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及调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及调控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5.66 6.1折 5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梅昀,陈银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4446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545369

上书时间2024-05-29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导论
1.1低碳相关概念
1.1.1低碳、低碳经济
1.1.2碳汇、碳源
1.1.3土地利用碳排放
1.1.4土地低碳利用
1.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概念
1.2.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1.2.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2.3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1.3理论基础
1.3.1可持续发展理论
1.3.2生态足迹理论
1.3.3脱钩发展理论
1.3.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1.3.5地租理论
1.3.6城市土地区位理论
1.3.7精明增长理论
1.3.8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4研究进展
1.4.1国外研究进展
1.4.2国内研究进展
1.4.3研究进展评述
1.5本章小结
第2章湖北省中心城市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2.1武汉市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2.1.1武汉市概况
2.1.2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
2.1.3武汉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2宜昌市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2.2.1宜昌市概况
2.2.2宜昌市土地利用现状
2.2.3宜昌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3襄阳市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2.3.1襄阳市概况
2.3.2襄阳市土地利用现状
2.3.3襄阳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4本章小结
第3章湖北省中心城市碳排放/碳汇量测算与分析
3.1中心城市主要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量测算分析
3.1.1武汉市主要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量测算分析
3.1.2宜昌市主要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量测算分析
3.1.3襄阳市主要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量测算分析
3.2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量脱钩分析
3.2.1TAPIO模型简介
3.2.2武汉市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量脱钩分析
3.2.3宜昌市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量脱钩分析
3.3襄阳市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量脱钩分析
3.3中心城市低碳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脱钩分析
3.31TAPIO模型简介
3.3.2武汉市低碳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脱钩分析
3.3.3宜昌市低碳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脱钩分析
3.3.4襄阳市低碳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脱钩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4章湖北省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分析
4.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4.2评价方法
4.2.1评价模型选择
4.2.2评价标准设定
4.2.3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选择
4.2.4指标权重确定
4.3湖北省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
4.3.1武汉市七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
4.3.2宜昌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
4.3.3襄阳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
4.4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比较
4.5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4.5.1武汉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4.5.2宜昌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4.5.3襄阳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5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关系
5.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
5.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计量分析
5.2.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5.2.2长期协整关系分析
5.2.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2.4脉冲响应分析
5.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计量关系结果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6章城市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低碳利用分析
6.1城市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与碳排放的对应关系
6.1.1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源/汇特征
6.1.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排放的对应关系
6.2武汉市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及分析
6.2.1武汉市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
6.2.2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
6.3本章小结
第7章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调控路径的效应分析及改进
7.1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的效应分析及改进
7.1.1规划地类与现状地类转换
7.1.2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源/汇强度趋势预测
7.1.3武汉市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碳效应评估
7.1.4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及约束条件设定
7.1.5武汉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结构优化力案及效应评估
7.2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管控的效应分析及改进
7.2.1两变量协整分析方法简介
7.2.2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增长关系分析
7.3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调控的效应分析及改进
7.3.1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的EKC关系验证
7.3.2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管制的目标设置与碳减排效果分析
7.4本章小结
第8章湖北省中心城市现行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政策的分析及改进
8.1武汉市现行政策措施的影响
8.1.1武汉市土地利用政策影响
8.1.2武汉市经济发展政策影响
8.2武汉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政策改进建议
8.2.1控制城市规模,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8.2.2做好旧城改造和空间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综合容积率
8.2.3落实碳减排,增加碳增汇
8.3宜昌市现行政策措施的影响
8.3.1宜昌市土地利用政策影响
8.3.2宜昌市经济发展政策影响
8.4宜昌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政策改进建议
8.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8.4.2加快老城区改造,建立新型工业园区
8.4.3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碳排放约束,控制碳排放增长
8.4.4调整工业能源体系,发展低碳经济
8.5襄阳市现行政策措施的影响
8.5.1襄阳市土地利用政策影响
8.5.2襄阳市经济发展政策影响
8.6襄阳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政策改进建议
8.6.1继续加大土地利用投入强度,控制城市规模扩张
8.6.2提高用地标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8.6.3依靠科技发展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8.6.4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8.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土地集约利用可带来土地的投入产出的效率提高,但能源消耗加大和建设用地的增长则会加快碳排放的增长,因而,土地的集约利用并不一定低碳。为此,本专著从现有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和方法出发,加入低碳理念,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个维度来反映土地利用低碳水平,通过设立土地利用低碳系数,构建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湖北省中心城市武汉、宜昌、襄阳等地的实际进行低碳集约利用的评价研究。将现实的土地利用状况与低碳经济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标准和要求相比较,分析相关城市存在的土地利用潜力,明确挖潜的方向。同时,基于我国现有的城市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调控措施,分别从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碳排放强度的角度讨论有关调控措施对碳减排的作用机理。结合具体的城市土地利用调控体系对碳减排的作用分析,探讨土地调控的不同路径方案的碳效应,从有效发挥调控机制作用的角度,提出提高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改进建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