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3.95
5.4折
¥
26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陈达 著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3224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1200841749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达(1892—1975),有名社会学家,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学系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1948年获选为靠前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人口问题、劳工问题和华侨问题,代表著作有《中国劳工问题》、《人口问题》、《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等。
目录
序
第一章 粤东、闽南与广西
一、南洋华侨研究的缘起
二、汕头及其附近
三、泉州与漳州
四、西江流域
第二章 东印度群岛
一、爪哇
二、网甲
三、西婆罗洲
第三章 马来亚
一、星加坡
二、马六甲
三、槟榔屿
第四章 暹罗与中南半岛
一、暹罗
二、中南半岛
第五章 苏联
一、莫斯科社会一瞥
二、工人生活与工厂
三、集合农场
内容摘要
《碎金文丛: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为有名社会学家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记录了其在1934年至1935年间在闽粤、南洋地区和苏联的考察见闻。“华侨为革命之母”,《碎金文丛: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对于闽粤社会与南洋华侨的观察叙述,展现了这一群体的风俗民情,及其与靠前革命千丝万缕的联系。1935年作者游览苏联,细致记录下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工农生活,亦具珍贵价值。
主编推荐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精彩内容
靠前章 粤东、闽南与广西
一、南洋华侨研究的缘起
民国二十三年春季,当我的《人口问题》一书将脱稿时,屡接中国太平洋学会来信,约我担任一种研究工作。因该会于民国二十二年,在加拿大的盆夫(Banff)开会时,曾由靠前研究委员会,决定该会以后数年的研究计划,以太平洋区的移民问题为中心,认为移民运动可以影响各关系国的生活程度,使得各国间商品的制造与运销,发生成本上的差别,因此引起靠前的商业竞争及冲突。并因此对于太平洋区发生政治的、经济的与社会的各种问题。经考虑后,我接受该会请求,准备研究我国的南洋迁民问题。该会并请清华合作,清华准我请假一年,薪金照给,作为清华对于该会的捐款。我随即拟就研究计划,分送靠前外有名学者征求批评及建议。并乘暑假之便,南归,赴浙江余杭县城岳家姚宅小住。今年余杭大旱,据父老所告,为69年来所未有,县城东门外溪塘上一带的苕溪,平时水深丈余,今年溪底业已晒干,形似龟裂。行人可自此岸步行达彼岸。有些人家在溪底中间掘潭,深五尺以后可以得水,作为饮料。距潭二里的人家尚来挑水,足见饮水之难得。因时间匆促,我未到东乡里河自己家中探望,即赴上海,晨自余杭县城坐公共汽车至杭州,改坐火车,当日黄昏抵申。遇老友李子云兄,说目下跳舞盛行,约我同往跳舞厅。惜今夜有雨,子云疑跳舞厅内顾客稀少,岂知我们到达某跳舞厅时,座中客满,已无立足之地。我回想一日之间,晨离余杭的灾区,晚抵繁华的上海。余杭已有成千成万的难民饿死或病死,上海还是歌舞升平,过醉生梦死的生活。不出十二小时,我仿佛脱离地狱,步人天堂。至少在肉体上有如此的感觉,真使我有不可形容的惨痛。
中国太平洋学会,定期开会,约沪上学者十余人,讨论我的研究计划,总会研究干事Wm.Holland及Bruno Lasker先生亦出席,后者和我以后有亲密的合作,特别是调查开始的时候。中国太平洋学会干事刘驭万兄、拉斯先生和我坐荷兰轮船离申赴厦门,船抵埠时大雨倾盆,我冒雨与厦门大学林文庆校长作初步的接洽,预备工作人员将来到厦门时,可以得着些方便。我们即乘原船赴广州,住于岭南大学。我即组织调查团,自任团长,约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伍锐麟先生任副团长,中山大学傅尚霖教授及厦门大学徐声金教授任顾问。
二、汕头及其附近
按我国旧俗,凡海外的中国人,都混称为华侨,其实包括性质不同及人生观不同的两类人,即迁民与侨民。凡由我国迁出者谓之迁民,凡在海外生长者谓之侨民,侨民的父或其上代大致是由中国迁出的,其母或其上代大概系当地的土人女子。我国的领事以迁民为管束的范围;至于侨民则被殖民地政府认为欧洲统治国的籍民,不受中国领事的指挥。侨民大致是混血儿,不识华文,不知中国历史与地理,但有许多人尚爱祖国,并表剧烈的同情。
我经过屡次访问,知南洋迁民的社区,历史很久而人数很多者在潮汕及厦门近处。乃着手在广州招请说汕头话的调查员十余人,前往汕头,在澄海县属樟林镇住下,以推行调查的工作。樟林在汕头东北约60里,计七乡一镇,互相毗连。很近一百年以来往暹罗者人数逾五千,往南洋他处者亦不少。樟林的邻村是东垄,近海,往昔帆船俱在东垄出口。近来南洋迁民往往自樟林赴汕头候轮渡海。当很近一次的迁民运动正在进行时,迁民先进者及地方绅富,为便利交通起见,自樟林至汕头,先筑轻便铁道,用手推车,每车可坐四人。当轻便铁道初筑时,原拟架大木桥于韩江之上,但因工程欠佳,桥成不久即塌,以致不能采用,听说其弊由于经手人吞款所致。轻便铁道的路线,只好绕道至樟林,后因经营不得法,将此路抵押于台湾银行。现在自樟林至汕头的主要交通方法,专恃公共汽车,其经费、建筑工程与经营,大部分依赖南洋华侨或已归国的迁民与侨民。
P6-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