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十二五"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2.68 6.8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0458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201517325

上书时间2024-09-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会,学会于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国靠前成立早、规模大、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科技社团。作为国家一级学会,我会也是靠前环境学科极高学术团体。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登记管理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机关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目录
综合报告/ 001
一、引言/ 001
二、环境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002
三、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 015
四、学科能力建设进展/ 024
五、学科发展趋势展望/ 026
参考文献/ 030
篇环境化学学科发展报告/ 056
一、引言/ 056
二、有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进展/ 057
三、污染控制化学——削减控制多氯萘的新源识别研究进展/ 071
四、新型有机物的环境界面化学研究/ 072
五、结论/ 074
参考文献/ 075
第二篇环境生物学学科发展报告/ 084
一、引言/ 085
二、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087
三、环境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092
四、重大科学研究项目进展/ 105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111
六、学科发展趋势展望/ 114
七、结论/ 117
参考文献/ 117
第三篇环境地学学科发展报告/ 126
一、引言/ 127
二、研究方法和高新应用技术进展/ 129
三、环境地学学科研究进展/ 131
四、学科发展趋势展望/ 148
五、结论/ 152
参考文献/ 153
第四篇环境遥感学科发展报告/ 157
一、引言/ 157
二、环境遥感学科发展概述/ 158
三、环境遥感学科发展现状/ 159
四、学科发展总结与展望/ 184
五、结论/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五篇环境医学与健康学科发展报告/ 197
一、引言/ 197
二、环境医学与健康研究方法学进展/ 198
三、环境问题的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201
四、环境医学与健康科学研究展望/ 210
五、结论/ 212
参考文献/ 212
第六篇室内环境与健康学科发展报告/ 216
一、引言/ 216
二、我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218
三、我国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28
四、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管理体系建设进展/ 230
五、国际室内环境与健康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237
参考文献/ 240
第七篇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报告/ 247
一、引言/ 248
二、环境经济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248
三、环境经济学成果应用进展/ 266
四、学科发展趋势展望/ 278
五、结论/ 279
参考文献/ 279
第八篇环境规划学科发展报告/ 288
一、引言/ 289
二、环境规划思想理论与制度、模式进展/ 290
三、环境评估、预测与模拟技术进展/ 294
四、环境空间规划理论、技术与实践/ 297
五、环境政策与工程规划进展/ 307
六、环境规划评估与管理进展/ 312
七、重点领域环境规划研究与技术新进展/ 316
八、环境规划专业学科发展情况/ 324
九、环境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 325
参考文献/ 326
第九篇环境法学科发展报告/ 331
一、引言/ 332
二、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332
三、环境法律制度研究进展/ 342
四、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352
五、环境法学学科发展的问题与展望/ 354
参考文献/ 355
第十篇水环境学科发展报告/ 363
一、引言/ 363
二、水环境问题和成因理论研究进展/ 367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381
四、水环境污染防治预警管理技术和体系建设进展/ 411
五、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典型案例/ 427
六、结论与展望/ 441
参考文献/ 445
第十一篇大气环境学科发展报告/ 462
一、引言/ 462
二、大气环境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463
三、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技术与方法进展/ 468
四、大气环境管理科技支撑研究进展/ 474
五、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集成应用/ 476
六、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491
七、大气环境学科发展展望/ 493
八、结论/ 494
参考文献/ 495
第十二篇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学科发展报告/ 505
一、引言/ 505
二、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学科研究体系进展概述/ 506
三、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学科基础理论重要方向研究进展/ 507
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进展/ 509
五、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支撑技术研究进展/ 513
六、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516
七、学科发展趋势展望/ 517
八、结论及建议/ 520
参考文献/ 521
第十三篇海洋环境学科发展报告/ 524
一、引言/ 525
二、我国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526
三、我国海洋环境技术进展/ 539
四、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系建设进展/ 547
五、国外研究进展分析/ 550
六、发展趋势展望/ 555
七、结论/ 556
参考文献/ 557
第十四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学科发展报告/ 566
一、引言/ 566
二、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技术研发进展/ 567
三、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600
四、国内外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新兴热点问题及趋势分析/ 601
五、发展趋势展望/ 614
六、结论/ 619
参考文献/ 619
第十五篇环境物理学学科发展报告/ 628
一、引言/ 628
二、环境物理学基础研究进展/ 629
三、环境物理学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639
四、环境管理科技支撑研究/ 644
五、环境物理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中的重大应用成果/ 647
六、环境声学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 650
参考文献/ 651
第十六篇生态与自然保护学科发展报告/ 655
一、引言/ 655
二、生态与自然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656
三、生态与自然保护技术研发进展/ 662
四、生态与自然保护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667
五、生态与自然保护发展趋势展望/ 674
参考文献/ 678
第十七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领域发展报告/ 681
一、引言/ 681
二、我国的研究进展/ 682
三、POPs发展趋势展望/ 696
四、结论/ 697
参考文献/ 697
第十八篇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学科发展报告/ 700
一、引言/ 701
二、我国挥发性有机物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创新/ 703
三、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研发进展/ 706
四、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723
五、发展趋势展望/ 729
六、结论/ 730
参考文献/ 731
第十九篇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发展报告/ 737
一、引言/ 737
二、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738
三、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748
四、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与管理技术进展/ 762
五、重金属污染防治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768
参考文献/ 770
第二十篇环境监测学科发展报告/ 776
一、引言/ 776
二、环境监测基础研究主要进展/ 777
三、环境监测业务保障体系研究主要进展/ 780
四、趋势和展望/ 783
参考文献/ 784
第二十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学科发展报告/ 787
一、引言/ 787
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进展/ 791
三、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展/ 794
四、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经验与启示/ 804
五、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与展望/ 806
六、结论/ 808
参考文献/ 808
第二十二篇环境标准与基准学科发展报告/ 810
一、引言/ 810
二、我国环境基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理论研究进展/ 811
三、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理论及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818
四、我国环境监测规范研究进展/ 828
五、环境标准与基准发展趋势展望/ 834
六、结论/ 837
参考文献/ 838
第二十三篇农业生态环境学科发展报告/ 840
一、引言/ 840
二、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理论及实践研究进展/ 841
三、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学科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842
四、结论及展望/ 848
参考文献/ 849
第二十四篇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学科发展报告/ 852
一、引言/ 852
二、我国核安全学科主要进展/ 853
三、国际发展态势/ 858
四、发展趋势展望与建议/ 866
参考文献/ 867
附录/ 869
附录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环境类专业更新对照表/ 869
附录22011—2015年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869
附录32011—2015年间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情况/ 870
附录42010—2014年间17种期刊评价指标变化/ 871
附录52011—2015年环境科学技术所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励/ 875

内容摘要
《“十二五”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包括综合报告和24个专题报告,基于我国学者“十二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献,从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综合管理(如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等)、环境基础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等不同视角系统梳理和评述了环境学科研究进展,提出了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并展望了学科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可为环境及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者和高校师生等了解环境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参考。

精彩内容
近一百余年是人类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知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一方面得益于科学技术各学科研究不断分化深入,新的领域不断涌现,物质生产上专业化程度和效能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人们在对学科分化深入研究的同时,也逐渐通过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提升了对各类现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产生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不胜枚举。经验表明,不断研究总结学科自身演变规律、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理清学科发展脉络,不断了解和引入外部知识,做到知己知彼和多学科交流融合,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学科是伴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以及全球和区域性生态危机不断爆发,在几代科技人员的努力下逐渐确立起来的。学科发展中蕴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重背景,不论在学科知识体系上或是环境科研工作实际中,都体现了高度复杂交叉的特点。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但不节制、不全面地发展,导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显现出来。“十二五”以来,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绿色增长转型已成为各方共同而迫切的意愿。衍生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理论和方法交汇于环境学科,努力探求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道路,但缺乏综合的、系统的、相互融合的研究,导致学科发展中存在碎片化现象,而这与环境保护所需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存在矛盾。
为梳理和总结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学科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通过整合学术资源引导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完善学科布局,有效促进跨学科交流和融合发展,2003年以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多次组织编写了学科发展报告。包括与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共同编写的《中国环境科学与技术发展年报(2003)》,在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项目支持下编写的《2006—2007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和《2014—2015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大气环境)》,以及学会自主编制的《“十一五”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和《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2012年)》。
值“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会再次举全学会之力,调动各方资源,组织编写了《“十二五”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进一步梳理环境学科知识体系,总结“十二五”环境学科各专业领域进展,展望“十三五”发展趋势。这一研究报告包括环境学科发展综合报告和24个专题报告,约100余万字。报告以总结5年(2011—2015年)来环境学科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为重点,在客观评价各专业领域发展现状、水平、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环境学科未来5~10年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在深刻的环境危机面前,环境科学技术的研发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这支队伍也充满着朝气蓬勃的力量。作为团结和引导这支队伍的社会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及各分支机构应深入开展学科发展研究,持续推动学科健康发展。当前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助力。我希望,学会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多样实用的创新,将环境学科发展研究打造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环境学科前沿动态的权威报告,成为环境科技工作者研究开发成果传播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学科融合和创新的重要推手。我相信,这也是环境科技工作者共同的期盼,为此,以作序感谢“学科发展报告”的研究者及执笔人。报告中会有不足之处,也望读者指出,以利今后工作中改进。

王玉庆
2016年11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