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江之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怒江之役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35 4.1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敏,江汶 著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21010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302757

上书时间2024-05-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敏,女,人文地理学者。早期从事云南地方史及少数民族口述史的调研。1998-2003年任《山茶·人文地理》(2000年改为《华夏人文地理》)副主编。著有《边地瑶家》《西去禅国的边陬》《山川活水:澜沧江与湄公河》等。

目录
壹 边地的时间志
一 历史拒绝遗忘
二 老相册中的烽火岁月
三 逡巡在历史的空白处
贰 腾冲14
一 高黎贡山的幽灵战士
二 美国的CBI老兵们
三 陆军上校约翰·伊斯特布鲁克
四 第11集团军作战参谋陈宝文
叁 解密“293卷宗”
一 关于“293卷宗”
二 申请《自由信息法令》
三 阵亡者的亲人在哪里
四 夏伯尔之死
五 CBI老兵阿扎尼亚的故事
六 “芭芭拉,有中国人在找你们”
七 国殇墓园里该重刻谁的名字
肆 云南前线寄往德州的118封家书
一 寻找中国民间的“293卷宗”
二 墓地的红叶
三 找回失去的父亲
四 菲·詹森·麦姆瑞的一生
五 “义勇军”的新成员
六 斯多德上校的女儿
伍 家书,来自前线的声音
一 前往中国的旅程
二 步履维艰的中缅印战区
三 云南:中国战场的后方,怒江战役的前线
四 在滇缅公路的前方
五 少校的中国翻译
六 女儿出生了,大家为她取名叫Burma
七 你梦见本·米兰姆旅馆了吗?
陆 渡过愤怒之河
一 漫长等待中的怒江之役像个万花筒
二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人
三 大战到来之前的等待和焦虑
四 渡江在即
柒 1944年5月,那个浸着鲜血的早晨
一 向着神话般的怒江前进
二 5月11日清晨,渡江开始了
三 二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
四 火线上的野战医院
五 少校之死
六 回家了,少校
捌 战争的死亡记忆
一 被死亡覆盖的战场
二 埋葬
三 刘志声,活着为了死去的同袍
玖 踏上父辈的旅程
一 巫家坝机场的凌晨
二 在云南故事里长大的山·斯多德
三 父亲的中国墓地
四 腾冲:少校中国使命的目的地
五 与少校相遇在东方的原野上
拾 云南故事,了犹未了
一 中缅印战区的164照相部队
二 格林博格的口述历史
三 战地摄影师的前线日记
后记 战争是什么

内容摘要
孙敏、江汶著的《怒江之役(CBI战区往事)》这本书见证了中国民间力量的一份努力。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中中美军人的故事,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从广义上讲,本书是对二战军人的纪念和致敬。在美国,作者难以置信地寻找到了1944年在腾冲阵亡的19位美国军人的名单,其中一名阵亡者麦姆瑞少校的女儿得以前往云南,走访了她们父亲的牺牲之地;在中国,作者调查战场故地,重拾民间记忆,使那些湮没已久的往事得以追溯和整理,为后代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精彩内容
前  言
本书见证了中国民间力量的一份努力。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中中美军人的故事,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从广义上讲,本书是对二战军人的纪念和致敬。在美国,作者难以置信地寻找到了1944年在腾冲阵亡的19位美国军人的名单,其中一名阵亡者麦姆瑞少校的女儿得以前往云南,走访了她们父亲的牺牲之地;在中国,作者调查战场故地,重拾民间记忆,使那些湮没已久的往事得以追溯和整理,为后代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这是令人欣慰的。
麦姆瑞少校的118封战地家书的发现和整理,是本书的重要部分。沿着家书的时间主线,作者重构了麦姆瑞少校亲历的那场战役中的重要事件。少校在信中表达了他对妻子和两个女儿的无限爱意,描述了他在印度和中国的经历,读来令人伤感。
1942年,随着缅甸的沦陷和滇缅公路的失守,中国通向世界的地面和海上通道被日本人完全切断,唯一可以向中国运送物资的渠道是美国军队的印度驼峰空运航线。1944年,中美联军发起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开辟了一条从印度到达中国的地面运输线。反攻队伍的一部分是中国驻印军的X部队和缅甸北部史迪威将军指挥的梅利尔飙袭队(Merrill’s Marauders),另一部分是卫立煌将军率领的由七万两千人组成的Y部队。他们由美国人训练和装备,并配有美国顾问、医疗人员、军械人员、通讯人员和空中力量的支持。这支部队越过怒江向西反攻,将日本人赶出云南西部边境。本书讲述的中国和美国军人就是怒江战役中的Y部队成员,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并肩作战。
我有幸能在阵亡者名单的寻找中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但更大的荣誉应归功于那些参加战役的中美军人,而且两国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也都做出了牺牲。
追认那些在战役中牺牲的美国军人,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帮助过他们的美国军人的感激之情,这是那个特殊年代的重要友谊,也证明了中国人从来不会忘记朋友。让人感到安慰的是,近年来,中国老兵也同样得到了认可。
中国人从来不忘记朋友的最好佐证是腾冲国殇墓园,一个美丽宁静的地方,非常适合用来悼念在云南战斗和牺牲的中美军人。墓园的山上布满了阵亡士兵的墓碑,纪念堂中列有为光复腾冲而阵亡的9000名中国士兵的名字。园中还为19位牺牲的美国军人新建的墓碑,一座宏伟的中国远征军纪念塔矗立在小山头上。所有这一切都表达了对参战军人的感谢,也提醒我们牢记战争所导致的巨大牺牲。值得欣慰的是,墓园管理得非常好,常有中国人到那里表达他们对阵亡军人的深深敬意。
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战争,他说:“莫难于军争。”(意为:没有比军事战斗更困难的事情了。)美国的威廉姆?舍曼(William T. Sherman)将军说得更简洁:“战争即地狱。”弗雷德里克?豪(Frederic Howe)写道:“战争向人们索取的是奉献,回报的却只有痛苦。”的确,战争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损失和深深的哀伤,而这一切,唯有那些亲历战场的军人才能感同身受。每一场战争中,牺牲最多的是普通士兵,而他们与政治毫无关系。但是,在面对外部侵略的时候,为保护生命、文化和人民,虽有牺牲与损失,战争仍不能避免。
本书告诫我们,中美两国军人为击败日本侵略军竭尽全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军人是为自己的祖国而战,前来援助的美国军人为的是整个太平洋地区。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为了超越自我的理想而战。
今天,让我们记住这些在战争中牺牲或幸存下来的军人们,记住他们是为何而战,不要让历史忘记他们用生命做出的奉献。让先辈们点燃的友谊之火长存,让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合作精神延续下去,让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永存!

    John Easterbrook(约翰?伊斯特布鲁克)
    美国  加州萨拉脱加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中校的父亲、史迪威将军的女婿当年在印度兰姆伽训练中国军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