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21.76 4.5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气象局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36907

出版时间200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256488

上书时间2024-05-04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总则

第1章 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2 观测项目

1.3 观测程序

1.4 时制、日界和对时

1.5 地面气象观测员

第2章 地面气象观测场

2.1 环境条件要求

2.2 观测场

2.3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2.4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

2.5 观测值班室

第3章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3.1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3.2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

3.3 维护和检验

3.4 换用不同技术特性仪器的平行观测要求

第二编 气象要素的观测

第4章 云

4.1 概述

4.2 云状

4.3 云量

4.4 云高

4.5 夜间及特殊情况下云的观测和记录

第5章 能见度

5.1 概述

5.2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5.3 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5.4 能见度观测仪

第6章 天气现象

6.1 概述

6.2 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

6.3 观测和记录

6.4 天气现象观测仪

6.5 纪要栏的记载

第7章 气压

7.1 概述

7.2 水银气压表

7.3 气压计

7.4 电测气压传感器

7.5 计算海平面气压

第8章 空气温度和湿度

8.1 概述

8.2 百叶箱

8.3 干湿球温度表

8.4 优选温度表

8.5 大力度优惠温度表

8.6 温度计

8.7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8.8 毛发湿度表

8.9 湿度计

8.10 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8.11 遥测通风干湿球传感器

8.12 通风干湿表

第9章 风向和风速

9.1 概述

9.2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9.3 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

9.4 海岛自动测风系统

9.5 轻便风向风速表

9.6 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

9.7 螺旋桨式风向风速感应器

第10章 降水

10.1 概述

10.2 雨量器

10.3 翻斗式雨量计

10.4 虹吸式雨量计

10.5 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

第11章 雪深和雪压

11.1 概述

11.2 观测地段

11.3 雪深观测

11.4 雪压观测

第12章 蒸发

12.1 概述

12.2 E-601B型蒸发器

12.3 小型蒸发器

第13章 辐射

13.1 概述

13.2 总辐射的观测

13.3 净全辐射的观测

13.4 太阳直接辐射的观测

13.5 散射辐射与反射辐射的观测

13.6 长波辐射的观测

13.7 紫外辐射的观测

13.8 辐射自动观测仪

第14章 日照

14.1 概述

14.2 暗筒式日照计

14.3 聚焦式日照计

14.4 日照传感器

第15章 地温

15.1 概述

15.2 玻璃液体地温表

15.3 铂电阻地温传感器

第16章 冻土

16.1 概述

16.2 冻土器

第17章 电线积冰

17.1 概述

17.2 电线积冰架和观测辅助工具

17.3 观测和记录

17.4 注意事项

第18章 地面状态

18.1 概述

18.2 场地的选择

18.3 观测记录

第三编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第19章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19.1 概述

19.2 结构及工作原理

19.3 硬件

19.4 系统软件

19.5 采样和算法

19.6 安装

19.7 日常工作

19.8 维护

19.9 自动气象站网

第四编 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第20章 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20.1 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20.2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20.3 观测记录的计算机处理

20.4 观测记录的统计方法

20.5 三次观测站02时记录的统计规定

20.6 夜间不守班站天气现象的填写方法和统计规定

20.7 月报表格式

第21章 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21.1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21.2 观测记录的计算机处理

21.3 观测记录的统计方法

21.4 月报表格式

第22章 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

22.1 年报表的编制要求

22.2 年报表的填写规定

22.3 观测资料的计算机处理

22.4 观测资料的统计方法

22.5 三次与四次观测、白天守班与昼夜守班观测资料合并统计的规定

22.6 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记录的统计

22.7 年报表的格式

第23章 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23.1 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

23.2 缺测记录的处理方法

23.3 不完整记录的统计规定

附录1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

附录2 湿度参量的计算公式

附录3 风力等级表

附录4 气象辐射观测常用的公式

附录5 气象辐射量新旧符号与单位换算

附录6 月观测记录质量检查方法和内容

附录7 辐射观测中常用的附表

附录8 日照量别日数时数值表(小时)

内容摘要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既适用于自动观测方式,又适用于人工观测方式;同时,也考虑了我国气象部门拓宽服务领域的需求和地面气象观测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承接了1979年颁布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观测方法的连续性,规范了自动气象站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涵盖了1996年颁布的《气象辐射观测方法》的内容,新增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所需的地面状态观测、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根据服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扩充了部分观测要素的测量范围,摒弃了过时不用的部分观测项目和内容,部分内容和计算公式与WMO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取得了一致。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不仅适用于我国气象部门不同类型、不同观测方式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而且其他部门不同专业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也可参照使用。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以及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成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重要补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