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与刀:中国当代原创文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木与刀:中国当代原创文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3 3.5折 3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菲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1338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810462

上书时间2024-12-0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傅菲,本名傅斐,1970年生,江西广信人,中国作协会员,乡村研究者,作品常见于《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天涯》等刊,已出版散文集《南方的忧郁》《大地理想》《故物永生》等10余部。    散文集《屋顶上的河流》入选2006年“21世纪中华文学之星”,获《滇池》《奔流》《草原》等刊年度奖。

目录
目录墨离师傅1大悲旦14焚泥结庐47八季锦69纸87竹溪,竹溪107木与刀114霜降而来的消失133山寺145社庙155隐匿的糖167拜谒先生墓177十番锣鼓186后记:漫长年代的记忆现场209

内容摘要
《木与刀》是傅菲关于乡村文化的一部散文集。包括《墨离师傅》《大悲旦》《八季锦》《焚泥结庐》《竹溪,竹溪》《木与刀》等散文。内容涉及乡村舞台上的悲旦李牧春一生的悲欢离合;染坊主人李恩慈一生对丝绸的执着与热爱;纸匠东生手下的草纸、毛边纸、以及他的烘焙房;木雕匠曾经恢宏的木雕艺术……    傅菲笔下的乡村文化,在历史的时空下,与染布师、做纸师、串堂班主、箍桶匠、篾匠、木雕匠等这些乡村手艺人的命运休戚与共。他着墨描述了在历史演变中手艺人多舛的命运,并辨析生活勒进他们肉身的绳痕,以此找到个体生命在时代潮流中所沉积下来的印记。

主编推荐
渺小卑微的工匠艺人,如被风吹散的璀璨星辰,在夜的深处闪闪发光。傅菲用笔墨赋予他们生命,重现漫长岁月的记忆现场。

精彩内容
后记:漫长年代的记忆现场二○一四年冬,我去郑坊镇西山村看我大姨,大姨年迈,和残障的表哥生活在一起。大姨父故去多年,生前是制陶师傅。我去土陶厂走走,也算是对大姨父的凭吊。我少年时期常去土陶厂,看陶工干活——做日常生活器具。每一个陶工我都熟悉,每一道制陶的程序我也耳熟能详。可土陶厂已废弃多年,破烂的土瓮,坍塌的垄窑,烟熏的土砖,淤积在土里的炭灰,让我伤感。如今,陶工大多故去,活着的陶工已入耄耋之年。似乎我看到的土陶厂,是漫长年代的记忆现场。这次逗留,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深思。从土陶厂回来,我便想写一本关于乡村文化的书。二○一五年初夏,我去了贵州,作漫长的旅行,这个念头更强烈了,我几乎没办法控制不去想。乡村文化的发展,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因素,工业化对生活形态侵蚀的人性因素,当代社会演变的历史因素、体制因素。土墙、青砖墙和瓦构建的木质房子,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水泥楼房,这是乡村美学去古典化和工业时代格式化的重要表现。美学是文化的最高形式。随之而来消失的,便是传统的手工艺人,如染布师、做纸师、画师、乐师、箍桶匠、篾匠、木雕匠等。他们身份卑微,收入微薄,难以得到社会尊重。乡村的文化艺术,也淹没于滚滚红尘中,如地域性的舞蹈戏曲、宗教仪式活动、祭祀活动、庆丰收活动等。从贵州回来,我把主要时间放在搜寻乡间的传统手工艺人和乡村文化人上,把搜寻的范围扩大到浙江、安徽、湖北、江苏,进入他们生活的场域,感受他们生活的气息。而我的写作原点,依然是生我养我的枫林村。当然,我并不以常规的方法,去解读乡村文化和描摹手艺人或文化人的日常生活,我不想仅仅停留在文化的表面,也不会为此发出悲叹——我更多地着墨于当事人在历史演变中所遭受的挤压,我想从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窥视历史留在他们内心的暗影,辨析生活勒进他们肉身的绳痕,并以此找到个体生命在时代潮流中所沉积下来的印记。写书的时候我有野心,我想把它写成“南方乡村文化百年演变史”。我像一个四方僧,披一件破烂的袈裟,行走在广袤而幽闭的乡野之间。我以田野调查的方式直接搜取我的素材。边走边记录,草叶的露水浸透了文字。我走遍了信江中上游的主要支流,去看古戏台、祠堂、大屋,看山川地貌,看乡村的文艺表演,和乡村文化人座谈。我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叙述对象的干扰。写赣剧演变史的《大悲旦》我酝酿了一年多,做了大量的案头,却迟迟不敢动笔。我上街接孩子放学、去买菜、逛书店、和朋友喝茶、睡觉时,“李牧春”会出其不意地来到我面前,和我“说话”,或“一言不发地看着我”,“她”成了我心里的一个影子。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我着笔时,塑造的人物会跑到我纸上来,彼此“一见如故”。我对待散文的原则,是不要把散文写得太像散文,而又不是其他文体。所以叙述视角和方式,大多属于“一反常态”,大部分单篇都以“多线叙述、多人物结构”展开,勾勒大时空下个体命运的悲欢。每一个出色的手艺人、乡村文化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草民简史”。正是他们,让乡村成为我们的灵魂居所,而不仅仅是因为血脉之源,不仅仅是粮食喂养。写这些文字让我再一次陷入疼痛。无言的疼痛。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我能感受到他们急促的呼吸、微弱的脉搏和散淡的眼神。令人振奋的是,在我书稿完成之际,中国提出了“振兴乡村”的发展战略。振兴乡村以振兴乡村经济和振兴乡村文化作为两轮驱动。振兴乡村经济可能会更容易一些,振兴乡村文化则需要更漫长的时间,甚至百年,但这样美好的一天,终究会到来。2018年4月1日

媒体评论
南方乡村工匠艺人的百年孤独文化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