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刷工艺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刷工艺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52 6.1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昕 编著 著作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5219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377683

上书时间2024-11-1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昕,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ISO/TC130注册专家,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今日印刷》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印刷》技术委员会委员,21世纪普通高校包装科学技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理事。

目录
第1章表面活性及其基本定理1
1.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与分类1
1.1.1结构特征1
1.1.2分类1
1.2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4
1.2.1界面吸附、定向排列、胶束生成4
1.2.2临界胶束浓度5
1.2.3表面活性剂的HLB值6
1.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9
1.3.1润湿和渗透作用9
1.3.2乳化、分散和增溶作用9
1.3.3起泡与消泡作用12
1.3.4洗涤作用12
1.4表面现象13
1.4.1表面张力与表面能14
1.4.2固体表面上的吸附17
1.4.3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17
1.4.4溶液表面的吸附18
1.4.5铺展与润湿18
1.5吸附定理20
1.5.1表面过剩量21
1.5.2Gibbs公式的推导过程21
1.5.3吸附定理的应用23
1.6乳状液的形成及其性质25
1.6.1乳状液的稳定性25
1.6.2胶印水墨乳化的类型26
复习思考题一27
第2章水墨平衡与润湿控制29
2.1印版的表面状态29
2.1.1PS版29
2.1.2锌版30
2.1.3多层金属版31
2.1.4纸基版31
2.1.5蛋白版32
2.1.6印版的亲油基础32
2.2润湿印版基本原理32
2.2.1具有极性的水分子32
2.2.2油具有非极性33
2.2.3油水几乎不相溶34
2.2.4选择性吸附原理35
2.3接触角的测量方法35
2.3.1角度测量法36
2.3.2长度测量法36
2.4水墨平衡原理37
2.4.1润湿印版的作用37
2.4.2静态水墨平衡38
2.4.3动态水墨平衡38
2.5润湿液39
2.5.1普通润湿液40
2.5.2乙醇润湿液42
2.5.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液42
2.6PS版润湿液43
2.6.1柠檬酸的作用44
2.6.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44
2.7亲水胶体作用45
2.7.1阿拉伯树胶45
2.7.2羧基甲基纤维素45
2.8润湿液的pH值46
2.8.1润湿液pH值对油墨转移效果的影响46
2.8.2pH值及其测定方法47
2.9润湿液浓度的控制48
2.9.1原液加放量的因素48
2.9.2润湿液中原液浓度的控制49
复习思考题二49
第3章平张纸输送与纸带张力控制51
3.1平张纸输纸机的工作循环及机构运动状态51
3.2运动循环时间的确定53
3.2.1递纸吸嘴放纸时刻54
3.2.2递纸吸嘴前进的时刻54
3.2.3接纸轮抬起与压在接纸辊上的时刻54
3.2.4前齐纸块倾倒和直立时刻55
3.2.5双张控制器摆动时刻55
3.3输纸步距的计算与定位控制55
3.3.1输纸步距的计算55
3.3.2定位纸张与下一张纸不碰侧规的条件55
3.3.3空张时纸张不相碰的条件56
3.4纸带张力自动控制与调节57
3.4.1纸带张力控制57
3.4.2运动部件间的纸带张力控制57
3.5纸卷的制动原理59
3.5.1纸卷制动的基本方程59
3.5.2纸卷打开过程的力学分析60
3.5.3纸卷制动的计算步骤63
3.6纸卷制动的方式及张力自动控制64
3.6.1纸卷制动的方式64
3.6.2固定带圆周制动器的计算66
3.6.3张力自动控制系统67
3.7纸带减振原理69
3.7.1减振器的作用69
3.7.2减振器的力学分析69
3.8纸带引导系统73
3.8.1纸带运动的路线和导纸辊73
3.8.2纸带转向装置74
3.8.3纸带纵向位置调节机构与纸带自动套准系统76
3.8.4自动穿纸装置78
复习思考题三79
第4章印刷压力计算与选择80
4.1压力的评定方法80
4.2压力与油墨转移82
4.3印刷压力的计算82
4.3.1平压平型83
4.3.2圆压平型83
4.3.3圆压圆型85
4.3.4圆压平与圆压圆的压力比较86
4.4压力分布曲线的作图方法86
4.4.1压力的分布作图方法87
4.4.2压力的测量88
4.5辊筒半径与印刷品质量90
4.6辊筒速度与速差92
4.6.1线速度与角速度92
4.6.2速差93
4.7保持最小速差的方法96
4.7.1接触弧滑动量的计算96
4.7.2滑动量的分析100
4.7.3辊筒之间的摩擦101
4.7.4用速差曲线解析λ值的分配102
4.7.5λ值分配原则102
复习思考题四103
第5章图文变形与相对位移106
5.1印版的变形106
5.1.1弯曲变形106
5.1.2拉伸变形107
5.1.3其他变形108
5.2接触弧上的相对位移108
5.2.1圆压平108
5.2.2圆压圆110
5.2.3相对位移与印迹变形111
5.2.4接触宽度上滑移量的计算113
5.3辊筒包衬的性能分析114
5.3.1包衬的性质114
5.3.2包衬的印刷性能115
5.4包衬厚度与相对位移116
5.4.1Z值大小与图文变形的关系116
5.4.2圆压平印刷机上的辊筒包衬118
5.4.3圆压圆印刷机的包衬厚度120
5.4.4图文变形量的计算121
5.5辊筒滚压中的摩擦力及其分配转化122
5.5.1滚压中的摩擦力及其方向122
5.5.2包衬的表、背面摩擦124
5.6摩擦的危害与减少摩擦的方法125
5.6.1摩擦的害处125
5.6.2减少摩擦的基本方法126
复习思考题五126
第6章油墨转移方程及其应用128
6.1输墨装置的性能指标128
6.1.1着墨系数128
6.1.2匀墨系数128
6.1.3打墨线数129
6.1.4储墨系数129
6.1.5着墨率129
6.2油墨的传递转移130
6.2.1给墨130
6.2.2油墨分配及其计算131
6.2.3油墨转移行程134
6.2.4油墨转移率及其测试136
6.3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137
6.3.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137
6.3.2油墨转移方程的应用138
6.4方程的参数赋值140
6.4.1近似法140
6.4.2实验法142
6.4.3逼近法144
6.4.4三角形形心法146
6.4.5优化法147
6.5方程的修正149
6.5.1二次项修正法149
6.5.2指数修正法150
6.5.3扩大系数修正法150
6.5.4概率分布修正法151
6.5.5纸面形状修正法153
6.6影响油墨转移的因素157
6.6.1承印材料157
6.6.2印版157
6.6.3机器的结构158
6.6.4印刷速度158
6.6.5印刷压力158
6.6.6油墨的流动性159
6.7胶印的油墨转移160
6.7.1胶印模式160
6.7.2普通胶印的油墨转移161
6.7.3墨辊供水式胶印163
复习思考题六164
第7章颜色复制与灰平衡166
7.1印刷复制工艺流程166
7.1.1胶印的特点166
7.1.2工艺流程167
7.2颜色方程169
7.2.1网点与色彩再现169
7.2.2网点角度的影响169
7.2.3网点并列171
7.2.4网点叠合172
7.2.5网点并列与叠合173
7.3彩色复制方程173
7.3.1原稿与印刷品密度的关系173
7.3.2彩色复制方程174
7.4印刷工艺对网点传递的影响175
7.4.1印版的润湿与上墨175
7.4.2墨层厚度177
7.4.3调值增大177
7.5相对反差178
7.5.1反差计算179
7.5.2反差计算尺179
7.6中性灰179
7.6.1灰平衡方法180
7.6.2END方法181
复习思考题七183
第8章凹印、柔印和网印的油墨转移184
8.1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184
8.1.1凹版的网穴185
8.1.2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187
8.1.3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189
8.1.4凹版印刷的油墨干燥192
8.2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193
8.2.1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193
8.2.2网纹辊对油墨转移的影响195
8.2.3柔性版变形的尺寸补偿199
8.2.4柔性版油墨的印刷适性200
8.2.5柔性版印刷的印刷色序202
8.3网版印刷的油墨转移203
8.3.1网版203
8.3.2刮板206
8.3.3丝网印刷工艺参数的确定208
复习思考题八211
第9章印刷过程中的现象与温湿度212
9.1油墨的雾散(墨雾)212
9.1.1产生原因212
9.1.2影响因素212
9.2叠印214
9.2.1影响因素214
9.2.2叠印率215
9.3透映与反印215
9.3.1透映215
9.3.2反印216
9.4剥纸216
9.4.1剥纸现象216
9.4.2影响剥纸的因素217
9.5胶辊、橡胶布的正确使用220
9.5.1胶辊的故障及其排除220
9.5.2橡胶布的正确使用221
9.6相对湿度与纸张油墨221
9.6.1相对湿度221
9.6.2纸张含水量对印刷品的影响222
9.6.3纸张的适性处理223
9.6.4温湿度对油墨的影响224
9.7静电的产生及其消除225
9.7.1物质带电机理225
9.7.2消除静电的原理和方法227
9.7.3静电的危害228
9.7.4静电危害的消除方法229
复习思考题九231
第10章印刷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233
10.1网点234
10.1.1网点的计算方法234
10.1.2网点的传递与网点增大值235
10.1.3网点面积与密度的关系238
10.2墨量的监控及网点增大242
10.2.1墨层厚度的控制242
10.2.2网点增大值计算243
10.3印刷测试条243
10.3.1布鲁纳尔第一代测试条243
10.3.2布鲁纳尔第二代测试条246
10.3.3格雷达固彩色测试条247
10.3.4哈特曼印刷控制条248
10.4印刷过程质量控制系统248
10.4.1墨量监控与套准控制249
10.4.2印版图像数据获取与存储250
10.5图像复制质量的评价252
10.5.1图像复制质量的评价方法252
10.5.2印刷品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254
10.5.3数据化评价方法259
复习思考题十263
第11章印刷作业与故障分析265
11.1印刷色序265
11.1.1单色机印刷265
11.1.2双色机印刷266
11.1.3四色机印刷266
11.2样张观察267
11.2.1试印样张观察267
11.2.2印刷阶段的观察检查268
11.2.3控制水墨的变化269
11.3水墨平衡的监控270
11.3.1水分不当的弊病270
11.3.2水墨关系270
11.3.3水量大小与控制271
11.4输纸272
11.4.1纸张堆垛准备273
11.4.2输纸过程中纸垛高低273
11.4.3输纸器的操作274
11.5机器运行276
11.5.1机器的日常检查276
11.5.2机器的润滑277
11.6其他作业279
11.6.1配色记录与样张保存279
11.6.2墨的流变控制279
11.6.3墨辊脱墨280
11.6.4水墨补充280
11.6.5清洗橡胶布280
11.6.6擦版280
11.6.7检查机器280
11.7故障分析与处理280
复习思考题十一286
第12章网点印花288
12.1印花工艺288
12.1.1丝网印花288
12.1.2转移印花289
12.1.3直接印花289
12.1.4半色调网点印花289
12.2原色染料的筛选290
12.2.1光谱法筛选291
12.2.2原色染料的主波长与色纯度291
12.2.3原色染料的评价方法292
12.3织物表面光学性能292
12.3.1织物光泽感空间模型292
12.3.2光泽度对色度的影响294
12.4织物组织结构对网点印花呈色的影响296
12.4.1织物中毛细孔洞缝隙的基本特征296
12.4.2织物中各种孔隙率296
12.4.3织物中孔洞的描述指标297
12.5织物表面平滑度与印花平滑度298
12.5.1织物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298
12.5.2织物印花平滑度与接触面积比298
12.5.3织物结构对印花网点的影响299
12.6织物润湿性能对网点渗化的影响301
12.7网点印花呈色数学模型302
12.7.1网点呈色基本原理302
12.7.2网点印花的数学描述303
12.7.3网点印花的数学模型306
12.7.4网点印花模型的求解方法308
12.8织物印花的色差评价312
12.8.1三倍标准差法312
12.8.2印花色差新坐标评价分析313
12.9网点印花工艺主要参数的确定315
12.9.1网版与分色片参数315
12.9.2印花压力、刮板角度与最佳适印距离、蒸洗参数315
复习思考题十二316
附录318
附录1印刷工艺学实验名称318
附录2实验报告基本格式318
参考文献319

内容摘要
《印刷工艺学》介绍了印刷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印刷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润湿原理;水墨平衡;纸张输送与定位控制原理;印刷压力的计算和检测方法;图文变形原理;油墨转移方程及其应用;颜色复制基本理论;凹印、柔印和网版印刷的油墨转移;油墨转移中的现象;印刷品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方法;印刷作业过程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和网点印花。本书引入了把印刷工程的科学技术问题抽象为物理或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有助于培养读者对印刷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印刷工艺学》可作为印刷、包装、平面设计专业本科与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印刷类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印刷包装行业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技术人员、不错操作人员的学习参考。

主编推荐
《印刷工艺学》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印刷工艺技术,正确选用印刷工艺方法,培养分析、创造、设计新印刷工艺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