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化学(第二版)(李小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机化学(第二版)(李小瑞)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3.38 6.8折 7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小瑞 主编 姚团利,赵艳娜,张金 副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20032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746404

上书时间2024-10-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商品简介

《有机化学》(第二版)是国家精品课程“有机化学”配套使用教材,也是作者积30多年有机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编写而成。按照《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对有机化合物命名;主要的图和反应式都尽量采用双色显示,对关键位置进行标注,以求达到更加直观、切中要害的效果;对抽象难懂的文字内容也尽量附加图示,使复杂的内容简明化。配有数十个动画链接,使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轻松观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机化学》(第二版)采用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合编体系,主要按照官能团介绍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全书共20章,每章末都有本章的知识重点、相关化合物的制备及化学性质小结,并对个别反应较多的章节进行小结,以便于学生快速浏览,熟悉反应。《有机化学》(第二版)内容精练、重点突出、注重基础、强化应用,适宜用作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轻工、食品、生物等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参考。

作者简介

李小瑞,女,陕西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级“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从教34年来,一直坚守在本科教学一线,每年都为本科生教授“有机化学”。主持并主讲*国家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曾经获陕西省第三届教学名师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和奖励,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和课堂教学质量奖。曾编著出版“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辅导”、“轻化工助剂”、“新领域精细化工”和“高分子科学实验方法”等教材及“陶瓷添加剂”、“皮革化学品”等教学参考书。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有机及高分子轻化工助剂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陕西省专利奖二等奖一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1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

 1.2.1 组成特点 2

 1.2.2 结构特点 2

 1.2.3 性质 2

 1.3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3

 1.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4

 1.4.1 共价键的形成 4

 1.4.2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8

 1.4.3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的类型 10

 1.5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1

 1.5.1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11

 1.5.2 色散力 12

 1.5.3 氢键 12

 1.6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13

 1.6.1 Brnsted酸碱理论 13

 1.6.2 Lewis酸碱理论 15

 1.6.3 软硬酸碱理论 15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6

 1.7.1 按碳架分类 16

 1.7.2 按官能团分类 17

 1.8 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概要 17

 本章精要速览 20

 习题 20

 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 22

 2.1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造异构 22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23

 2.2.1 伯、仲、叔、季碳及伯、仲、叔氢 23

 2.2.2 烷基和叉基 23

 2.2.3 烷烃的命名 24

 2.2.4 环烷烃的命名 26

 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7

 2.3.1 σ键的形成及其特性 27

 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28

 2.4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30

 2.4.1 乙烷的构象 30

 2.4.2 丁烷的构象 31

 2.4.3 环己烷的构象 31

 2.4.4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33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34

 2.5.1 沸点 35

 2.5.2 熔点 35

 2.5.3 相对密度 36

 2.5.4 溶解度 36

 2.5.5 折射率 36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36

 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 36

 2.6.2 氧化反应 41

 2.6.3 异构化反应 41

 2.6.4 裂化反应 42

 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42

 2.7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及代表性烷烃 43

 2.7.1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 43

 2.7.2 代表性烷烃和烷烃混合物 44

 本章精要速览 45

 习题 46

 第3章 烯烃和炔烃 48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48

 3.1.1 烯烃的结构 48

 3.1.2 炔烃的结构 50

 3.1.3 π键的特性 51

 3.2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51

 3.3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52

 3.3.1 烯基、炔基和亚基 52

 3.3.2 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 53

 3.3.3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54

 3.3.4 烯炔的命名 55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56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57

 3.5.1 催化加氢反应 57

 3.5.2 离子型加成反应 59

 3.5.3 自由基加成反应 68

 3.5.4 协同加成反应 70

 3.5.5 催化氧化反应 73

 3.5.6 聚合反应 74

 3.5.7 α-氢原子的反应 75

 3.5.8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76

 3.5.9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78

 3.6 烯烃和炔烃的工业生产及制法 79

 3.6.1 低级烯烃的工业生产 79

 3.6.2 乙炔的工业生产 80

 3.6.3 烯烃的实验室制法 80

 3.6.4 炔烃的实验室制法 81

 本章精要速览 81

 烯烃的化学性质小结 83

 炔烃的化学性质小结 84

 习题 85

 第4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89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89

 4.1.1 二烯烃的分类 89

 4.1.2 二烯烃的命名 89

 4.2 二烯烃的结构 90

 4.2.1 丙二烯的结构 90

 4.2.2 丁-1,3-二烯的结构 90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92

 4.3.1 π-π共轭 92

 4.3.2 p-π共轭 93

 4.3.3 超共轭 94

 4.4 共振论 96

 4.4.1 共振论的基本概念 96

 4.4.2 共振极限结构式 96

 4.4.3 书写极限结构式遵循的基本原则 97

 4.4.4 共振论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98

 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99

 4.5.1 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99

 4.5.2 共轭二烯烃加成反应的理论解释 100

 4.5.3 周环反应 101

 *4.5.4 周环反应的理论解释 103

 4.5.5 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 106

 4.6 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 107

 4.6.1 丁-1,3-二烯的工业制法 107

 4.6.2 2-甲基丁-1,3-二烯的工业制法 107

 4.7 环戊二烯 108

 4.7.1 工业来源和制法 108

 4.7.2 化学性质 108

 本章精要速览 109

 共轭双烯烃的化学性质小结 110

 习题 111

 第5章 有机化学中的波谱方法 113

 5.1 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113

 5.2 红外光谱 114

 5.2.1 分子的振动和红外光谱 114

 5.2.2 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117

 5.2.3 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解析 120

 5.3 核磁共振 122

 5.3.1 核磁共振的产生 122

 5.3.2 化学位移 125

 5.3.3 1H NMR的自旋耦合与自旋裂分 128

 5.3.4 1H NMR的谱图解析 131

 5.3.5 结合红外及核磁共振氢谱推断结构举例 133

 5.3.6 13C核磁共振谱简介 135

 *5.4 紫外光谱 136

 5.4.1 UV 光谱的产生及UV谱图 136

 5.4.2 UV 术语 137

 5.4.3 UV 吸收带及其特征 137

 *5.5 质谱 139

 5.5.1 质谱仪和质谱图 139

 5.5.2 分子离子峰 140

 本章精要速览 142

 习题 143

 第6章 芳烃 芳香性 147

 6.1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147

 6.1.1 构造异构 147

 6.1.2 命名 148

 6.2 苯的结构 148

 6.2.1 凯库勒结构式 149

 6.2.2 价键理论对苯的结构的描述 149

 6.2.3 分子轨道理论 150

 6.2.4 共振论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 150

 6.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151

 6.3.1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151

 6.3.2 单环芳烃的波谱特征 151

 6.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153

 6.4.1 芳烃苯环上的反应 153

 6.4.2 芳烃侧链(烃基)上的反应 161

 6.5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162

 6.5.1 两类定位基 162

 6.5.2 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 163

 6.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 167

 6.5.4 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68

 6.6 稠环芳烃 169

 6.6.1 萘 169

 6.6.2 其他稠环芳烃 173

 6.7 芳香性 174

 6.7.1 Hückel规则 175

 6.7.2 非苯芳烃及其芳香性的判断 175

 6.8 富勒烯 石墨烯 177

 6.9 单环芳烃的来源 178

 6.9.1 从煤焦油分离 178

 6.9.2 芳构化 179

 6.9.3 从石油裂解产品中分离 179

 6.10 多特性基团化合物的命名 179

 6.10.1 特性基团 179

 6.10.2 特性基团优先次序规则 179

 6.10.3 多特性基团化合物的命名 181

 本章精要速览 182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小结 183

 萘的性质小结 183

 习题 184

 第7章 立体化学 188

 7.1 同分异构体的分类 188

 7.2 手性和对称性 188

 7.2.1 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188

 7.2.2 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189

 7.2.3 分子的旋光性与手性 190

 7.2.4 分子的对称性与手性 190

 7.3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191

 7.3.1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的性质 191

 7.3.2 构型的表示方法 192

 7.3.3 构型的标记方法 193

 7.4 具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194

 7.4.1 具有两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194

 7.4.2 具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195

 7.4.3 具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196

 7.5 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196

 7.5.1 脂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196

 7.5.2 脂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197

 7.6 不含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197

 7.6.1 丙二烯型化合物 197

 7.6.2 联苯型化合物 198

 7.7 手性中心的产生 199

 7.7.1 *个手性中心的产生 199

 7.7.2 第二个手性中心的产生 199

 7.8 不对称合成 200

 7.9 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202

 *7.10 手性与手性药物 203

 本章精要速览 204

 习题 205

 第8章 卤代烃 207

 8.1 卤代烃的分类 207

 8.1.1 卤代烷的分类 208

 8.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 208

 8.2 卤代烃的命名 208

 8.2.1 官能团类别名 208

 8.2.2 取代名 208

 8.2.3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命名 209

 8.3 卤代烃的制法 209

 8.3.1 由烃卤化 209

 8.3.2 由不饱和烃加成 210

 8.3.3 由醇制备 210

 8.3.4 卤原子交换反应 211

 8.3.5 多卤代烃部分脱卤化氢 211

 8.3.6 芳烃的卤甲基化 211

 8.3.7 由重氮盐制备 211

 8.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211

 8.4.1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211

 8.4.2 卤代烃的波谱特征 212

 8.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213

 8.5.1 亲核取代反应 213

 8.5.2 消除反应 215

 8.5.3 与金属反应 216

 8.5.4 相转移催化反应 219

 8.6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220

 8.6.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220

 8.6.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222

 8.6.3 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机理邻基效应 223

 8.7 消除反应的机理 224

 8.7.1 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 224

 8.7.2 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 224

 8.8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因素 225

 8.8.1 烷基结构的影响 225

 8.8.2 进攻试剂的影响 228

 8.8.3 卤原子(离去基团)的影响 229

 8.8.4 溶剂的影响 230

 8.8.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31

 8.9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231

 8.9.1 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 231

 8.9.2 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233

 8.9.3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237

 8.10 氟代烃 238

 8.10.1 氟利昂 238

 8.10.2 含氟高分子材料 239

 本章精要速览 240

 卤代烃的制备及卤烷化学性质小结 241

 芳基卤的制备及性质小结 242

 习题 242

 第9章 醇和酚 247

 9.1 醇和酚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247

 9.1.1 醇和酚的分类 247

 9.1.2 醇和酚的构造异构 248

 9.1.3 醇和酚的命名 249

 9.2 醇和酚的结构 250

 9.3 醇和酚的制法 251

 9.3.1 醇的制法 251

 9.3.2 酚的制法 254

 9.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与波谱特征 255

 9.4.1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255

 9.4.2 醇和酚的波谱性质 257

 9.5 醇的化学性质 258

 9.5.1 醇的酸碱性 258

 9.5.2 醚的生成 260

 9.5.3 酯的生成 260

 9.5.4 卤代烃的生成 262

 9.5.5 脱水反应 264

 9.5.6 氧化反应 267

 9.6 酚的化学性质 269

 9.6.1 酚的酸性 269

 9.6.2 酚醚的生成 271

 9.6.3 酚酯的生成 271

 9.6.4 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272

 9.6.5 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272

 9.6.6 酚的氧化和还原 277

 本章精要速览 278

 醇的制备及性质小结 279

 酚的制备及性质小结 280

 习题 281

 第10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284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284

 10.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285

 10.2.1 醚的结构 285

 10.2.2 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285

 10.3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285

 10.3.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 285

 10.3.2 Williamson合成法 286

 10.3.3 不饱和烃与醇的反应 287

 10.4 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288

 10.4.1 醚的物理性质 288

 10.4.2 醚的波谱特征 289

 10.5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90

 10.5.1 钅羊盐的生成 290

 10.5.2 酸催化碳氧键断裂 290

 10.5.3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291

 10.5.4 环氧化合物与Grignard人剂的反应 293

 10.5.5 Claisen重排 293

 10.5.6 过氧化物的生成 294

 10.6 冠醚 294

 本章精要速览 295

 醚的制备及化学性质小结 295

 环氧化合物的制备及化学性质小结 296

 习题 296

 第11章 醛、酮和醌 298

 11.1 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 298

 11.1.1 醛和酮的分类 298

 11.1.2 醛和酮的命名 298

 11.2 醛和酮的结构 299

 11.3 醛和酮的制法 299

 11.3.1 醛和酮的工业合成 299

 11.3.2 伯醇和仲醇的氧化 300

 11.3.3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300

 11.3.4 芳环上的酰基化 300

 11.3.5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 301

 11.3.6 炔烃水合 301

 11.3.7 其他方法 301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及波谱特征 301

 11.4.1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301

 11.4.2 醛和酮的波谱特征 302

 11.5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304

 11.5.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概论 304

 11.5.2 羰基的亲核加成 306

 11.5.3 α-氢原子的反应 315

 11.5.4 氧化和还原 320

 11.6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324

 11.6.1 与亲电试剂加成 324

 11.6.2 与亲核试剂加成 324

 11.6.3 还原反应 325

 11.7 乙烯酮 325

 11.8 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