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7
2.0折
¥
2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战国)吕不韦 著作 郭东明 译者
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17001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2元
货号1200446683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卷一孟春纪
本生/1贵公/3去私/6
卷二仲春纪
贵生/9情欲/12功名/14
卷三季春纪
尽数/17先己/20论人/23
卷四孟夏纪
劝学/26用众/28
卷五仲夏纪
大乐/31侈乐/33适音/35
卷六季夏纪
音初/38明理/40
卷七孟秋纪
荡兵/44振乱/46
卷八仲秋纪
论威/49决胜/52
卷九季秋纪
精通/54
卷十孟冬纪
节丧/57异宝/60
卷十一仲冬纪
当务/63长见/65
……
内容摘要
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后期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6卷,160篇,内容驳杂,糅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内容丰富,体例周备。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献价值。本书以清毕沅校《吕氏春秋》为底本,选取了全书代表性的篇章进行注解导读,基本反映了全书原貌。
精彩内容
本生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注释】
①撄:伤害。②全:保全。天:指天所赋予人的生命与天性。故:事。③官:官职。自:从。④所为立之:指设立官职的原因。
夫水之性清,土者招之 ①,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招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②,非所以性养也③。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④;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⑤。
【注释】
①相(ga):搅浑,搅乱。引中为扰乱。②性:性命。③以性养:用生命供养外物。指嗜欲过当。④悖:谬误,惑乱。⑤无幸必亡:不可幸免,必定灭亡.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痦,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遁焉,性恶得不伤?
【注释】
①慊:惬意,满足。已:表示确定语气。②痦:哑,哑巴。③遁:通“循”,顺从,这里是放纵的意思。④恶:何,怎么。伤:病。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憎。此之谓全德之人。
【注释】
①招:靶子。②章章:繁盛明显的样子。③便:有利,适宜。④天:这里指天性与生命。⑤臭:这里指嗅觉灵敏。⑥三百六十节:指人周身的所有关节。利:通畅。⑦得:收获。⑧裹:包容。⑨幡:通“闷”,愁闷。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 7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日“招蹶之机”⑥。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日“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日“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适:恰好。②致:得到。③虽:即使。过:过度,放纵。④奚:何。⑤佚:通“逸”,安逸。⑥招:致。蹶:病名,此处指行走不便。机:器械。⑦靡曼:柔弱美丽貌。皓:白。靡曼皓齿,用来比喻美色。⑧郑卫之音:春秋战国时期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孔子有“郑声淫”之说,历代均视之为淫靡之音。
【导读】
《吕氏春秋》每一篇均有鲜明论点,篇名往往就是本篇中心所在,这在先秦著作中较有特点。“本生”就是以生为本,把保全生命作为根本。文章认为人*宝贵的是生命。外物可以养生,也可以伤生。保全生命必须处理好生命与外物的关系,顺应天道和尊重生命,做到“以物养性”,对外物应采取“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的态度。而富贵之人多为外物所惑,重物轻生,“以性养物”,对物质享受贪婪不已,这*终必然导致对生命的伤害。本篇的思想渊源是战国杨朱学派对生命的认识,目的在于规劝骄奢淫逸的君主。
贵 公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日⑥:“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注释】
①公:公,与“私”相对的概念。②平:和。③得:获得。④上志:古代记栽,指古代典籍。⑤偏:偏私。⑥《鸿范》:《尚书》的篇目,通常作《洪范》。⑦党:偏私。⑧荡荡:宽广平坦貌。⑨颇:偏差。⑩无或作好:没有个人的偏好。或,令本《尚书?洪范》“或”字作“有”。好(№O),私好。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日④:“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日:“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日:“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日。:“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j皇五帝之德也。。
【注释】
①不长一类:不仅仅使某一类生长。长,使动词。②阿:偏袒。③伯禽:周代鲁国的始祖。姬娃,字伯禽。周公旦长子。④周公: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名旦,亦称叔旦。曾辅佐成王,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⑤利而勿利:意为行公利而不贪私利。⑥荆人:楚国人。⑦索:找。⑧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春秋战国时代楚苦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⑨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通常,三皇指伏羲、神农、燧人;五帝指黄帝、颛项(、帝喾(、尧、舜。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日:“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日:“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日:“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日:“公谁欲相?”公日:“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日:“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日: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注释】
①管仲:春秋时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世称管子。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为“仲父”,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②桓公: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前685~前643年在位。在管仲辅佐下成为春秋**个霸主。③渍:病。国人:居住在国都的自由民,此处泛指所有人。弗讳:不避讳。全句意为,您病得很厉害,在此情况下大家不再避讳说及生死问题。④属:托付。⑤奚:哪里,怎么,表疑问。⑥谁欲相:宾语前置。即“欲谁相”,打算让谁担任宰相。⑦鲍叔牙:齐大夫。贫贱时即与管仲友善,是管仲*好的朋友。⑧夷吾:管仲自称己名。⑨不己若:宾语前置。即“不若己”,不如自己。比:亲近。⑩勿已:不得已的话。隰朋:齐大夫,曾助管仲相桓公,成霸业,与管仲同年卒。⑩上志:高诱注为“志上世贤人而楷模之”,即以前辈的贤人为楷模,向他们学习。下求: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⑩丑:以……为羞一隗。⑩哀:同情,怜悯。⑩国:国家政务。⑥有不闻:不去过问细枝末节。⑩高诱注:“物,事也。非职之事,不求知之也。”⑩不欲小察,不欲小智:不要苛察小事,不要耍小聪明。⑩大匠不斫:大工匠会有整体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