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正在改变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们正在改变中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2.69 4.4折 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财经媒体40人 著 杨莹 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52223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855717

上书时间2024-12-0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财经媒体40人:金融时报、环球时报、经济观察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网、中国外汇管理杂志、中新社、第一财经、凤凰卫视、中国财富网、财新网、中国经济网、央广经济之声、《财经》杂志、《财新周刊》、赵继成频道、封面新闻、中国证券报、法制日报、中南传媒出版集团、今今乐道读书会、网易传媒科技、ipo观察、财经记者圈、三声、创业邦等。

目录
第一章  生于80年代
  光大之路
    香港“桥头堡”,风光无限
    “水晶球”失灵,“奔袭”金融业
    临危受命,艰难“再造”
    企业灵魂,文化“哲学”
  解码招行基因
    不创新就没有活路,剑走偏锋求生存
    早、快、好,抢跑思维占领制高点
    三个理性,“轻型银行”的成功秘诀
    对标,金融科技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
    道路曲折,依旧坚定的国际化步伐
    压舱石,良好的公司治理
  海尔,在变革中创造“风口”
    OEC管理法,每天提升1%
    “出口创牌”,国门之内无名牌
    “自杀重生”,战胜满足感
    玩转生死游戏,创造物联网“生态品牌”
    引到永生的门,“风口”上疾飞
  吉利,看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准生证”,推动自主品牌的崛起
    宁波宣言,技术领先战略
    人才、品牌枕戈待旦
    弯道超车的新机会
  华为,“政治经济学”视角的中国企业史
    创始人:从低调到“明星”
    2B企业的2C大行军
    挑战BAT的可能性
    特殊的“大国红利”
    标杆企业的另一面
  中国平安,金融基因进化成的科技物种
    蛇口精神,平安起势
    竞争中求生存,创新中求发展
    心埋种子,广布“综合金融”棋局
    平安科技,电商领域的翘楚
  温氏,从粤西山沟里走出来的农牧业“华为”
    “七户八股”,神话缘起
    “公司+农户”,模式立身
    “筑巢引凤”,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养猪情结,成功变身“养猪企业”
    同创共富,2500亿元的市值神话
    资本驱动,寄予厚望的第四驱动
    “百年温氏”,逃脱不开的挑战
  万科,王石的舍与得
    紧跟浪潮,公务员的华丽转身
    激流勇退,伯乐相中千里马
    有舍才有得,精彩人生仍在继续
    王石:我绝不是中庸的人
  娃哈哈,中国特色饮料的崛起与困惑
    “发生在小学校里的经济奇迹”
    小鱼吃大鱼,战略选择
    渠道为王,独有的“联销体”
    家长式的企业领袖
    “达娃之争”,看清外资双刃剑
    尾声
  福耀玻璃,佛性曹德旺和他的玻璃帝国
    “小印度”好面子,辍学从商
    “大腕”与玻璃,盘活首家承包乡镇企业
    武夷山结缘,瞄准汽车玻璃
    福耀玻璃,诞生与上市
    “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牵手世界巨头,不欢而散
    走出国门,试水国际化
    遭遇反倾销,告赢美国商务部
    工业4.0  与福耀的未来
    接班人――长子曹晖
    中国慈善,绕不过曹德旺
  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三场硬仗,进步最快的十几年
    滑铁卢,如何翻身是关键
    为什么做得成PC,做不成手机
    联想控股的另一条路
  新希望,劈风斩浪的三十六年
    大船启动,鹌鹑孵化“希望”
    分道扬镳,刘永好开启“新希望”
    重新起航,全面扩张
  美的,跟上时代的自我颠覆
    创业,比改革开放早10年
    “美的”人生,家电创造
    危机与飞跃,人才是关键
    专注家电,但也下过臭棋
    转型升级的阵痛
    下一个50年,拉开帷幕
  大事记
    中国光大集团
    招商银行
    海尔集团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想集团
    新希望集团
    美的集团
第二章  生于90年代
  苏宁,传统零售企业的涅?
    战国企,“小舢板”迎战“联合舰队”
    战自己,向“我”开炮
    战国美,“剩”者为王
    战京东,在最辉煌时“自我革命”
    战模式,走“O2O”这第三条路
    战未来,抓实质、看趋势
    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值得记取
  顺丰快递,唯“快”不破
    天时地利人和,“水货佬”的春天
    割价抢滩,“快递王国”崛起
    定位中高端,高价优质
    “反脆弱”,抓住“非典”机会
    中国版孟菲斯,助力“一带一路”
    深挖洞,广积粮,“新顺丰”启航
  阿里巴巴,那个万一实现了的梦想
    “布道者”,小梦想撑起大希望
    舍弃“铁饭碗”,寻找新机遇
    不轻言放弃,战胜自己和时间
    互联网泡沫,“中供铁军”诞生
    “阿里日”,又一次扛住外部压力
    合伙人制度,迈向世界级企业
    “人事地震”,捍卫价值体系
    开创未来,投资年轻人就是投资自己
    奋斗,是为了让他们站在台上
    守住有形,融入无形
  新浪,这个时代,你我都在其中
    新浪1.0  ――初创
    新浪1.0  ――上市
    新浪2.0  ――博客时代
    新浪3.0  ――微博时代
    新浪4.0  ――未来
  腾讯,流量王国
    创立初期,卖身不成,几度绝境
    转折点,上市
    3Q大战,从封闭走向开放
    微信,腾讯的第二条命
    在山顶,还是半山腰上
    腾讯现有架构体系
  华夏幸福,产业经济下PPP模式的中国创造
    固安起步,施展抱负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实践
    互利共赢,PPP模式创新
    不断探索,磨难前依旧坚持
  21岁网易,靠工匠精神打造品质产品
    丁磊的第一桶金,网易迎来第一春
    从上市到暂停上市,网易勇闯生死劫
    游戏崛起,多年创新成为标杆
    “严选”成新消费样本,中国式“无印良品”
    从来“不追风口”,看个性生存
  永辉,从菜摊到区域民生的新零售
    崭露头角,商业进阶中突围
    见微知著,懂顾客者得市场
    超级物种,生鲜市场再较量
    制度创新,厉害了,合伙人
    科技赋能,智慧零售的未来
    资本棋局,构建全球供应链
    张轩松,他做对了什么
  京东的基因
    基础具备,时间来证
    突逢剧变,融资艰辛
    面对质疑,坚定上市
    新京东,世界级零售企业
  恒大,改革40年与60年的脚印
    事业起点,舞钢10年难得休息
    南方谈话,顺应新形势勇敢下海
    “规模+品牌”,抓住机遇进军全国
    金融危机,差点没倒下
    豪赌上市,成就中国首富
    许氏风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广州恒大,现象级的“足球商业帝国”
    百亿慈善,扶贫攻坚不含糊
  携程,中国合伙人的创新之旅
    四个年轻人的一场创业
    互联网寒冬下的逆势成长
    “发卡大军”的疯狂业绩
    风雨之后的最美彩虹
    投资与并购背后的创新之心
  海航,与风共舞,御风前行
    追风少年,少年自我管理者养成记
    乘风而起,非典型航空公司崛起记
    借风出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栉风沐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春风化雨,风雨海航路,温暖慈善情
    御风前行,紧抓历史机遇,开启崭新篇章
  比亚迪,“技术狂人”王传福
    命运多舛与躁动不安
    举债250万元
    金融风暴中实现“500强”
    挣脱“束缚”,电池战略大胆开疆辟土
    人海战术,3年50亿元
    巴菲特点将比亚迪
  解密基因,尖端科学的“上山下乡”
    回到中国,人类基因组工程
    “推因组”,基础科研硕果累累
    “打游击”,寻求更大的商业空间
    “超摩尔定律”,创新的产业化方式
    不按常理出牌,理想主义的创始人
    华大体系,中国基因行业的“黄埔军校”
  海信为什么行
    从家电企业到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技术海信,另类海信
    最先进的技术,用钱买不来
    不布局,就出局
    海信处事之道――诚信
    品牌出海,全球开花
    千亿之后,高质量发展
  洛娃,日化搏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新机遇成熟,走出去
    力排众议,勇敢创新
    “洛娃黄”,探索进行时
    遇见挑战,跟到底、不躲避
    开启海外收购,走向世界
    终极战略,不仅是日化
  雅昌:为人民艺术服务的艺术工匠
    Artron,Art Tron;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数字文献系统,记录艺术足迹
    用艺术铭记历史,用科技镌刻文明
    为人民艺术服务,艺术为人民服务
  大事记
    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顺丰速运
    阿里巴巴
    新浪
    腾讯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易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
    恒大集团
    携程旅行网
    海航集团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华大基因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洛娃集团
    雅昌文化集团
第三章  生于2000
  老百姓大药房,中国药品零售业的“沃尔玛”
    平价试水,开启了中国平价药房时代
    跑马圈地,构建连锁帝国
    转型升级,打造百年老店
  分众传媒,三十年的坚持,诗人CEO的发展哲学
    从诗人到企业家
    始终聚焦的打井人
    变革即是开始
  宜信,把手弄脏,做中国普惠金融的破风者
    弄脏手、弯下腰、趴地上
    破风者,普惠金融的推动者
    从0到1,做“穷人银行家”
    共享数据,尝试性探索
    “普惠金融三步走”,创新不是个事儿
    技术,不只是互联网
    整合式创新,不为了技术而技术
    “Team of two”,游到河对岸去
    “宜信式创新”,不断迎接挑战
  大事记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分众传媒
    宜信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第四章  生于2010
  美团,选对敌人,选对朋友
    勇敢选择对手,对标亚马逊
    慎重选择朋友,“中供铁军”阿里
    王兴的瓶颈,美团的瓶颈
  爱奇艺,中国视频行业启示录
    迟到的玩家,不迟到的玩法
    焦虑感驱使下,进入白银时代
    男儿身,敢孤注一掷拼一把
    具象化目标,做独立IPO
    下一个10年,线上娱乐王国
  芒果TV,广电媒体的突围与新生
    变革的“前夜”,金鹰初长成
    万众瞩目,芒果亮相
    风起沧澜,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独播到独特,活着寻求突破
    “TV+IT”,芒果的融资之旅
    稳扎稳打,建立芒果生态
  APUS,雨燕出海
    瞄准定位,一鸣惊人
    五大保障,驱动增长
    激活用户,完成闭环
    顺势而为,架起桥梁
    从全球到本地,APUS再出发
    结语
  叮当快药:医药大佬的二次创业
    在“千年药都”开始创业
    二次创业,医药大佬转身成为互联网创业者
    从“轻资产”到自建门店
    从“快药”到“快医&快药”
    从自建门店到“百城千店”
    从传统药房到智慧药房
    从医药新零售到大健康生态圈
    时代的机会
  大事记
    美团网
    爱奇艺
    芒果TV
    北京麒麟合盛科技有限公司(APUS)
    叮当快药科技集团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特邀40位财经媒体人作为本书的作者,从他们的视角对建国以来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经济自建国以来的70年里所经历的发展和变迁。

精彩内容
    光大之路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伴随改革开放而生的光大集团,是中国金融改革诸多样本中最特别的“那一个”。
        无论是其“红色”出身、历史遗产,还是现实改革路径选择,波折反复的戏剧冲突贯穿了重组改革始终。这个舞台上不同利益方的博弈和平衡,充分展示了中国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种种体制性弊端,而光大改革中的每一次闪电逆转,也都折射出市场化和理性的力量。其探索的金控集团模式,更是为中国金融改革探了路、搭了桥。香港“桥头堡”,风光无限
        光大的故事,起始于1981年。
        这一年,中国女排以3:2战胜日本队,首捧世界冠军奖杯,举国欢腾,“女排精神”诞生。
        这一年,北京最流行的本地软饮,叫作“汽水”。而一罐进口可乐只有在长安街上的最高建筑物――友谊商店里,花一美元才能买到。当然,中国老百姓很少有人买得起一罐进口可乐,友谊商店也基本只对外国人开放。中国老百姓,生活在“匮乏经济”中。
        那一年,光大集团的创建者、第一任董事长王光英,接受澳门中华总商会邀请,南下参加其成立一百年会议。而就是这一偶然事件,铸就了后来的光大。
        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的王光英,20世纪40年代开办化学厂,靠技术起家。王光英被周恩来称为“红色资本家”。那时,他最令人瞩目的身份是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的兄长,被港人称为“红色国舅爷”。那时,他的职务是多重的――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市副市长及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横跨党派、行政和商业。
        王光英爱好广泛,喜欢京戏,也喜欢冰球与橄榄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商、从政,再从商、从政,已经有几个‘轮回’;兴趣非常广泛,由静到动,统统喜欢;这使得我增加了许多朋友,扩大了视野以及工作范围。”
        为期十多天的南下之行中,王光英不仅帮天津成交了550吨石蜡,每月5000吨供应食盐,也替正陷入“吃不饱”状态的国防工办下属工厂招揽了100万个军用钢盔、100万个军用饭盒、100万双军用皮鞋这样的买卖。而在与蒋纬国秘书在香港的会晤中,还谈及了5000万斤大米、90万吨水泥这样的特殊意向。
        最重要的是,通过“每日深夜一点仍不愿散”的商界老友,王光英敏锐地感觉到,为了提高T业水平,“有必要在香港成立一个综合性公司,破除官商习气,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
        南下归来,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王光英就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递交了《港澳见闻和八点建议》。在这份报告中,王光英展示了他特有的商业嗅觉和充沛的政商人脉。他建议“用香港的经营方式成立一个高效能的综合性公司做些零星生意”,“如放开手脚,给予随时调用几亿美元的权利,也搞承包责任制(各部门少加干预),给国家赚大钱是有可能的”。    回眸思往,王光英的建议,极其切合当时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网境。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起点,国内百废待兴,各个行业与市场在思想解放后都需要迫切发展。外贸领域,资本与外汇极为缺乏,引进先进设备技术资金不足,工业发展受限;就业市场上,大量知青与青壮年劳动力回归,供给极为丰富,就业压力大;而生产端,居民的生活资料却不足,经济处于“供不应求”的物资短缺阶段。
        国务院很快批示,“在香港设立完全打破官商一套的综合公司,并委托王光英同志负责筹办”。
        1983年5月,光大集团在香港创办。同年8月18日正式开业,当时注册名为“紫光实业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即现在的光大香港总部,英文名“Ever Bright”,意思是“永远光明”,王光英将此诠释为“光明正大地做生意”。
        1983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春时节。光大集团,这个新中国在香港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可谓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与风向标。
        曾在光大任职16年的中信前董事长孔丹如此回忆光大创办之初,“我对荣毅仁、王光英两位老人都非常尊崇”,“小平同志借鉴他们的声望、经验、能力、知识,要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体制下的企业,为改革开放,尤其是开放做一种尝试”。
        成立之初的光大,并不缺少资金。中央给了20亿元启动资金,外加2亿美元用于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和二手设备。尤为难得的是,并未具体指明应当做什么行业、产业,企业拥有诸多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王光英把公司总部设在香港,一开始用了几个比较年轻的人,又以他的身份和香港重量级人物沟通,开创了光大早期别具一格的局面。
        在光大开业前几个月,业务人员搜寻各类商情信息,他们的目标正是世界各地的二手设备。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