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脑科学 大脑发育的秘密与科学养育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13
6.2折
¥
69.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日)池谷裕二 著 吴怡文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93887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8元
货号1202713997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池谷裕二(Yuji Ikegaya),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脑科学研究者。1970年生于日本静冈县,1998年取得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业为神经科学与药理学,研究领域为人脑海马体与大脑皮层的可塑性。现为东京大学药学研究所教授,同时担任日本脑信息通信融合研究中心(CiNET)研究主任、日本药理学会学术评议员、ERATO人脑与AI融合项目负责人。
2008年获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表彰青年科学家奖,2013年获得日本学士院学术奖励奖。
池谷博士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解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日本拥有众多读者粉丝。著有《考试脑科学:脑科学的高效记忆法》《进化过头的脑》《脑的辩解》《单纯的脑,复杂的“我”》《脑的奇妙嗜好》等。
目录
第1章0~1岁婴儿的大脑比爸爸的更聪明!
0~1岁孩子大脑的发育过程
1个月~4个月
脑科学小专栏01怀孕是“珍奇事件”
5个月~8个月
脑科学小专栏02记忆从什么时候开始
9个月~1岁
脑科学小专栏03阅读障碍与智商
第2章1~2岁诞生“自己”,认识“他人”
1~2岁孩子大脑的发育过程
1岁1个月~1岁4个月
脑科学小专栏04“模糊性”是人类的智慧
1岁5个月~1岁8个月
脑科学小专栏05立体拼图和“心理旋转”
1岁9个月~2岁
……
内容摘要
本书为脑科学视角下的育儿科普读物。作者通过观察、记录自己女儿的成长过程,用轻松的方式讲述了婴幼儿大脑的发展规律,展现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孩子的情绪、行为与心理背后的脑科学原理,为科学育儿和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针对睡前的哭闹、“不要不要”的闹别扭、撒谎等常见问题,作者不仅做了脑科学上的解读,还以父母的角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育儿方法。本书可作为父母的科学育儿指南,也可作为了解大脑发育之谜的科普读物。
主编推荐
孩子想睡觉,为什么会不停哭闹?
智力有多少是遗传,有多少是受环境影响?
“早教”究竟有没有用,哪些能力错过就难以弥补?
一本用脑科学颠覆养育观念的育儿科普书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80万册热销书《考试脑科学》作者
池谷裕二
亲身实践的脑科学养育法
讲解大脑的发育规律与天性
把握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剖析孩子的心理、情绪与行为
用尊重“天性”的方式激活成长的心智潜能
精彩内容
1个月 不想输给催产素和母乳!
爱因为催产素而涌现
2013年3月,我的女儿诞生了。最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妻子的变化。我原本就喜欢小孩,而且自信比妻子更喜欢,所以我一直认为照顾小孩是我的工作。但女儿出生之后,妻子会一边给女儿哺乳,一边不断地说:“好可爱啊!”我对妻子的行为感到非常新鲜,也深受感动,同时也感慨“不愧是大脑分泌的催产素的力量啊”(笑)。
催产素会在人分娩时被大量分泌。它是帮助子宫收缩的激素,也是大家所熟悉的阵痛促进剂。催产素不只对子宫起作用,也会对大脑产生影响。这是一种能让人完全相信对方,并向对方倾注爱情的激素。
比方说,如果你的鼻子被人喷了催产素,你就会完全相信眼前这个人。就算对方要求你签下对你不利的合约,你也会马上签名。在催产素效用消失的瞬间,你会想:“我为什么要签名?”不过,一旦又被喷了催产素,就算明知那是对自己不利的合约书,也还是会再度签上名字。催产素就是这样的一种激素,让你相信对方,甘愿为之赴汤蹈火。
女性分娩时会大量分泌催产素。她们看到自己生下的婴儿,很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心态:不管做什么样的牺牲,我都要保护这孩子。生完小孩后,女性在哺乳时也会分泌很多催产素,所以随着哺乳次数的增加,母亲对孩子的爱也会更加强烈。这是大脑中已经设定好的一种“程序”,即使没有人教也会如此。这件事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非常有趣。现在,妻子对女儿的爱几乎超过我了。这都是因为催产素的关系,好不甘心啊(笑)。
哺乳是最初的沟通
女儿出生前,我就公开宣称要当一个“奶爸”,所以女儿出生后,我都尽早完成工作,早点回家。只要我在家,就不会让妻子给女儿换尿布。而且,帮女儿洗澡,唱摇篮曲哄她睡觉的人也是我。我过于投入地照顾孩子,以至于被妻子责备道:“多做一点其他的家务吧……”(笑)那时的我初为人父,可能变得太自以为是,也太逞强了。不过,育儿过程真的很开心。对没有参与的男性而言,绝对是他们的损失,因为这件事实在太有趣了。
妻子很顺利地分泌出大量母乳。可能有很多母亲因无法分泌母乳而烦恼。顺便说一下,我婴儿时期几乎都是喝配方奶粉的,倒也平安无事地长大了。
婴儿可以一边吸着母乳,一边呼吸。这并非理所当然,对人类来说,这其实很不可思议。大人用吸管喝果汁时,是无法呼吸的。小婴儿之所以能够在用鼻子呼吸的同时,还用嘴巴吮吸母乳,据说是因为他们的咽喉位置相对较高,吮吸时气管和食道可以各自发挥其功用。这是为了让母乳只能进入食道,不会进入气管而导致窒息的重要防御机制。
事实上,以呼吸系统的进化程度来说,婴儿和猴子一样。猴子也可以同时吃东西和呼吸。但是,人类为了学会说话,在出生3—4个月后,咽喉的位置会下降。要想巧妙控制空气的流动,自在发声,就必须让喉位下降,这也是人类与猴子的关键性区别。新生儿还不太会吞咽,为了避免吮吸母乳时出差错,新生儿的咽喉需要维持在高一点儿的地方,就像猴子那样。在人漫长的一生中,一边吮吸母乳一边呼吸的情况,是只有在婴儿期才能看到的珍贵瞬间。这实在非常奇妙。
看了妻子喂女儿的模样,我再次确认了一件事:哺乳是一种沟通。
虽然婴儿拥有一边吸奶一边呼吸的能力,但事实上,他们并非持续不断地吮吸。婴儿出生后1个月左右,吃奶时大约会吸30秒,然后休息15秒。这是因为婴儿不吸的时候,妈妈会很自然地摇晃他们。不只是母乳,即使喝的是奶瓶中的配方奶粉,妈妈也一样会晃动奶瓶。持续摇晃几秒之后,婴儿才会继续吮吸。如果不加摇晃,婴儿就会多等一会儿再度吮吸。婴儿会常常停下来,等待妈妈的反应。如果妈妈在婴儿吮吸时故意摇晃他,婴儿则会停止吮吸。这就是一种沟通。
大人的对话也一样。别人说话时,我们必须停止发言,听对方说话;自己说话时,对方也会安静聆听。哺乳中的沟通虽然是一种原始行为,但这和大人的对话是一样的道理。这让我再次想到,“哺乳”就是沟通的最初形态。
P12-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