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明代印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明代印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3.24 4.9折 8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惇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35693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0074211

上书时间2024-11-2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惇,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全国篆刻艺术展评委、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

目录
凡例
中国历代印风总序
明代初中期文人印章艺术钩沉
晚明文人流派篆刻艺术的勃兴
图版
明代印人传
明代印学年表 

内容摘要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存的实物证明,早在殷商时期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社会交往的凭信,已经使用了印章。此外在制陶工艺中,古代的劳动者所使用的陶拍与戳子,在使用上与印章之手段相合,抑或它原本就是产生印章的重要源头之一。作为凭信的印章与作为劳动工具的戳子,在长期发展中合流,成为印章绵延数千年存在的基础。在实用印章阶段,秦汉时期堪称鼎盛。六朝以降,印章开始与书画艺术结缘,书画上的鉴藏印成为印章向纯艺术过渡的契机。由于文人将印章不断引进书画,并注入更多的艺术因素,至元代始演化为一门自觉的文人艺术。在元代不仅确立了印宗秦汉的审美观念,且出现了集自写自刻于一身的文人篆刻家。此后经明清文人的努力,在印材、技法、创作思想、艺术理论诸多方面逐渐使篆刻艺术得以丰富和完善,至此印人辈出,流派变换,风格绚烂,蔚然成风。这样明清两代作为文人篆刻艺术的高峰期,与秦汉时期的实用印章被称为印章史上的“双峰”。在文人篆刻艺术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民间手工业中的印章也以自己的传统向前发展,尽管它是非自觉的,但依然蕴藏着艺术的创造,宋元时期的押印和明清陶瓷上的押印集中体现了这一方面的发展。 

主编推荐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的收集,囊括了从商代至近世的历代印章,从印谱的分类上则可以说是诸类印谱的综合。我们知道由于印章本身所具有的内涵,编辑印谱的动机并非出于相同的立场。例如60年代罗福颐先生集辑《古玺汇编》就主要出自考古学的立场与之不同,《中国历代印风系列》虽然必须借鉴和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对印章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着眼于“印风”——即印章的艺术风格,因此它的视角主要是从艺术学的立场出发的。
    在元代之前的实用玺印分类中,我们注意到了两条必不可少的线索。一是时代顺序之线索,二是艺术形式之线索。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造成诸种实用印章所具有的艺术形式的因素,如印章用途、印章形制、印章制度;入印的文字差异、地域的差异;印材的差异及不同的刻制方法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着印章艺术形式的不同,决定着印章艺术风格的变异。并且因这两条主线索与诸多决定形式美的因素交叉影响,形成了实用印章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为此,如何以艺术形式来确定艺术风格的分类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课题。
    同样,欲清理元、明、清以来流派篆刻艺术的各种风格类型,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首要的事情是确定代表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因此必须拂去时代尘埃的覆盖,做一番去伪存真的考辨。关于印人的流派归属与界定、印风的形成与变化,都需要史料和印作图版的支撑,尤其对于那些流派篆刻艺术史L模糊不清的问题更是如此。鉴于《中国历代印风系列》的特殊视角和分类方法,我们希望在其编辑过程中对现存的许多问题有所清理并取得研究上的突破,以使人们对各时期印人、流派的印风有一明晰的认识。出于对历史上印章文化的全面观照,《中国历代印风系列》还十分注意民间用印的收集和整理,诸如历代印匋、元代押印、以及明清青花瓷器押印等等。以使读者。厂解历代印章发展中的另外一侧。
    概言之,《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是以艺术风格的分类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因此我们期望其不仅对研究篆刻艺术的专家来说是一套有价值的史料图谱,也期望其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从中既可看到各时代、各流派不同印风的代表作品,了解印风的形成与盛衰,也可以看到流派的承递与篆刻家的成长之路。

精彩内容
    关于三桥派,前文已叙述。到万历时期,朱简在《印经》中,将璩之药、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三吴文人篆刻家,归于文彭的流派——三桥派。实际上何震、苏宣、金一甫等人在未成名前亦当属于这个流派。至于万历以后的许多印人,当都受到过文彭印风的影响。他们在印风上承接了文彭的儒雅醇正,但在汉印上汲取的养分,则要胜过他们的前辈。雪渔派的领袖何震(约1541-1607),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徽州婺源人。青年时,大约是往来于苏州、南京一带刻印艺人,常受雇于文人士大夫,后得遇文彭,受到教育。隆庆间,文彭在南监任上得大量青田石,当时与王士贞齐名的汪道昆索石百方,其中半数请文彭篆印落墨,而嘱何震刻成。事后汪道昆为感谢何震,而介绍何震北游边塞,“于是主臣尽交蒯侯,遍历诸边塞,大将军而下,皆以得一印为荣,橐金且满,复归秣陵。”从此名满天下,此即所谓:“主臣之名成于国博,而腾于碘中(汪道昆)。”何震的印风初期受文彭影响,甚至代文彭奏刀,风格当与文彭相仿佛。明代史料都谈到他得益于顾谱,也就是说何震的成熟期与摹古热潮有关,他后来的印风一变为猛利,学汉凿印,创造出许多新的格局,用刀的技巧在当时是出类拔萃的。又创以单刀冲刻边款,在文彭故后“声价几与文等”,始有文、何并称之说。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对他评价很高,追随者甚众,影响面大,朱简在《印经》中称“吾徽、闽、浙诸彦所习,雪渔派也”。他的弟子中吴孟贞、梁千秋、胡曰从、杨长倩、邵潜夫都是万历时有名的印人。何震生前未有印谱,私淑何震的程原,在何震去世后,命子程朴摹刻其印千余方成《忍草堂印选》,大体可窥何震面貌。近代以来,有称何震开徽派者,然以明人史料研究何震,则从未见有所谓其开“徽派”之说。故何震实与清代的徽派毫不相干。何震出身寒微,文化不高,到万历后期已是印人超越的对象,批评亦甚苛烈。如韩霖所言:“何长卿一生伎俩,不过刻画形似。”“又据笔者考辨,后世流传所谓何震曾著有《续学古编》,实乃清初人伪托其名的劣作,文字绝大多数是剽窃而来。但清人魏锡曾说得好:“主臣胸中疑少书卷,要之主臣前无主臣,其才力胜人数倍,所以盛传,虽有诋者,终不可动摇。”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