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渔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82 1.9折 2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海霞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87177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0元

货号1201490725

上书时间2024-11-1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海霞,1973年生,祖籍陕西周至。先后在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求学,文学博士,咸阳师范学院副编审。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和传播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重量、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

目录
第1章 少年时光――思想的萌芽期
星宿降地
幸福童年
刻苦攻读
失去父亲
牛刀小试
乡试受挫
第2章 乡居生活――思想的形成期
避乱山中
八咏楼上题联
改冠剃发
归农学圃
造福乡里
第3章 杭州十年――思想的发展期(上)
寻找契机
创作传奇
拟话本小说
无声戏与有声戏
改编唐传奇
演绎“意中缘”
杭州友人
晚年得子
第4章 金陵岁月――思想的发展期(下)
初到南京
《凰求凤》与秦淮八艳
高朋满座
评西厢
游秦陇
喜得二姬
营造芥子园
合锦回文
第5章 编辑出版生涯
投身书坊
编辑出版成果
编辑出版特色
编辑理念
第6章 寿寝层园――思想的成熟期
守望故乡
醉意园林
《闲情偶寄》
蟹仙果王
游京师
修筑层园
《芥子园画传》出炉
有缘《三国》
葬骨西湖
第7章 挑战传统
反思商业伦理
翻新儒家观念
演绎别样情爱模式
变通贞节观
拓宽教育范围
第8章 美学思想
求新尚奇
关注日常
简洁之美
喜剧手法
第9章 人格论略
世人评价 毁誉天壤
以才谋生 率真无机
好货好色 褒贬由他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赵海霞著的《李渔/大家精要》讲述了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李渔一生的成就。着重讲述了他在唐传奇、话本小说、拟话本、无声戏、有声戏上的创作和理论总结成果。同时也概述了他的《闲情偶寄》《芥子园画传》的完成经历及主要内容,讲述其自己设计建造芥子园、开设书铺、刻印书籍、率家班走江湖演戏剧的传奇经历。

主编推荐
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你一定知道《闲情偶寄》。
如果你喜爱绘画,你大概会有一本《芥子园画传》。
就算你什么都不喜欢,你也肯定听过《风筝误》《凰求凤》之类的传奇故事。
你会问,还有什么是李渔不会的?!《李渔》让你知道,他还是个园林设计建造专家,他是个戏院老板,他是个有着反盗版意识的编辑,他还是个资历吃货!

精彩内容
    乡试受挫
    崇祯十二年,二十九岁的李渔年少气盛,以为此次考试会如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哪料满腹豪情地到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始料不及的打击,如当头一棒,让李渔苦闷异常,曾经的五经童子竟会与乡试无缘!这让自视甚高的李渔怎么也想不通。他不由牢骚满腹。在寄给同试落榜友人的诗中写道:“才亦犹人命不遭,词场还我旧诗豪。携琴野外投知己,走马街前让俊髦。酒少更宜赊痛饮,愤多姑缓读《离骚》。姓名千古刘蒉在,比拟登科似觉高。”在诗中,李渔将自己比作晚唐时的才士刘蒉,声称自己文才并不输给别人,命运却比别人差,只好赊酒痛饮,借读《离骚》抒愤罢了。
    时过一年,李渔仍对此耿耿于怀。在崇祯十三年元曰作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仍叹功名不就:“昨夜今朝,只争时刻,便将老幼中分。问年华几许?正满三旬。昨岁未离双十,便余九,还算青春。叹今日,虽难称老,少亦难云。闺人也添一岁,但神前祝我,早上青云。待花封心急,忘却生辰。听我持杯叹息,屈纤指,不觉眉颦。封侯事,且休提起,共醉斜曛。”此词写出李渔年纪渐长却功名不遂,妻子徐氏期待他中举的心急情切。在新年期间,他借酒浇愁,连妻子都为他着急心焦。李渔只好叫她暂时放下封侯事,一起沉醉于酒杯当中。
    李渔是位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他不会轻言放弃。经过三年多的刻苦攻读和精心准备,崇祯十五年(1642),李渔再赴杭州应试,这是明王朝举行的很后一次乡试,由于局势动荡,李渔无奈中途闻警返回兰溪。作《应试中途闻警归》诗,言:“正尔思家切,归期天作成。诗书逢丧乱,耕钓俟升平。帆破风无力,船空浪有声。中流徒击楫,何计可澄清?”写出想念家人及忧虑国家前途的心情。“中流徒击楫”,是将自己比喻为在江中击桨发誓恢复中原的祖逖,但是因为明朝的社稷早已干疮百孔,纵然自己有澄清天下的大志,却毫无力挽狂澜的计策了。后又经李自成起义、崇祯帝自缢、清军入关等一系列事件,国难当头,兵荒马乱,李渔求取功名的愿望化为泡影,仕进的理想逐渐破灭,心灰意冷,惆怅不已,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已作出了改变生活道路的抉择,遂萌发了“耕钓俟升平”之念。
    李渔去杭州参加过三次乡试,却都未能如愿,李渔仰天长叹,恨自己生不逢时,仕途难愿。崇祯十四年春,李渔三十一岁,母亲刚去世不久,有《夜梦先慈责予荒废举业。醒书自惩》诗,言:“予失过庭教,重为泣杖人。已孤身后子,未死意中亲。恍惚虽成梦,荒疏却是真。天教临独寐,砺我不才身。”写出荒废举业、愧对亡母,梦而惊觉的复杂心情。
    次年的清明节,李渔在为母亲扫墓的时候,百感交集,痛哭失声:“三迁有教亲何愧:一命无荣子不才。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灰”和“血”是李渔当时心情的写照。写出愧对亡母的悉心教育,自己却无法让她引以为傲的悲痛。李渔的情感在母亲的墓前得以宣泄,靠前苦闷的他心灰意冷,不知何去何从。在《壬午除夕》诗中再度写出对亡母的思念,言:“酒债征除夜,难赊此夕酣。五穷不缺一,八口尚余三。少贱诸艰试,常愁万态谙。逆知明岁好,苦尽自来甘。”其中的八口,指李渔的母亲、妻子徐氏、大女儿淑昭,另外的四人则为仆人。“八口尚余三”,便是指母亲已逝,只剩下三个至亲而已。
    P8-1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