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实践者的研究方法 本科教学版 原书第9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61
5.6折
¥
89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美)罗杰·S.普莱斯曼,(美)布鲁斯·R.马克西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90702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02493016
上书时间2024-11-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改编者序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1
1.1软件的本质3
1.1.1定义软件4
1.1.2软件应用领域5
1.1.3遗留软件6
1.2定义软件工程学科6
1.3软件过程7
1.3.1过程框架7
1.3.2普适性活动8
1.3.3过程的适应性调整9
1.4软件工程实践9
1.4.1实践的精髓9
1.4.2通用原则10
1.5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12
1.6小结13
习题与思考题13
第一部分软件过程
第2章过程模型16
2.1通用过程模型16
2.2定义框架活动18
2.3明确任务集19
2.4惯用过程模型19
2.4.1瀑布模型20
2.4.2原型开发过程模型21
2.4.3演化过程模型22
2.4.4统一过程模型24
2.5产品和过程26
2.6小结27
习题与思考题27
第3章敏捷和敏捷过程29
3.1什么是敏捷30
3.2敏捷及变更成本30
3.3什么是敏捷过程31
3.3.1敏捷原则31
3.3.2敏捷开发战略32
3.4Scrum32
3.4.1Scrum团队和制品34
3.4.2冲刺规划会议34
3.4.3每日Scrum会议34
3.4.4冲刺评审会议35
3.4.5冲刺回顾35
3.5其他敏捷框架35
3.5.1XP框架36
3.5.2看板法37
3.5.3DevOps38
3.6小结39
习题与思考题40
第4章推荐的过程模型41
4.1需求定义44
4.2初步体系结构设计44
4.3资源估算45
4.4抢先发售原型构建46
4.5原型评价48
4.6继续与否的决策49
4.7原型演化50
4.7.1新原型范围51
4.7.2构建新原型51
4.7.3测试新原型51
4.8原型发布52
4.9维护发布软件52
4.10小结54
习题与思考题55
第5章软件工程的人员方面56
5.1软件工程师的特质56
5.2软件工程心理学57
5.3软件团队58
5.4团队结构59
5.5社交媒体的影响60
5.6全球化团队60
5.7小结61
习题与思考题61
第二部分建模
第6章理解需求64
6.1需求工程65
6.1.1起始65
6.1.2获取65
6.1.3细化66
6.1.4协商66
6.1.5规格说明66
6.1.6确认67
6.1.7需求管理67
6.2建立根基68
6.2.1确认利益相关者68
6.2.2识别多重观点68
6.2.3协作68
6.2.4抢先发售提问69
6.2.5非功能需求70
6.2.6可追溯性70
6.3获取需求70
6.3.1协作收集需求70
6.3.2使用场景73
6.3.3获取工作产品74
6.4开发用例74
6.5构建分析模型77
6.5.1分析模型的元素78
6.5.2分析模式79
6.6协商需求80
6.7需求监控81
6.8确认需求81
6.9小结81
习题与思考题82
第7章需求建模——一种推荐的方法83
7.1需求分析84
7.1.1总体目标和原理84
7.1.2分析的经验原则85
7.1.3需求建模原则85
7.2基于场景建模86
7.2.1参与者和用户概要文件86
7.2.2创建用例86
7.2.3编写用例89
7.3基于类建模91
7.3.1识别分析类91
7.3.2定义属性和操作93
7.3.3UML类模型94
7.3.4类-职责-协作者建模96
7.4功能建模98
7.4.1过程视图98
7.4.2UML顺序图99
7.5行为建模100
7.5.1识别用例事件100
7.5.2UML状态图101
7.5.3UML活动图102
7.6小结104
习题与思考题105
第8章设计概念106
8.1软件工程中的设计107
8.2设计过程109
8.2.1软件质量指导原则和属性109
8.2.2软件设计的演化110
8.3设计概念111
8.3.1抽象111
8.3.2体系结构112
8.3.3模式112
8.3.4关注点分离113
8.3.5模块化113
8.3.6信息隐蔽114
8.3.7功能独立114
8.3.8逐步求精115
8.3.9重构115
8.3.10设计类116
8.4设计模型118
8.4.1设计建模原则119
8.4.2数据设计元素120
8.4.3体系结构设计元素120
8.4.4接口设计元素120
8.4.5构件级设计元素122
8.4.6部署级设计元素122
8.5小结123
习题与思考题124
第9章体系结构设计——一种推荐的方法125
9.1软件体系结构126
9.1.1什么是体系结构126
9.1.2体系结构的重要性126
9.1.3体系结构描述127
9.1.4体系结构决策127
9.2敏捷性和体系结构128
9.3体系结构风格129
9.3.1体系结构风格的简单分类130
9.3.2体系结构模式133
9.3.3组织和求精134
9.4体系结构考虑要素134
9.5体系结构决策135
9.6体系结构设计136
9.6.1系统在上下文中的表示136
9.6.2定义体系结构原型137
9.6.3将体系结构细化为构件138
9.6.4描述系统实例139
9.7评估候选的体系结构设计139
9.7.1体系结构评审141
9.7.2基于模式的体系结构评审141
9.7.3体系结构的一致性检查142
9.8小结142
习题与思考题143
第10章构件级设计144
10.1什么是构件144
10.1.1面向对象的观点145
10.1.2传统的观点145
10.1.3过程相关的观点147
10.2设计基于类的构件148
10.2.1基本设计原则148
10.2.2构件级设计指导方针151
10.2.3内聚性151
10.2.4耦合153
10.3实施构件级设计154
10.4专用的构件级设计159
10.4.1设计传统构件159
10.4.2基于构件的开发159
10.5构件重构161
10.6小结161
习题与思考题162
第11章用户体验设计163
11.1用户体验设计元素164
11.1.1信息体系结构164
11.1.2用户交互设计165
11.1.3可用性工程165
11.1.4可视化设计166
11.2黄金规则166
11.2.1把控制权交给用户167
11.2.2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167
11.2.3保持界面一致168
11.3用户界面的分析和设计169
11.3.1用户界面分析和设计模型169
11.3.2过程170
11.4用户体验分析171
11.4.1用户研究171
11.4.2用户建模172
11.4.3任务分析174
11.4.4工作环境分析175
11.5用户体验设计175
11.6用户界面设计176
11.6.1应用界面设计步骤176
11.6.2用户界面设计模式178
11.7设计评估178
11.7.1原型审查178
11.7.2用户测试180
11.8小结180
习题与思考题180
第三部分质量与安全
第12章质量概念184
12.1什么是质量184
12.2软件质量185
12.2.1质量因素186
12.2.2定性质量评估187
12.2.3定量质量评估187
12.3软件质量困境188
12.3.1“足够好”的软件188
12.3.2质量的成本189
12.3.3风险191
12.3.4疏忽和责任192
12.3.5管理活动的影响192
12.4实现软件质量192
12.4.1软件工程方法193
12.4.2项目管理技术193
12.4.3质量控制193
12.4.4质量保证193
12.5小结193
习题与思考题194
第13章评审——一种推荐的方法195
13.1软件缺陷对成本的影响196
13.2缺陷的放大和消除196
13.3评审度量及其应用197
13.4不同形式评审的标准199
13.5非正式评审199
13.6正式技术评审200
13.6.1评审会议201
13.6.2评审报告和记录保存201
13.6.3评审指导原则202
13.7产品完成后评估203
13.8敏捷评审203
13.9小结204
习题与思考题204
第14章软件质量保证206
14.1背景问题207
14.2软件质量保证的要素207
14.3软件质量保证的过程和产品特征208
14.4软件质量保证的任务、目标和度量209
14.4.1软件质量保证的任务209
14.4.2目标、属性和度量210
14.5统计软件质量保证211
14.5.1一个普通的例子212
14.5.2软件工程的六西格玛213
14.6ISO9000质量标准214
14.7软件质量保证计划215
14.8小结215
习题与思考题215
第15章软件测试——构件级216
15.1软件测试的策略性方法216
15.1.1验证与确认217
15.1.2软件测试组织217
15.1.3宏观218
15.1.4测试完成的标准220
15.2规划和记录保存220
15.2.1“脚手架”的作用221
15.2.2高效测试222
15.3测试用例设计222
15.3.1需求和用例224
15.3.2可追溯性224
15.4白盒测试224
15.4.1基本路径测试224
15.4.2控制结构测试227
15.5黑盒测试227
15.5.1接口测试228
15.5.2等价类划分228
15.5.3边界值分析229
15.6面向对象测试229
15.6.1类测试229
15.6.2行为测试231
15.7小结232
习题与思考题232
第16章软件测试——集成级233
16.1软件测试基础234
16.1.1黑盒测试234
16.1.2白盒测试234
16.2集成测试235
16.2.1自顶向下集成235
16.2.2自底向上集成236
16.2.3持续集成237
16.2.4集成测试工作产品238
16.3人工智能与回归测试238
16.4面向对象环境中的集成测试239
16.4.1基于故障的测试用例设计240
16.4.2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设计241
16.5确认测试242
16.6小结243
习题与思考题243
第17章软件配置管理245
17.1软件配置管理概述246
17.1.1SCM场景246
17.1.2配置管理系统的元素247
17.1.3基线248
17.1.4软件配置项249
17.1.5依赖性和变更管理249
17.2SCM中心存储库250
17.2.1一般特征和内容250
17.2.2SCM特征251
17.3版本控制系统251
17.4持续集成252
17.5变更管理过程252
17.5.1变更控制253
17.5.2影响管理255
17.5.3配置审核256
17.5.4状态报告256
17.6小结256
习题与思考题257
第18章软件度量和分析258
18.1软件测量259
18.1.1测度、度量和指标259
18.1.2有效软件度量的属性259
18.2软件分析259
18.3产品指标260
18.3.1需求模型的度量261
18.3.2常规软件的设计度量262
18.3.3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度量264
18.3.4用户界面的设计度量266
18.3.5源代码的度量267
18.4过程和项目度量268
18.5软件度量271
18.6软件质量的度量272
18.7小结275
习题与思考题275
第四部分软件项目管理
第19章项目管理概念278
19.1管理涉及的范围279
19.1.1人员279
19.1.2产品279
19.1.3过程279
19.1.4项目280
19.2人员280
19.2.1利益相关者280
19.2.2团队负责人280
19.2.3软件团队281
19.2.4协调和沟通问题282
19.3产品283
19.3.1软件范围283
19.3.2问题分解284
19.4过程284
19.4.1合并产品和过程284
19.4.2过程分解285
19.5项目286
19.6W5HH原则287
19.7关键实践287
19.8小结287
习题与思考题288
第20章制定可行的软件计划289
20.1对估算的看法290
20.2项目计划过程291
20.3软件范围和可行性291
20.4资源291
20.4.1人力资源292
20.4.2可复用软件资源292
20.4.3环境资源293
20.5项目进度安排293
20.5.1基本原则294
20.5.2人员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295
20.6定义项目任务集296
20.6.1任务集举例296
20.6.2主要任务的细化297
20.7定义任务网络298
20.8进度安排298
20.8.1时序图298
20.8.2跟踪进度299
20.9小结301
习题与思考题301
第21章风险管理302
21.1被动风险策略和主动风险策略303
21.2软件风险303
21.3风险识别304
21.3.1评估整体项目风险305
21.3.2风险因素和驱动因子306
21.4风险预测306
21.4.1建立风险表306
21.4.2评估风险影响308
21.5风险细化309
21.6风险缓解、监测和管理310
21.7RMMM计划312
21.8小结313
习题与思考题313
第22章软件支持策略315
22.1软件支持316
22.2软件维护317
22.2.1维护类型318
22.2.2维护任务318
22.2.3逆向工程319
22.3主动软件支持321
22.3.1软件分析的使用321
22.3.2社交媒体的作用322
22.3.3支持成本322
22.4重构323
22.4.1数据重构323
22.4.2代码重构324
22.4.3体系结构重构324
22.5软件演化324
22.5.1库存目录分析325
22.5.2文档重构326
22.5.3逆向工程326
22.5.4代码重构326
22.5.5数据重构326
22.5.6正向工程326
22.6小结327
习题与思考题327
在线资源
附录1UML简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自第1版出版至今,近40年来在软件工程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9版继承了之前版本的风格与优势,全面系统地讲解软件过程、建模、质量与安全、软件项目管理等知识,涵盖相关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扩展阅读资源和网络资源。同时,本书调整了篇章结构,使内容更加简洁,更适于教学。本书是面向本科生的版本,保留了完整版中的基础内容,压缩或删除了一些不错内容,更加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教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