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便拿别人东西可不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随便拿别人东西可不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7 0.8折 15.8 全新

库存5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桑德拉·莱文斯(Sandra Levins) 著;(美)克莱尔·凯伊(Claire Keay) 绘;程秀丽 译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8105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8元

货号1201337562

上书时间2024-11-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桑德拉·莱文斯 ,她与丈夫吉姆住在爱荷华州的伯灵顿,她们的家族包括5个儿子,她们的另一半以及5个收养的孙辈。她是获奖图书《伊莱家的谎言机》的作者。《伊莱家的谎言机》是一个关于说真话的故事,中文版已经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克莱尔·凯伊,本书插画师, 住在英格兰南部,她拥有一间小工作室,经常为孩子们画书和贺卡,并且设计了一些数字产品。

目录
《随便拿别人东西可不行:大黄蜂自行车的故事》无目录

内容摘要
当大卫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恨不得马上就得到它。所以当大卫看到朋友佩顿的超人时,他就“借”走了,但这种“借”是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实际上,大卫有一个藏宝箱,他没有经过别人允许就“借”到的东西都藏在那里。但是,有人把大卫最在乎的宝贝——大黄蜂自行车拿走之后,他意识到,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会让他人感觉很难过,于是他开始想要纠正这个错误。关于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正常现象,玛丽·拉米亚博士的《写给父母的话》为家长提出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建议。

主编推荐
“天哪,孩子竟然‘偷拿’别人的东西!”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后,都会觉得十分接受不了,并且因此而烦恼: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不自觉呢?其实在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父母不要着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拿别人的东西没有征求别人的同意是很正常的行为,他们很想要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自控力还不是很强,需要家长的引导,才能知晓边界,学会正面的行为,并且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好的关系。
   在《随便拿别人东西可不行》这本书里,通过精彩的故事,让孩子能够感同身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同时美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学专家会帮我们解读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小秘密,并且告诉家长,如何巧妙应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帮助孩子认清界限,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随便拿别人东西可不行》还有以下特色:1.专业性——美国心理学会知名儿童心理学专家撰写,专业插画家绘图。书后附有“写给父母的话”,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孩子乱发脾气的心理因素,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并提供了更多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具体策略。    2.实用性——给父母们补充相关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相处,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    3.趣味性——精彩的小故事蕴含成长的大道理。亲子共读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4.安全环保——采用可持续森林环保纸,大豆油墨环保印刷,亚光铜保护孩子视力,圆角设计翻页不伤手。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青少年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

精彩内容
    你的孩子是否未经允许就拿走了别人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私自拿走或者偷走了不属于他的东西?尽管这样的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父母还是会因此而烦恼: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不自觉呢?其实孩子也知道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不对,但是因为缺乏管理情绪的能力,所以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父母们不要着急,如果悉心地引导孩子并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们就会学会认识并管理情绪,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孩子在做事前会思考和认清界限,并且学会与他人发展积极的、符合道德准则的关系。
  在《随便拿别人东西可不行》里,当大卫看到朋友佩顿的超人时,他很想要,而且想马上就得到它!大卫知道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对,但他最终还是这样做了。实际上,大卫已经拿了很多这样的东西,并把它们放进一个藏宝箱里。作为成人,我们通常认为生活常识和严重的后果会让孩子不随便去拿别人的玩具。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当受情感驱动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对与错的理性判断就是很脆弱的屏障。当被情感驱动时,孩子必须学会仔细考虑他们的行为,包括去请求别人允许借来玩一会儿或者去玩别的玩具,而不是未经他人允许就拿走。
  当某种行为突破了边界,比如说未经允许就拿走他人的东西,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羞愧。大卫把偷拿的东西放在藏宝箱里很可能就是羞耻感的一部分,因为“羞愧会产生秘密”。内疚或者羞愧的儿童可能会逃避这种感觉而不是从中吸取教训。在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或者抚养人可以通过责任教育,与孩子谈心,帮助他们学会忍耐。让孩子从教训中学习经验。对孩子来说,成长早期的这种内疚和羞愧经历,是培养同理心和关注行为后果能力的好时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