既是史又是诗。他俩诗意地栖居于历史,却让我强烈地感到现实,让我透过王朝的中国看到我们的文化中国,看到中国的文化的江山。文化的“江山”不是“化石”,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江”是流动的,“山”也是运动的,它们是那样的源远流长,让我们遥想各种未来。
——周实,《书屋》杂志原主编
《文化的江山》是一部关于文化中国的史诗。作者的个性、才思和当下少有的健全自信的史观在书中有酣畅的表达,不少史论可圈可点,关于历史和人格、人生气象的吟诵,融激情、清明的理性于一体,举重若轻。这是在我国家文明再造之严重时刻的历史启示录,既是向文明中国致敬,又是教化当代中国,对当代社会生活和知识生产机制的教训。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书。
——余世存,学者、自由作家,《很好道》作者
半世纪来个人著史之壮举。史学功力深厚而不显山露水,史识冷峻超迈而多有精彩议论,行文似轻松随意而言必有据。亦诗亦论亦散文,有思有情有文采。不拉主义张大旗而自成一家,不引重言做帮衬而自有境界。
——单正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文学评论家
作者的思维是富于张力的,突破了一般史家拘谨内敛的心态,力求以自由的心态写自由的时代,许多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的江山》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美,结构富于特色,文字潇洒动人,因此是一部对国人,特别是对青少年传播祖国很好传统文化的力作。
——胡长明,《书屋》杂志执行主编
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历史长卷,诗史互证,思辩勃发。
——周泽雄,独立学者,自由作家,
主要著作《知识分子的笔墨事功》
这部“文化的江山”系列,是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心中的江山,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江山,信仰的江山,文化的江山,牵动每个人乡愁的江山。
这套书不是对帝王的意义,而是对普通人的意义。
我只希望学生读中国史,不论走到哪里,拥有中国心,做中国人。
——王洋,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原校长
作者跟着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走,跟着江山走,行进于美烟丽云、智山仁水、礼门义路之间,为美丽文化而代言,浓笔书写了一个个思想者的名字,一座座文化的山,一片片诗的土地,一条条歌的河流,写出了一个文化的中国、思想的中国,一个具有书卷气的中国,一个具有丝玉气质、青铜体魄、虎虎生气的文化的中国。
——胡松涛,军旅作家
很羡慕这样琴瑟相合的作者伉俪,能够合作出如此佳作,读史角度颇为娴雅,是另一种重要的史学注脚。
——豆瓣读者
看到谈墨家思想,谈韩非和嬴政的思想、关系,真是通透精约。
——豆瓣读者
作者本来想到域外求存在,“乘槎浮于海”,但当他们从历史中选择了文化的江山后便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感谢这对学术夫妇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一种享受,一种期待。所以,这书很治愈啊。
——豆瓣读者
历史也可以如此诗意。
——豆瓣读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