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法律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法律问题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07 5.8折 6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太轩,叶明著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ISBN9787519736224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201923237

上书时间2024-05-25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太轩,重庆开州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学会理事、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曾挂职担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侦查监督处副处长、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法学。在《法学评论》《法学论坛》《经济法论坛》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法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等专著4本,参编《竞争法学》《经济法学》等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完成中国法学会、重庆市社科联、重庆市发改委等省部级项目10多项。专著、论文和咨询报告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中国法学会青年论坛论文奖,荣获重庆市民盟参政议政优选个人等奖项。叶明,四川绵阳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亚洲竞争法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竞争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攻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法问题。发表论文60多篇,公开出版《行业协会竞争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等专著和教材1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1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他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一等资助项目各1项、其他纵向和横向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多项。

目录
目录导论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三、研究方法四、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五、可能的创新之处章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基本解读及法律规制动因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定义、特征及发展二、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法律规制动因第二章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的主体问题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主体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二、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主体法律制度的重构第三章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反垄断规制的法律问题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相关市场界定二、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三、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四、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第四章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的法律问题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反不正当竞争规制中的竞争关系认定二、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三、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第五章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的其他法律问题一、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诈骗行为规制的法律问题二、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泄露个人信息行为规制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三、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造谣、传谣行为规制的法律问题四、互联网即时通信领域电子证据的适用问题结论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目前,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在我国普及率较高、用户数量众多。然而,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在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便利的同时,也成为部分经营者及用户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常用工具。由于相关立法滞后、市场行为定性不明确等原因,目前对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法律规制存在诸多困境,亟待回应与解决。《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法律问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经济分析、案例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法律规制动因、规制主体、反垄断法规制、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以及其他法律规制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寻找科学、可行的破解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规制疑难法律问题的路径,为相关机构规制即时通信工具经营者、用户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思路,保护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即时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精彩内容
总序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始创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全国率先设置的几个经济法专业之一。本学科于199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开始向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和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传承,本学科在经济法理论和实务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在经济法基础理论、农村经济法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在法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根深方能叶茂。本学科在李昌麒教授、种明钊教授等前辈的精心策划、直接组织或推动下,在全国同行的热忱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学科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成功推出“经济法博士精品文库”(法律出版社出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系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和“经济法论坛”(群众出版社出版)等多个系列出版物,建立了“李昌麒经济法网”、“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网”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网”等多个学术网站。这些系列出版物和学术网站,对夯实本学科的建设平台、繁荣经济法学术研究,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极大助益。为进一步拓展本学科的建设平台,推动经济法学研究,我们决定出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文库”。与本学科现有的几个系列出版物的侧重点不同,本文库主要为本学科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发表优秀作品的途径,展示本学科教师对经济法学理论和实务问题的新思考和新探索。当下,经过经济法学界同人的不懈探索,有关经济法的共识增多了,经济法的“合法性”也不再是一个问题。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经济法学的研究在理论上尚需进一步推进,在实证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未来经济法研究,既需要“多谈些主义”,也需要“多谈些问题”;既需要“大胆假设”,也需要“小心求证”;既需要加强“本土性研究”,也需要开拓“国际性视野”;既需要“前瞻性分析”,也需要“回应性探索”。当您推开本文库这扇经济法学研究之门后,您或许看不到惊世骇俗的思想,但我们相信并期待着,您将在本文库中感悟到经济法学的堂奥,见证本学科教师对经济法学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精神。些许微衷,尚请贤明察之。2011年5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