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19
6.4折
¥
38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肖洪平,时茜,潘跃晓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51927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3273565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肖洪平,男,博士,温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配合物,通过芳香多羧酸与金属离子的自组装合成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发光、磁学以及催化等性能进行相关研究,涉及配位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晶体化学等。2004年入选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目的
1.2 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3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1.4 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简易画法
第二章 实验室基本知识
2.1 实验室规则
2.2 实验室安全守则
2.3 实验室事故的处理
2.4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第三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
3.1 测量误差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 无机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
第四章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4.1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4.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4.3 加热及冷却方法
4.4 固体物质的溶解、固液分离、蒸发(浓缩)和结晶
4.5 试剂的取用
4.6 量筒、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
4.7 试纸的使用
第五章 基本测量仪器
5.1 电子天平
5.2 pH计
5.3 电导率仪
5.4 分光光度计
5.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5.6 荧光光谱仪
5.7 综合热分析仪
第六章 基本操作练习实验
实验1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仪器认领、洗涤和干燥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和塞子钻孔
实验3 溶液的配制
实验4 氯化钠的提纯
第七章 化学原理实验
实验5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6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实验7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8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pH法)
实验9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10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1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12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13 I-3=I-+I2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14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实验15 银氨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八章 元素性质实验
实验16 含卤素物质(氯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17 非金属元素(氧、硫、氮、磷、硅、硼)的性质
实验18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性质
实验19 第一过渡系元素(钒、铬、锰、铁、钴、镍)的性质
实验20 ds区金属(铜、银、锌、镉)的性质
实验21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第九章 无机化合物制备实验
实验22 硝酸钾的转换法制备及提纯
实验23 硫酸铝钾的制备
实验24 碳酸钠的制备
实验25 醋酸亚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实验26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及水分子含量的测定
实验27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28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合成和组成分析
实验29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和组成推断
实验30 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合成及其红外光谱测定
实验3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32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
第十章 探究性实验
实验33 铬(Ⅲ)配合物的制备和分裂能的测定
实验34 两种水合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35 8-羟基喹啉锌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光谱测定
实验36 磷酸二氢钾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37 二草酸二水合铬(Ⅲ)酸钾顺反异构体的制备
实验38 燃烧法合成红光纳米晶Y2O3:Eu3+
实验39 两种镉(Ⅱ)配合物的原位合成及结构表征
实验40 强绿光钙钛矿量子点CsPbBr3的制备、发光及稳定性提高
实验41 Sb3+掺杂发光晶体的可逆相变
实验42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材料的制备与白光LED封装
实验43 Dy-MOF的制备及作为比率型pH传感器的应用
附录
附录1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2 常用酸、碱的密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20℃)
附录3 一些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
附录4 一些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5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6 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
附录7 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附录8 常见阳离子的鉴定
附录9 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含实验室基本知识、无机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介绍和规范操作、常用测量设备的介绍和使用,以及系列实验实践内容。实验部分分成基本操作练习、化学原理、元素性质、化合物制备以及探究性实验五大板块展开叙述。本书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实验内容的合理编排、技能训练的递进性、重视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的成果,突出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将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本书可供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工、制药、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食品、环境、材料、医药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