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者随笔书系-和平礼物:林徽因随笔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者随笔书系-和平礼物:林徽因随笔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52 4.6折 36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8.4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因 著 著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48259

出版时间201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0519347

上书时间2024-11-22

评价13881好评率 99.82%

  • 物流很快 646
  • 包装仔细 598
  • 发货速度快 598
  • 品相不错 598
  • 非常满意 517
  • 价格实惠 473
  • 值得信赖 460
  • 服务态度好 436
  • 物超所值 403
  • 品相超预期 387
  • 书质量太差 4
  • 服务态度差 4
  • 物流太差 3
  • 联系不到卖家 3
  • 影响阅读 2
  • 描述严重不符 2
  • 价格有点贵 1
  • 包装简陋 1
  • 品相未达预期 1
  • 有小瑕疵 1
  • 包装损坏 1
  • 没有物流信息 1
查看全部评价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林徽因(一九○四——一九五五)作家,建筑学家。早年在北京培华女中读书。一九二四年赴美国留学,一九二七年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舞台美术设计。一九二八年,在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她深入中国十五个省的二百多个县,考察了二百多处古建筑,使世人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建筑的价值及奥秘。她与别人合作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在从事建筑学教学和研究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是中国靠前位女性建筑学家,并被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目录
营造则例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外?通讯一~四)
  《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宋、辽、金部分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节选)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二期编辑后语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我们的首都
  关于《中国建筑彩画图案》的意见(未完成稿)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
心灵深处
  悼志摩
  唯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钟绿
  吉公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究竟怎么一回事
  绣绣
  彼此
  一片阳光
  和平礼物
见字如面
  致胡适
  致沈从文
  给梁再冰
  致费正清费慰梅
  致傅斯年
  致金岳霖
  致梁思成

内容摘要
林徽因的作品,既有严谨的科学内涵,又充满了诗情画意,把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结合得浑然天成。她文理兼通,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表现出惊人的才华,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林徽因是中国现当代极具特色的学者型女作家,她的随笔清新隽永,人文内涵深厚。本书是林徽因的随笔代表作。这部随笔集共分“营造则例”、“心灵深处”、“见字如面”三部分,是作者一生随笔作品的精华。她的作品清新隽永,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高的价值。
    林徽因是中国靠前位女性建筑学家。她在从事建筑学教学和研究之余,也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既有严谨的科学内涵,又充满了诗情画意,把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作家的文学气质结合得浑然天成。她文理兼通,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表现出惊人的才华,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主编推荐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作家  冰心
    徽因的健谈决不足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摸棱两可。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作家  肖乾
    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学者  费正清

精彩内容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中国建筑为东方很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他两系——印度及阿拉伯(回教建筑)——享寿特长,通行地面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优选成熟点。即在世界东西各建筑派系中,相较起来,也是个极特殊的直贯系统。大凡一例建筑,经过悠长的历史,多掺杂外来影响,而在结构,布置乃至外观上,常发生根本变化,或循地理推广辽移,因致渐改旧制,顿易材料外观,待达到全盛时期,则多已脱离原始胎形,另具格式。专享中国建筑经历极长久之时间,流布甚广大的地面,而在其很盛期中或在其后代繁衍期中,诸重要建筑物,均始终不脱其原始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结构部分及布置规模,虽则同时在艺术工程方面,又皆无可置议的进化至极高程度。更可异的是:产生这建筑的民族的历史却并不简单,且并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叠出变化;更曾经多次与强盛的外族或在思想上和平的接触(如印度佛教之传人),或在实际利害关系上发生冲突战斗。
    这结构简单,布置平整的中国建筑雏形,会如此的泰然,享受几千年繁衍的直系子嗣,自成一个很特殊,很体面的建筑大族,实是一桩极值得研究的现象。
    虽然,因为后代的中国建筑,即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
    这种错误观念很初自然是起于西人对东方文化的粗忽观察,常做浮躁轻率的结论,以致影响到中国人自己对本国艺术发生极过当的怀疑乃至于鄙薄。好在近来欧美迭出深刻的学者对于东方文化慎重研究,细心体会之后,见解已迥异从前,积渐有效会悟中国美术之地位及其价值。但研究中国艺术尤其是对于建筑,比较是一种新近的趋势。外人论著关于中国建筑的,尚极少好的贡献,许多地方尚待我们建筑家今后急起直追,搜寻材料考据,做有价值的研究探讨,更正外人的许多隔膜和谬解处。
    在原则上,一种好建筑必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实用者:切合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惯,适合于当地地理环境。不违背其主要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在寻常环境之下,含有相当较为性的。美观者:具有合理的权衡(不是上重下轻巍然欲倾,上大下小势不能支;或孤耸高峙或细长突出等等违背自然律的状态),要呈现稳重,舒适,自然的外表,更要诚实的呈露全部及部分的功用,不事掩饰,不矫揉造作,勉强堆砌。美观,也可以说,即是综合实用,坚稳,两点之自然结果。1.中国建筑,不容疑义的,曾经包含过以上三种要素。所谓曾经者,是因为在实用和坚固方面,因时代之变迁已有疑问。近代中国与欧西文化接触日深,生活习惯已接近与旧时不同,旧有建筑当然有许多跟着不适用了。在坚稳方面,因科学发达结果,关于非较为的木料,已有更满意的代替,对于构造亦有更经济精审的方法。
    已往建筑因人类生活状态时刻推移,致实用方面发生问题以后,仍然保留着它的纯粹美术的价值,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和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瑟农庙(Parthenon)一样,北京的坛,庙,宫,殿,是会永远继续着享受荣誉的,虽然它们本来实际的功用已经接近失掉。纯粹美术价值,虽然可以脱离实用方面而存在,它却保证不能脱离坚稳合理的结构原则而独立的。因为美的权衡比例,美观上的多少特征,全是人的理智技巧,在物理的限制之下,合理的解决了结构上所发生的种种问题的自然结果。2.人工创造和天然趋势调和至某程度,便是美术的基本,设施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是锦上添花;勉强结构纯为装饰部分,是画蛇添足,足为美术之玷。
    中国建筑的美观方面,现时可以说,已被一般人无条件的承认了。但是这建筑的优点,绝不是在那浅现的色彩和雕饰,或特殊之式样上面,却是深藏在那基本的,产生这美观的结构原则里,及中国人的保证了解控制雕饰的原理上。我们如果要赞扬我们本国光荣的建筑艺术,则应该就它的结构原则,和基本技艺设施方面稍事探讨;不宜只是一味的,不负责任,用极抽象,或肤浅的诗意美谀,披挂在任何外表形式上,学那英国绅士骆斯肯(Puskin)对高矗式(Gothic)建筑,起劲的唱些高调。
    建筑艺术是个在极酷刻的物理限制之下,老实的创作。人类由使两根直柱架一根横楣,而能稳立在地平上起,至建成重楼层塔一类作品,其间辛苦艰难的展进,一部分是工程科学的进境,一部分是美术思想的活动和增富。这两方面是在建筑进步的一个总题之下,同行并进的。虽然美术思想这边,常常背叛他们共同的目标——创造好建筑——脱逾常轨,尽它弄巧的能事,引诱工程方面牺牲结构上诚实原则,来将就外表取巧的地方。在这种情形之下时,建筑本身常被连累,损伤了真的价值。在中国各代建筑之中,也有许多这样例证,所以在中国一系列建筑之中的精品,也是极罕有难得的。
    大凡一派美术都分有创造,试验,成熟,抄袭,繁衍,堕落诸期,建筑也是一样。初期作品创造力特强,含有试验性。至试验成功,成绩满意,达尽善尽美程度,则进到接近成熟期成熟之后,必有相当时期因承相袭,不敢,也不能,逾越已有的则例;这期间常常是发生订定则例章程的时候。再来便是在琐节上增繁加富,以避免单调,冀求变换,这便是美术活动越出目标时。这时期始而繁衍,继则堕落,失掉原始骨干精神,变成无意义的形式。堕落之后,继起的新样便是第二潮流的革命元勋。第二潮流有鉴于已往作品的优劣,再研究探讨靠前代的精华所在,便是考据学问之所以产生。
    中国建筑的经过,用我们现有的,极有限的材料做参考,已经可以略略看出各时期的起落兴衰。我们现在也已走到应做考察研究的时代了。在这有限的各朝代建筑遗物里,很可以观察,探讨其结构和式样的特征,来标证那时代建筑的精神和技艺,是兴废还是优劣。但此节非等将中国建筑基本原则分析以后,是不能有所讨论的。
    在分析结构之前,先要明了的是主要建筑材料,因为材料要根本影响其结构法的。中国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次加砖石瓦之混用。外表上一座中国式建筑物,可明显的分做三大部分:台基部分;柱梁部分;屋顶部分。台基是砖石混用。由柱脚至粱上结构部分,直接承托屋顶者则全是木造。屋顶除少数用茅茨,竹片,泥砖之外自然全是用瓦。而这三部分——台基,柱梁,屋顶——可以说是我们建筑很初胎形的基本要素。
    《易经》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还有《史记》里“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可见这“栋”、“宇”及“堂”(基)在很古建筑里便占定了它们的部位势力。自然很后经过繁重发达的是“栋”——那木造的全部,所以我们也要特别注意。
    木造结构,我们所用的原则是“架构制”(Framing System)。在四根垂直柱的上端,用两横梁两横枋周围牵制成一“间架”(梁与枋根本为同样材料,梁较枋可略壮大。在“间”之左右称柁或梁,在间之前后称枋)。再在两梁之上筑起层叠的梁架以支横桁,桁通一“间”之左右两端,从梁架顶上“脊瓜柱”上次第降下至前枋上为止。桁上钉椽,并排栉比,以承瓦板,这是“架构制”骨干的很简单的说法。总之“架构制”之很负责要素是1.那几根支重的垂直立柱;2.使这些立柱,互相发生联络关系的梁与枋;3.横梁以上的构造:梁架,横桁,木椽及其他附属木造,接近用以支承屋顶的部分。
    “间”在平面上是一个建筑的大力度优惠单位。普通建筑全是多间的且为单数。有“中间”或“明间”、“次间”、“稍间”、“套间”等称。
    中国“架构制”与别种制度(如高矗式之“砌拱制”,或西欧很普通之古典派“垒石”建筑)之优选分别:1.在支重部分之接近倚赖立柱,使墙的部分不负结构上重责,只同门窗隔屏等,尽相似的义务——间隔房间,分划内外而已。2.立柱始终保守木质不似古希腊之迅速代之以垒石柱,且增加负重墙(Bearing wall)致脱离“架构”而成“垒石”制。
    这架构制的特征,影响至其外表式样的,有以下很明显的几点:1.高度无形的受限制,绝不出木材可能的范围。2.即极庄严的建筑,也是呈现保证玲珑的外表。结构上既绝不需要坚厚的负重墙,除非故意为表现雄伟的时候,酌量增用外(如城楼等建筑),任何大建,均不需墙壁堵塞部分。3.门窗部分可以不受限制,柱与柱之间可以接近安装透光线的细木作——门屏窗牖之类。实际方面,即在玻璃未发明以前,室内已有极充分光线。北方因气候关系,墙多于窗,南方则反是,可伸缩自如。
    这不过是这结构的基本方面,自然的特征。还有许多接近是经过特别的美术活动,而成功的超等特色,使中国建筑占极高的美术位置的,而同时也是中国建筑之精神所在。这些特色很主要的便是屋顶、台基、斗拱、色彩和均称的平面布置。
    屋顶本是建筑上很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殚烦难的,使之尽善尽美。使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屋顶很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题,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檐,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几乎可以说它便是结构法所促成的。
    如何是结构法所促成的呢?简单说:例如“庑殿”式的屋瓦,共有四坡五脊。正脊寻常称房脊,它的骨架是脊桁。那四根斜脊,称“垂脊”,它们的骨架是从脊桁斜角。下伸至檐桁上的部分,称由戗及角梁。桁上所钉并排的椽子虽像全是平行的,但因偏左右的几根又要同这“角梁平行”,所以椽的部位,乃由真平行而渐斜,像裙裾的开展。
    角梁是方的,椽为圆径(有双层时上层便是方的,角梁双层时则仍全是方的)。角梁的木材大小几乎倍于椽子,到椽与角梁并排时,两个的高下不同,以致不能在它们上面铺钉平板,故此必须将椽依次的抬高,令其上皮同角梁上皮平。在抬高的几根椽子底下填补~片三角形木板称“枕头木”。
    这个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韵。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不过注意那过当和特别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和复杂。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所取,但一般人常以为愈巧愈繁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例证。外观上虽然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很真纯条件。
    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
    这斜度之由来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架法”。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
    使檐沿做仰翻曲度的方法,在增加第二层檐椽。这层椽甚短,只驮在头檐椽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
    ……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