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 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 深度 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 深度 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 深度 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 深度 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度 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82 3.7折 7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锦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07439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3111794

上书时间2024-05-2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锦,江苏射阳人,新华社高级记者,农村改革初期,以千里走单骑,深入田间炕头调查研究闻名。对其有“你有发言权”的评价。时任党中央总书记批示,要求开展学习李锦调查研究事迹活动。两栖于理论与新闻界,所写调查为40多位国家领导人批示。是智囊型学者的代表性人物,已出版《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等著作22部。现为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网络博客知名博主。

目录
第一章 饥饿:个人与时代的记忆从未远去(1960-1977)

第一节 灾难从吃食堂开始

一、五斗米道的“福音”

二、大锅饭不够吃的无尽凄凉

三、我在新华社整理过的关于饥荒的照片

第二节 采访路上目击的贫穷(上)

一、兰考火车站外出逃荒的灾民

二、夜不闭户无可偷

第三节 采访路上目击的贫穷(下)

一、被遗弃的108个男人

二、祖宗啊,保佑儿孙吃饱饭!

第二章 行者:在希望的田野上千里走单骑(1978-1985)

第一节 历史拐了一个大弯

一、不能刊登的真实画面

二、马坊:更早的“小岗村”

三、棉花姑娘的喜悦

第二节 蹲在鲁西北平原

一、第二次翻身 第二次解放

二、媒体突破坚冰

三、那个时代的亲民

四、比中央文件早一步

第三节 第一个报道万元户

一、算账算出来的“万元户”

二、农民朋友“王三万”

第四节 市场经济在基层萌芽

一、千里单骑入农家

二、农民抢了政府的“饭碗”

三、认为问题值得思考

第五节 说,你有发言权

一、庄户人家的好记者

二、让人民来评判

三、说,你有发言权

第三章 蹲点:身入基层接地气(1986-1991)

第一节 在大别山发现“初级阶段”

一、贫困落后,令人不安

二、与十三大的主题不谋而合

第二节 九柱擎天

一、潜入深山

二、惊心动魄的风波

第三节 九十年代最耀眼的农村典型

一、九名党员九根擎天柱

二、历史转折关头的新典型

三、说,“你会搞调查,会总结经验”

四、相信人民相信历史

第四章 觉醒:报道?还是发现?(1992-1995)

第一节 探索双星道路

一、“李锦是来潜水的”

二、总结出市场经济的模型

三、比十四大提前七十天

四、调研者的“三重境界”

第二节 发现“兴福现象”

一、被跟踪的神秘人

二、与市委书记密室长谈

三、十五大报告的新修改

第三节 提出资本经营理论

一、国有企业的困境

二、钻入《资本论》

三、“资本”一词写入十五大报告

第四节 中央领导的调研随行记者

一、乔石的《倾听》

二、感受领导的思维

……

内容摘要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的风风雨雨,揭示了30多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起源、发展、高潮与转折,以及作者的困惑、苦恼与思考,展现了中国改革与现代化不断突破困境的步伐,反映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

主编推荐
透过《看见》《深度》剖析中国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大变革,用直达根基的调查记录再掀纪实风暴。他的调查报告最真实、最客观、最有底气。他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十多年惊心动魄的千里单骑之路,让他敢于为时代发声。包心鉴直言,这个时代需要一种“李锦现象”。

媒体评论
群众认为李锦是党的好记者、农民的好朋友,这是群众给他封的。自己说自己是高级记者、特级记者,那不行啊。深入生活,这条路子一定要坚持,不能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的经验。—— 新闻学者 穆 青20年前这场大变革,造就一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肯于思考与探索的新闻记者,形成这个时期特有的新闻风格与做派。李锦是这批有作为记者中较为年轻的一位,可贵的是后来的20年能一直在农村基层坚持调查研究,成果甚多,积累也甚丰。他能够学会用政治家的眼光观察,学者的头脑来思考,史学家的立足点来回顾,用新闻文字与照片来表达,有不少独到见解。—— 新闻学者 范敬宜李锦的写作既纵横驰骋,又镇定自若,既热烈又冷静。他的文章里干货挺多,作品的厚重与真实——那种毫无遮掩、原汁原昧的真实,尤其让我感动。---- 作家 刘玉堂中国有几十万新闻记者,几百万理论工作者,在少有的金融风暴爆发以来,他们都在表现着、表演着。个中,功劳显著的是李锦先生。他做了一件事,写了长达万言的信给总理,报告了刚刚出现的信贷风险,列举种种危象,提出解困之路。总理认真看了,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王岐山等都做了批示。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开会研究,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他提出的问题,这封信察风暴于清萍之末,出思路于风险之初,献策于国家危难之时,可谓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之作。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国家危急时,有智者在。—— 作家 王光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