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与丝路文化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3.87
5.0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焦海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42198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096091
上书时间2024-1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引言
节 俗讲的兴起
第二节 戏曲起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戏场里的“转变
第四节 变与皮影的转换
第五节 丝路文化的纽带
章 变与皮影:小戏诸腔为先导
节 戏场里的“变”
第二节 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一)
第三节 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二)
第四节 诸腔纷呈的关中皮影小戏
第五节 皮影诸腔的唱词格式
第六节 板腔体发展自有路径来源
第七节 华阴老腔的板腔体特征
第二章 神鬼之话与史传搬演
节 变的魔力拓展中国想象
第二节 目连救母故事进入戏曲民俗
第三节 目连戏在西府秦腔中的流传
第四节 史传故事与目连戏神鬼之事共同发展
第五节 老腔皮影为讲唱艺术的痕迹
第六节 关中皮影起源说证实其源自讲唱艺术
第三章 其乐融融:唐宋时期关中戏剧与丝路所传文化
节 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杂剧壁画
第二节 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一)
第三节 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二)
第四节 关中东府形成秦腔的条件
第五节 墓主人信息透露丝路文化
第六节 进一步揭示该墓葬中的丝路文化的信息
第七节 粟特人改信佛教
第八节 粟特人在关中东府渭北一带的活动
第四章 丝绸之路上最早的戏曲声腔——西秦腔
节 复杂的西秦腔
第二节 王依群对西秦腔的一段考证
第三节 西秦腔与陕西境内现存的秦腔
第四节 秦腔名称辨析
第五节 程砚秋发现“两个秦腔”
第六节 关中东、西两路秦腔的差异
第七节 东、西两路秦腔汇聚为西安梆子
第八节 西秦腔传播的广东实例
第五章 梆子与胡琴:融合与分途
节 梆子虽古却晚出
第二节 梆子桄桄各不同
第三节 胡琴进入梆子戏
第四节 秦腔剧义再辨析
第五节 秦腔分途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
第六节 王依群秦腔板式学说是一个整体
第七节 秦腔音阶调式与苏祗婆音阶
第八节 西曲二黄纷乱陇
第九节 梆子二黄皆出秦腔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秦腔流传西北大地,展现西部风情,其传播区域叠加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之上,融汇东西文化充分交融的因子,中西合璧,活力四射。 秦腔又属梆子腔,是中国戏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形成过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这一切,正与它处在东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上具有紧密联系。它的出现与流传,既是丝路文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戏曲本身包容性的具体体现。 本书是研究“秦腔与丝路文化”的专著,分为神鬼之话与史传搬演、丝绸之路上很早的戏曲声腔--西秦等内容。
主编推荐
首部把秦腔与丝路文化合二为一进行阐述研究的著作。
媒体评论
纵观这套丛书的策划立意和编撰体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套创意新颖、视角独特的丛书,其研究重点在于戏曲艺术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而非对于剧种本身的本位研究。这将有利于挖掘戏曲艺术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基础和缘由,对深化戏曲艺术改革和推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主编在选取剧种的时候也颇费心思,采取大剧种和小剧种、濒危剧种与大众剧种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保护和开发戏曲文化艺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使整个书系显得更加合理。我们期待江苏人民出版社以此为开始,一辑一辑地出版下去,形成一个涵盖我国所有剧种的书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