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银含量铅合金电极制备与性能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低银含量铅合金电极制备与性能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88 6.3折 52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生刚,徐阳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77516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201680546

上书时间2024-05-29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超声波凝固与塑性变形方法细化晶粒尺寸
1.1晶粒细化技术
1.2外加电磁超声波等物理能量场处理技术
1.2.1外加电流凝固处理技术
1.2.2外加磁场凝固处理技术
1.2.3外加超声凝固处理技术
1.3大塑性变形技术
1.3.1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
1.3.3累积叠轧法
1.3.4高压扭转法
1.3.5搅拌摩擦加工技术
1.3.6多向锻造
1.4超细晶材料性能研究
1.4.1力学性能
1.4.2超塑性
1.4.3热稳定性
1.4.4磁学与电学性能
1.4.5耐蚀性能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Pb-Ag合金阳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方法
2.1实验材料与设备
……

内容摘要
本书重点阐述了Pb-Ag合金阳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铅银合金电极的阳极组织与性能分析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工艺细晶原理,应用靠前性原理方法研究与界面能计算。内容包括: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超声波凝固与塑性变形方法细化晶粒尺寸、合金阳极的制备及特性表征方法、铅银合金电极的阳极组织与性能分析、超细晶材料超塑性、热稳定性、磁学与电学性能、耐蚀性能电化学性能等的性能研究。本书集著作者所在的学术团队多年来在合金电极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设计并制备了力学性能、催化活性及耐腐蚀性能优良的Pb-Ag合金阳极。本书较系统地阐述Pb-Ag合金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的专著,作者们在实验研究Pb-Ag合金阳极材料分析测试中,借助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电阻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倍率透射电镜、多能力学试验机、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系统地研究了Pb-Ag合金阳极的导电性能、电导率、力学特性、组织结构、机械性能、电化学综合性能,并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湿法冶金、水处理、氯碱等行业。同时强调,Pb-Ag合金阳极材料制备也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其理论与实践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精彩内容
电解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环保、能源开发等基础工业。电解过程的进行离不开电极材料,特别是对电化学工业和电冶金工业而言,产品的质量及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阳极材料的性能。尽管阳极材料不断地推陈出新,但该领域最广泛使用的仍为成本低、电化学性能良好和易加工可回收的Pb-Ag合金阳极。然而该电极还存在传统制备方法所难以解决的诸多弊病,如强度低、内阻大、能耗高等。为此,寻找一种新型制备方法来提高Pb-Ag合金阳极综合性能是湿法冶金和电化学领域一直竞相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对Pb-Ag合金阳极的研究较多围绕着多元铅基合金的配比,而忽略了合金内在结构与性能的关联。均匀细小致密的组织结构能加速阳极内部的电子传输,从而降低电阻,使得阳极的综合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书创新性地提出制备Pb-Ag合金阳极材料的新工艺思路,合理结合超声波细晶技术与大塑性变形这两种工艺,分两步多重细化合金晶粒组织,达到一般工艺难以达到的细化程度,大大拓宽了调控晶粒尺寸的范围,同时此工艺还强化了合金基体,解决因铅合金质软易变形而导致极板短路的问题,这为制备低成本、高性能、节能型电极提供新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但在经济、环境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还填补了晶粒组织与性能方面理论基础的不足,有利于日后此工艺的扩大化生产及工业化应用。作者通过对Pb-Ag合金进行超声波法、等通道转角法、室温轧制、冷轧和超声波+轧制法五种细晶工艺化理,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电阻仪、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测试仪、工作站等分析测试仪器系统地研究了Pb-Ag合金的力学特性、导电性、组织结构、阳极的电化学综合性能以及铅系难混溶合金固液界面能计算模型,希望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和模型模拟参数来获得适宜的晶粒尺寸、结构以及形核中的晶界能等重要热力学信息,从而达到控制性能的目的。这种新工艺对开发高性能、低成本、易成型加工的铅合金电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强调,铅合金阳极材料也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其理论与实践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本书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能场作用下低银含量铅合金电极的可控成形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项目编号:51201080)。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云南省科技厅和昆明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和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技术研究所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统稿时得到了红河学院孙丽达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地感谢。本书由周生刚副教授执笔撰写,实验及分析内容由徐阳博士研究生、李洪山博士认真统稿,硕士研究生焦增凯、泉贵岭、马双双、彭斌、罗开亮在各章节整理过程中做了相应贡献。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