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暑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酷暑天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68 4.9折 36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冰)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Einar Mar Gudmundsson) 著;张欣彧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2318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463840

上书时间2024-05-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是冰岛当代很为杰出的诗人与作家之一。埃纳尔的作品类型多样,至今已创作了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电影剧本及社评文章在内的多部作品。埃纳尔的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多数作品已被翻译成外语,特别是一九九三年出版的北欧理事会文学奖获奖图书《宇宙天使》,作为一部很好的冰岛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少见的成功。埃纳尔在靠前文坛上亦获奖无数:一九八八年获冰岛布勒斯特乐观奖,一九九五年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一九九九年获丹麦学院卡伦布利克森奖章,同年获意大利朱塞佩阿切比文学奖,二〇一〇年获挪威比昂松奖,二〇一二年获瑞典文学院北欧文学奖,二〇一五年获冰岛文学奖。

目录
《酷暑天》无目录

内容摘要
《酷暑天》是一部趣味盎然的小说,关乎雄心、纷扰、缺点、脆弱,关乎爱与激情,关乎倏忽即逝又充满生命力的一切,关乎串联起时间的那些线索。故事带领我们进入酷暑天国王约伦德尔、火焰牧师永斯泰因格里姆松等人的世界,他们的故事写在文献与资料中,却又成为流传后世的民间传奇。这是一个充满奇遇色彩的故事,而这场奇遇叉发生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冰岛的火山爆发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革命的影响叉蔓延向全世界……过去之于现在的意义,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

精彩内容
译者前言



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是雷克雅未克人,生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八日。一九七九年,二十五岁的他从冰岛大学毕业,获历史与文学学士学位,此后便偕同妻子索伦·永斯多蒂尔一同搬到了丹麦哥本哈根,在哥本哈根大学继续学习文学,同时进行写作等工作。作家最初的几部作品是在哥本哈根写出的。
埃纳尔的文学生涯起始于诗歌。一九八〇年,他以自产自销的方式出版了两册诗集——《这里有穿寇洛纳牌衣服的人?》(Er nokkur í kórónaf?tum hér inni?)与《跑腿男孩是孤独的》(Sendisveinninn er einmana)。
在《这里有穿寇洛纳牌衣服的人?》中有许多短小精悍的诗歌,这些诗颇受美国诗人理查德·布劳提根(Richard Brautigan)的影响,常以一句话来表达某一种思想或生活的一瞬,颇似格言警句。例如下面这首诗:

要是我是
一台坏掉的电视
我一定会
在你们的生活中
引起更多的打扰

这是诗集中的首诗。诗集的封面上印有一块电视屏幕,画面上是一九三八年九月时与希特勒会面后归来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电视在我们所感知历史的过程中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这首诗也依然在强调电视在我们与外部世界联系中所起的作用。在我们的时代,电视或许变得比诗人更加重要,诗人的诗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小。为了继续这种影响,或者说“打扰”,专享的途径便是将电视化为己用。这首短诗反讽地揭示了诗歌与诗人的地位,其对于电视既共谋又批判的态度更体现出了后现代的意味。
《跑腿男孩是孤独的》中的诗歌篇幅更长、内容更为丰富。从这本诗集中可以看出,埃纳尔是一位涉猎广泛的诗人,不仅对其冰岛前辈颇有了解,对世界文学更广有涉猎,上至荷马、莎士比亚,下至罗杰·麦克高夫、艾伦·金斯伯格等等。对于流行及摇滚歌手的指涉在诗集中亦很突出,如鲍勃·迪伦、大卫·鲍威、派蒂·史密斯等。诗集中的诗歌意象普通平常,风格简单易懂,“简单来说,他运用现代主义的形式,为其增添街头语言与俚语俗语,还在其中引用摇滚歌词、政治演说及经典文学。”对于政治的体验与批评在一些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这段时期的诗歌中,无论影响埃纳尔的是政治还是文学,诗歌都体现出一种对于城市生活的理解,对于自身环境的认知,以及对过去历史的回应。一九八一年,埃纳尔出版了第三本诗集——《鲁滨逊·克鲁索回来了》(Róbinson Krúsó snyr aftur)。诗集中的诗歌与此前相比更加忧郁,更加深刻。值得注意的是诗集的最后几篇更具叙事性,诗中描绘了雷克雅未克新建区域中富有冒险色彩的的童年生活,埃纳尔随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中仍能看到这种色彩,甚至可以将小说看作是这几首叙述诗的延续。诗集中另有一首《拜访》相当特别,描述了诗人与拜访诗人的“诗歌”之间的交往:

诗歌来到我这儿,说
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对了
我会做你的面具
作为一副隐藏面孔和你一同行走,你只需要
为那美丽的事物睁开眼
可是我已经厌倦了美丽
太阳春天和冰川可以平静自处
动物与植物我只在
大商店的冰柜里见过

诗歌沉默了
看着黄色的墙面,说
你在开玩笑吧
还是你已经抛弃了我
为何你不追随那些进步者
为示威游行送去言语
你还可以将自己卖给优选出价者

可是我已经厌倦了
对卡特拉的尤翰内斯
对有关山川和峡湾的民族诗歌
对这些正义的
永恒的祈祷时刻

诗歌为诗人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诗歌的美丽,一种是革命的激情,而诗人统统拒绝了。这里可以解释为两种诗歌艺术手法,一种是现代主义,一种是冰岛学界称之为新现实主义的游行示威诗作,诗歌中的诗人对两者都感到厌倦。而真实的诗人——埃纳尔自身实际上兼采两种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埃纳尔的前三部诗集取得了广泛的反响,也奠定了其作为诗人的成就与声誉。此后埃纳尔主要进行小说创作,偶有诗作。十年之后的一九九一年,埃纳尔出版了诗集——《海中之石》(Klettur í hafi),一九九五年又出版了《在混乱的眼中》(í auga óreieunnar),二〇〇六年出版了《我从死亡身边抄了近路》(ég stytti mér leie framhjá daueanum)。《海中之石》装帧精美,配有许多画作,诗人作诗,画家根据诗歌来作画。诗人开始探求城市之外的自然风物以及冰岛这个岛屿民族,探寻“我们是如何恰恰在山川、荒原、村庄和海洋中找到我们的自我形象的。”例如下面这首诗:

一个雨水浓重的午后
一个遍行四方的梦中的一条船上,
讲故事的诗人荷马来到了雷克雅未克。
他走到码头尽头
乘上一辆出租车,带着他
沿着雨水灰蒙的街道行驶
经过一排沮丧的房屋

在街角,讲故事的诗人荷马转向
司机,说:
“我如何能想象
在这雨水灰蒙的
单调中居住着一个充满故事的民族?”
“这恰恰就是答案,”司机回答说,
“人们从来就没有比
雨滴击打窗户之时
更想听到好故事了。”

埃纳尔为冰岛诗歌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音调,他的诗歌真诚而又大胆,幽默又似男孩一般富有活力。诗歌深受摇滚乐以及各种流行大众文化的影响,致力于表现诗人自己所处的时代,而埃纳尔的小说创作与诗歌创作正是一脉相承的。



一九八二年,埃纳尔凭借其第一部小说《盘旋楼梯的骑士们》(Riddarar hringstigans)赢得由大众书社(Almenna bókafélagie)组织的文学竞赛的一等奖。书中的主人公是尤翰·彼得松和他的朋友们。全书的笔触是怀旧的,以一个六岁男孩的视角来观察与体味世界,然而叙事声音却由一位成年叙述人发出,最为突出的就是叙述人对于世界文学、艺术、政治等的广泛指涉,这是一个六岁男童保证无法达到的。作家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两个世界——童年的奇妙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而在童真与奇妙的色彩之外,故事情节却染上了忧郁的阴霾。故事尾声时,男孩们在雷克雅未克一栋半完工的新建建筑中玩起扮演骑士的游戏,他们在其中抽烟击剑,这座建筑就是他们的城堡。他们沿着盘旋楼梯而下,可一位好朋友——尕达尔——掉下楼梯摔死了。幻想与童真的世界就此碎裂,孩童的世界已不再是孩童所想象的那样,冰冷的现实与道德令主人公难以接受:“我以为小男孩是不会死的。”
埃纳尔的下一部小说是《盘旋楼梯的骑士们》的续篇,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名为《檐槽中的振翅》(V?ngjasláttur í takrennum)。依然是雷克雅未克的那片区域,依然是尤翰·彼得松这个少年,只是他更加年长、更加成熟,故事中也不再以仅他一人的声音为,出现了多重叙事声音。书中继续描绘着一个奇妙的男孩世界——他们在理发师安东的带领下开始收集鸽子,并为此建了许多小房子。然而男孩们的举动也遭到了社会的反感,随处可见的鸟粪令居民感到厌烦。鸽子没有实际用途,却是自由与幻想的象征:

我:欧利,你发没发现鸽子的脑袋好小。你觉不觉得它们没有大脑?
欧利:没错,它们有翅膀了。还要大脑做什么呢?
我:你的意思是有翅膀比有大脑好喽?
欧利:我觉得大脑上有翅膀才优选呢。

故事的结尾依然是忧郁的,男孩们的世界崩塌了,市政府将他们建起的房子夷为平地,为更多新建的建筑物腾出地方——现实战胜了幻想。前两部故事始终以人称来描述童年生活与男孩世界,这无疑增加了作者写作的难度,而叙事方法则明显受到了君特·格拉斯的名作《铁皮鼓》的影响。
《檐槽中的振翅》最后一章名为《天气后记》(Epílógur um veerie),雨水亦开启了下一部作品——《雨滴后记》(Eftirmáli regndropanna)。出版于一九八六年的《雨滴后记》为三步曲画上了句点。前面讲到,三步曲的故事都以雷克雅未克一个新建区域为发生背景,而在第三部中,叙述的重心转至整片区域及其居民,牧师丹尼尔和她的妻子西格丽德等成.人占据,叙事声音愈发多元与混杂。叙述人不再是尤翰·彼得松,他和伙伴们退出了故事中心,与区域中其他居民相融,成了“非人称的、不具名的群体”,象征着“男孩文化的崩塌”。在文学流派上,有学者认为《雨滴后记》颇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二〇〇五年,三步曲合为一辑出版,名为《童年的神界》(Goeheimar bernskunnar)。三步曲是所谓成长小说的变体,“叙事从对现实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发展为对现实的社会化理解”。埃纳尔最初的三部小说虽然在结构、人物、情节和语言等诸多方面不尽完美,但其体现出个人风格是值得注意的。他描绘了一个现实世界,然而这个“现实”却并非许多作家笔下的那个阴郁灰暗的战后现实。埃纳尔的“现实”中充满了奇幻与想象,平常的事物亦能以崭新的面貌复现,这也是埃纳尔一贯的创作思想。另外,与前人相比,雷克雅未克在埃纳尔的笔下显得更为丰富多彩,作为文学中的城市,雷克雅未克的形象更见丰满。
三步曲后埃纳尔出版了两部小说作品,一九八八年的短篇小说集《寻找动物园》(Leitin ae dyragareinum)与一九九〇年的小说《红色的日子》(Raueir dagar)。《红色的日子》相比埃纳尔的其他作品来说比较特别,它在人物塑造与事件描写等方面更加传统,讲述一个来自北部阿库雷里的女孩来到南部雷克雅未克,结识了一群年轻的激进分子的故事。此书还有一点相当特殊——埃纳尔的小说中第一次出现了真正占位置的女性主人公。
而后埃纳尔继续进行诗歌创作,还于一九九二年出版了两册童书。埃纳尔最富盛名的小说《宇宙天使》(Englar alheimsins)出版于一九九三年。这部小说不仅在冰岛国内广受欢迎,更受到了靠前读者的追捧。一九九五年,埃纳尔凭借《宇宙天使》获北欧文学优选奖项——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埃纳尔的文学能力与文坛地位亦于此得以确认。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语,二〇〇二年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由英语转译的汉译本。另有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由腓特烈·索尔·腓特烈松(Frierik Tór Frieriksson)于千禧年执导。腓特烈与埃纳尔还共同创作了电影《自然之子》(B?rn náttúrunnar)(一九九一年)的剧本,该片获一九九二年奥斯卡很好外语片提名。
《宇宙天使》的叙述人及主人公名为保罗·欧拉弗松,在世时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这是一部变体后的自传小说,读者们很快便可感受到书中不同于普通自传的超现实叙事手法——作为叙述者的保罗在讲述故事时已经死去了,“所有人都该在人生结束之后再来写自己的自传”。然而若是按照书名来思考,便可将本书理解为一位天使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也给予了全书叙事以及叙述人更为广阔与灵活的叙事空间,书中对于现在时态与过去时态的混用更给予了读者相当多有趣的暗示。保罗在书中一体两面,作为人物的保罗是精神病患者,可作为叙述人的“我”却是健康的;作为人物的保罗是死去的,而作为叙述人的“我”则是永生的,这种分裂的叙事格式出色地服务了叙事内容。
从乡村到城市,从贫穷到富足,保罗的家庭是那个时代一般冰岛家庭的缩影,或许保罗也象征了整个冰岛民族。他出生于一九四九年三月三十日,恰好在同一天,冰岛加入了北约。作为精神分裂患者的保罗生活在分裂的世界中,而现实世界也因冷战而分裂成两半,冰岛因加入北约亦分裂成两派。分裂是《宇宙天使》的核心。正如作为精神分裂者的叙述人的意识一般,书中充满了碎片化的段落。作者始终在“现实”世界与精神分裂患者对这同一世界的阐释中游走,时而采用富有现实感的叙述,时而又插入极富诗意的篇章,其中一些诗作的原作者是埃纳尔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的哥哥帕尔米,他于一九九二年离开了人世。
虽然保罗的精神并不“健康”,但他极具艺术天赋。那么精神病人对于现实的感知究竟是更加细腻还是更加粗糙呢?究竟疯狂与清醒、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界限何在?或许就如生死的界限一般不甚明晰。看似健康的可能早已病入膏肓,反之亦然。这种矛盾埃纳尔在许多作品中都有所阐释。人们可以用无数种方法来解释现实,然而社会中好似总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在着对于现实的解释,人们对于社会中的“异类”或许也缺乏足够的包容。正如书中所说,“克莱普到处都是。”(克莱普是现实存在的冰岛精神病院)。读者或许也能从《宇宙天使》中读出社会批判的意味来。
埃纳尔的叙事笔触依然幽默、诗意、真诚。《宇宙天使》叙事手法独特、内容丰富、题旨深刻,是当之无愧的冰岛乃至世界当代文学杰作。
此后,埃纳尔又陆续出版了《天上的脚印》(Fórspor á himnum)(一九九七)、《地上的梦》(Draumar á j?reu)(二〇〇〇)、《无名街道》(Nafnlausir vegir)(二〇〇二),叙述了一段自二十世纪至今的家族史。二〇〇一年又出版短篇小说集《可能邮差饿了》(Kannski er pósturinn svangur)。其中《天上的脚印》与《地上的梦》均获当年冰岛文学奖提名。埃纳尔的文学创作在《宇宙天使》后转变了方向,此后出版的小说中既无清晰的主人公,又无所谓的主要情节。故事重心或多或少转向了口头叙事本身,叙述人叙述着从他人处听来的甚至是文献资料中的故事。这些作品的风格、视角与写作方法更多教人联想到史书作家而非小说作家。而与过去的史书作家相比,埃纳尔的故事中所描绘的并非攸关历史的大事与英雄,而是叙述人的爷爷、奶奶等再平常不过的人物。这些故事的基础也并非接近是文献资料,更多的是记忆与口头叙述。这种对于历史中“个人”的关照与史学界中的新潮流“微观历史”颇为相似。个人经验、口头叙述、历史研究与诗意叙事在埃纳尔的作品中融为一体,他继续探寻着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拓展着小说的边界。
进入新世纪后,埃纳尔依然活跃,创作不断。二〇〇四年,埃纳尔了出版《披头士宣言》(Bítlaávarpie),摇滚乐的“幽灵”在冰岛青少年学生们的世界中游荡。总的来说,这本书风格明快,作者的幽默又一次跃然于纸上——幽默永远是埃纳尔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获冰岛文学奖提名。
二〇〇七年《思想的栅栏》(Rimlar hugans)出版。据说二〇〇二年时埃纳尔收到了一位囚犯寄来的信,信中他向埃纳尔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并感谢埃纳尔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供他在监狱中阅读。囚犯的故事便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灵感。本书的形式比较特别,融合了书信体与自传体小说的特点,以书信对答的形式展现。本书获二〇〇七年度冰岛文学奖提名。
作为作家的埃纳尔对冰岛民族与社会心怀热忱,二〇〇八年冰岛爆发金融危机,民众自发带着锅碗瓢盆上街抗议,媒体称之为“厨具革命”(búsáhaldabyltingin)。埃纳尔就金融危机和其他社会问题在报纸上撰写了许多文章,还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声援民众。随后埃纳尔出版了两册文集,分别名为《白皮书》(Hvíta bókin)(二〇〇九)与《银行街〇号》(Bankastr?ti núll)(二〇一一),评论冰岛政治、文化与社会方方面面。埃纳尔于二〇一二年出版的小说《冰岛国王》(íslenskir kóngar)则再一次将冰岛社会放入虚构小说的形式中来思考与审度。
二〇一五年,六十一岁的埃纳尔出版了《酷暑天》(Hundadagar),靠前上频频获奖的他(包括二〇一二年瑞典学院北欧文学奖等)凭借此书第一次获得了冰岛文学奖。



《酷暑天》的冰岛文原名为Hundadagar,即英文中的Dog Days。“狗日子”是夏天里最热的时候,从七月十三日到八月二十三日,大致就是约根“统治”冰岛的时间,不过冰岛的夏天优选也不过二十度而已。
而正如埃纳尔在文章、采访和电视节目中所强调的那样,《酷暑天》的关键词其实是冰岛语中的saga。中国读者对这一词汇并不陌生,千禧年之际我国北欧文学学者便将久负盛名的冰岛中世纪文学瑰宝“萨迦”介绍到了中国。“萨迦”是该词的音译,指北欧尤其是冰岛地区自成一派的散文叙事文学,十三世纪时最盛。这一名词在冰岛语中的含义相当丰富,《冰岛语字典》(íslensk oreabók)中释义如下:
1.叙述
2.后来被讲述的事件经过,发生的事
3.人类历史,特定部门或学科的历史;古代萨迦
4.史学
5.史学著作
6.历史,历史的拟人化形态
7.小说
    由此可见,各式各样的叙述只要经由人来讲述的,无论其“真实”(历史)还是“虚假”(小说)都可以称作saga。《酷暑天》在这种意义上便是一部小说、一部历史、一部关于saga的saga——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

I 冰岛历史与世界历史

《酷暑天》主要交杂了三位人物的故事——冰岛国王约根·约根森、牧师永·斯泰因格里姆松与学者芬努尔·马格努松,此外还有众多冰岛人、丹麦人、英国人、塔斯马尼亚人、大溪地人在故事中轮番登场。这些迥异的人物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借助这些人物,叙述人引领我们回顾了十八、十九乃至二十一世纪的冰岛历史。而尽管冰岛是孤岛一座,在历史上它却与丹麦和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引出了与之相关的世界历史。
《酷暑天》中说:“历史记载,我们曾有一次逃离了一位国王的统治......我们当然有过许多位来自挪威和丹麦的高高在上的国王。”诚然,冰岛在历史上曾历经丹麦与挪威国王的统治,但最初时冰岛是一个自由国家。公元九世纪后,陆续有挪威人乘船来到冰岛定居,冰岛位历史学家博学者阿里·索尔吉尔松(Ari Torgilsson fróei)的《冰岛人书》(íslendingabók)中记载,定居主要集中在八七〇至九三〇年间,史称“定居时代”(landnáms?ld)。冰岛人口渐具规模,最初的“冰岛民族”主要由挪威人构成。在冰岛的定居时代,美发王哈拉尔德正欲一统挪威,《定居书》(Landnámabók)中记载许多首领因与国王矛盾丛生而迁至冰岛。历史上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盛赞他们的英勇精神,极为有名的《埃吉尔萨迦》也记载了相关故事。然而考古发现,这些最初的定居者大多只是农民。
虽为农民,古代冰岛人对世界政治与文学却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政治上,北欧地区有一古老的习俗,即自由男性集会商讨事宜以作出重要决定。冰岛约于九三〇年建立了自己的“议会”,史称“阿尔庭”(Alting)。阿尔庭集立法权、决策权和审判权于一身,这或许是世界上个议会,也确立了冰岛独立国家的身份。文学上,萨迦、埃达等叙事、诗歌艺术在世界文学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进入十三世纪后,冰岛渐渐失去独立地位,由外族统治。冰岛逐渐产生了四个权力较大的家族,十三世纪时四大家族与教权、挪威国王勾连,冰岛战乱不断。于是一二六四年冰岛与挪威国王签订条约(Gamli sáttmáli),宣布效忠挪威国王并缴纳税款,以求保证冰岛国内和平。一三八〇年丹麦与挪威组成联合王国,丹麦国王同时也是挪威国王,冰岛随之转入丹麦手中。
自十五世纪初,英国人常航行至冰岛经商,船只数量相当多,“英国时代”(enska ?ldin)持续了约一个世纪。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主要与冰岛经商的则是德国人,史称“德国时代”(tyska ?ldin)。然而一六〇二年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四世规定只有哥本哈根等三地的丹麦商人可以在冰岛进行贸易,其余人等如德国人不得在冰岛经商,由此开启了一直延续至一七八七年的贸易垄断时代(einokun),直至一八五五年冰岛才真正重获贸易自由。一六六二科帕沃尔会议(Kópavogsfundurinn)上又确立了丹麦专制(einveldi),一直延续至一八四八年。十七与十八世纪更是冰岛历史上的“黑暗时代”。一方面,气候条件更加恶劣,相比之前更加寒冷;另一方面,天灾人祸不断,例如一七〇七至一七〇九年的天花,一七五一至一七五八年的大饥荒,一七八三年的斯卡夫特河火山爆发。
牧师永·斯泰因格里姆松的故事就此展开。传说斯卡夫特河火山爆发时,牧师永在弥撒中阻挡了岩浆,显示神迹,由此青史留名。然而他为了救助百姓,擅自分发了政府钱款,越过法律行使正义,只得为自己的善举而公开道歉。另外,牧师永生活在冰岛的启蒙时代。尽管十八世纪天灾人祸多发,但在丹麦国王等的推动下冰岛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仍有一定的发展。
一七八三年斯卡夫特河火山爆发规模少见,空气中漂浮了相当浓厚的毒气,植物枯萎,牲畜死亡,约五分之一(一万)的冰岛人死去,持续至一七八五年,史称“雾灾”(Móeuhareindin)。火山灰等漂浮至欧洲大陆,造成农作物大规模歉收,历史学界认为冰岛火山爆发可能间接推动了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谁人能想到冰岛能与法国革命有所牵连呢?而历史便是如此。
因此,冰岛虽然贫穷落后,但并非孤立于世界历史而存在。一八〇九年来到冰岛的约根·约根森便是明证。约根同英国商人来到冰岛,希望能与冰岛人经商,然而执政的丹麦势力拒不同意,处于贸易垄断下的冰岛人亦不敢同他们通商。约根便带领人绑架了丹麦总督,宣布冰岛独立。而后另一艘英国军舰来到冰岛,逮捕了约根。《酷暑天》中说:“这场闹剧跟我们有何关系吗?什么时候问过我们:你支持革命吗?没有,好几个世纪以来都未曾问过我们一词一句,以至于我们甚至都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这背后是丹麦与英国两国在拿破仑战争下的博弈。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坛波诡云谲,拿破仑崭露头角,缔造了法兰西帝国,又发动了有名的拿破仑战争。英国一直是坚定的反法力量。北方的丹麦在战争初期一向保持中立态度,而一七六七年时加入俄国带头的武装中立联盟,相当于站在了英国的对立面。丹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