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戏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梨园戏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77 2.8折 2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无 著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807666707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3.8元

货号1200869467

上书时间2024-11-1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默,原名李亚平。海南万宁人。198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1973年赴海南国营英州林场插队务农,后历任广东省旅游局干部,广东旅游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副编审。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浪迹天涯》、《天上人间》、《风景》等。散文《人生该灿烂》获广东省作协第七届新人新作奖,《驼玲,摇出潇洒风采》获2014年《羊城晚报》佳作奖。

目录
晏婴论乐
《乐记》世界第一部音乐理论
俗乐舞兴起
百戏流行
豪门重女乐·舞蹈成为独立表演艺术
琴的艺术成熟
《广陵散》流行
北魏集演散乐百戏
斛律金唱《敕勒歌》
胡舞涌人中国
鲍照发展乐府诗
江南清商乐成为音乐主流
梁修《五礼》意以礼乐治国
集前代名舞大成的清商乐舞
南朝情歌绮艳
西域音乐统治中国
修定大唐雅乐
隋唐宫廷燕乐鼎盛
踏歌流行
舞谱发明
大曲形成流行
参军戏向戏曲发展
歌舞戏流行于教坊
唐设教坊职司歌舞百戏
健舞软舞交相辉映
霓裳羽衣乐舞成
皮影戏形成
宋舞队活跃于民间
宋德寿宫舞谱流传
宋杂剧发展成熟
宋说唱艺术繁荣
宋宫廷队舞昌盛
大曲持续发展
辽乐舞兼采蕃汉
辽乐府繁盛
西夏使用先进鼓风设备
元杂剧兴起
周德清编《中原音韵》
贯云石以散曲著称
新乐器出现
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等乐曲出现
诸宫调延续
戏曲《赵氏孤儿》写成
西安鼓乐出现
十番鼓、十番锣鼓流行
五台山寺庙音乐开始
朱载埔开创舞学
北曲衰落·南曲变革
传奇表演多舞蹈
琵琶乐兴盛
家伎舞蹈延续
唢呐扬琴传人
鼓词弹词开始流行
锣鼓流行于江南
广陵曲派形成
秧歌、高跷流行于北方
徽班进京·各擅胜场
西洋音乐进入中国
皮簧戏《四进士》成形
江有诰集古音学大成
粤剧恢复演出
众多琴派涌现
春柳社演出现代话剧
昆腔统治戏曲舞台
地方戏曲全面兴起
古音学昌盛
皮影戏进入全盛时代
说唱艺术极盛
弹词局限于江南
《华氏琵琶谱》编成
京师梨园出现新气象·京剧形成
伶界“同光十三绝”扬名京师
上海新舞台成立
戏曲改良运动兴起
梅兰芳创古装新戏
王瑶卿创新京剧唱腔
江南丝竹迅速发展
刘宝全创京韵大鼓
欧阳予倩从事话剧事业
《歌女红牡丹》轰动全国
四大名旦占领京剧舞台
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

内容摘要
《梨园戏曲/图说历史丰碑》由李默主编,戏曲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产生之初的宋金元时期到现在,它已经走过风风雨雨八九百个年头了。经过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三大发展阶段,如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不仅成为中国的国粹,而且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梨园戏曲/图说历史丰碑》以此为基点,用翔实有力的材料、活泼通俗的语言将中国戏曲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为您娓娓道来。

精彩内容
    俗乐舞兴起
    
俗乐舞,即民间舞,在宫廷则被称为杂舞或散乐。《乐府诗集》53卷载:“杂舞者……始出自方俗,后寝于廷殿。盖自周有缦乐、散乐,秦汉因之增广,宴会所奏,率非雅舞。”这种舞蹈,常作为百戏的组成部分出现。汉代,随着社会进步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人们眼界开阔,“文景之治”后,社会更是相对稳定和富裕,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呈上升趋势的俗舞也就迅速发展起来。再加上汉武帝时,扩充乐府机构,专门管理俗乐舞,并通过俗乐舞观察民风,从而使民间俗舞通向了宫廷。而在日常生活及酒宴之际,除了欣赏乐舞艺人表演,也有主客相邀起舞的习俗,称“以舞相属”,还有作舞以抒发内心感受、难以言传的意愿和需求的。总之,汉代俗乐舞十分兴盛。
    
这种兴盛来源于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相对宽裕,以及文化上世俗化的倾向。
    
俗乐舞既然常常作为百戏的组成部分,它就包含着多种含义,如戏乐、戏法、戏耍、戏弄等,以及用戏谑逗乐形态出现的戏剧因素,在表演项目中,舞蹈和杂技占较大比例。
    
根据陆续出土的汉代舞画像砖石和文献记载,可知秦汉时俗舞主要有:以衣袖和饰物为特征的“长袖舞”《巾舞》,以执舞具或乐器为特征的《盘鼓舞》、《建鼓舞》、《拂舞》、《铎舞》、《革卑舞》,和百戏中的舞蹈节目“鱼龙曼延”,《巴俞》、《倔僮程材》,以及带有人物事件背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情节性舞蹈《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
    
其中“长袖舞”自战国以来就比较流行,长袖样式主要有上下同宽的狭长袖,上下同宽的宽长袖,宽袖齐腕再由腕内延伸出一段窄长袖。典型的“长袖舞”舞姿可从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玉雕舞人造型上看出,即:舞人身穿斜襟镶边长裙,右臂上举,甩长袖过头,再顺左肩垂下,左手放于腰上,长袖卷曲向裙边上方,腰肢扭向右边,衣裙下摆则飘向左边,体态柔美多姿。
    
汉代长袖舞形象很多,舞容有柔婉、健朗、诙谐多种;表演形式有单人、双人、集体几种,多表现对称、变换的美。
    
巾舞是汉代著名“杂舞”之一,也称《公莫舞》,突出的特征是舞巾,舞巾有长短两种,长的约两丈有余,短的仅二三尺左右。巾舞的形象在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比较多见,如四川扬子山出土的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砖上,一个舞巾少女,穿着纹饰镶边的宽口袖衣裤,梳着双髻,双手各执一条长巾,上身向前,像正快步腾跃,双臂一高一低,使巾上下飞扬,像波浪一样。张衡《观舞赋》曾用“香散飞巾,充流转玉”来描述巾舞者的舞姿。
    
盘鼓舞是汉代辞赋和画像砖石形象资料中出现最多、最负盛名的舞蹈之一,又称《鼓舞》、《盘舞》、《七盘舞》、《般鼓舞》,是因表演中的不I司形态而定。其主要特征是技艺结合,舞蹈的人在地面陈设的盘鼓上或盘鼓间,翻腾、踢蹋、跳跃、跪跌作舞,大概开始时盘鼓舞是一种杂技,渐渐与以腰袖见长的楚舞结合中,演变成风格独特的汉代主要舞蹈。
    
P6-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