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应用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1.47
5.8折
¥
37
全新
仅1件
作者谭博学,万隆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8750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7元
货号1201512804
上书时间2024-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绪论1
项目1单片机控制LED2
任务11点亮一个LED小灯2
1.1.1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及功能4
1.1.2时钟电路与时序5
1.1.3复位电路6
1.1.4工程建立和编译的基本步骤7
1.1.5P0口的位电路结构及特点11
1.1.6控制端口的名称依据12
1.1.7端口的输出控制方式16
1.1.8关键的while(1)17
任务1.2控制小灯的亮灭17
1.2.1软件延时之delay()18
1.2.2keil软件的调试方法及技巧19
任务1.3经典的流水灯控制25
任务1.4独立按键控制LED的亮灭28
1.4.1端口的数据输入29
1.4.2按键的去抖动30
任务1.5实战练习30
项目2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系统
设计31
任务2.1让数码显示031
2.1.1数码管结构及显示原理34
2.1.2移位寄存器74HC59535
2.1.3段选和位选36
任务2.2从0~F依次循环显示36
任务2.3单个数码管依次轮流显示0~739
任务2.400~99计数显示41
任务2.5实战练习44
项目3基于定时器的精确定时应用45
任务3.110ms定时45
3.1.1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46
3.1.2与定时器/计数器配置相关的TMOD、TCON47
3.1.3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48
3.1.4确定定时器初值的方法51任务
3.2.1s定时52
3.2.1实现1s定时的方法54
3.2.2蜂鸣器基础知识54
任务3.3实战练习55
项目4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56
任务4.1定时器中断方式下实现10ms定时56
4.1.1中断执行的过程57
4.1.2EA、ET0是什么58
4.1.351单片机的中断源58
4.1.4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声明”59
任务4.2定时器中断方式实现1s定时59
任务4.3多功能数字钟的实现61
任务4.4实战练习68
项目5蜂鸣器的发声控制69
任务5.1蜂鸣器简单发声控制69
5.1.1什么是外部中断71
5.1.2外部中断的触发71
5.1.3什么是中断的嵌套73
任务5.2蜂鸣器的多种频率发声控制73
5.2.1中断的优先级控制75
5.2.2中断的处理过程76
任务5.3蜂鸣器的音乐演奏发声控制77
项目6基于RS—232的串口通信接口设计81
任务6.1单片机将串行数据发送给PC81
6.1.1串行接口的基本结构83
6.1.2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83
6.1.3数据缓冲器SBUF85
6.1.4串行通信工作方式85
6.1.5波特率88
任务6.2单片机串口接收PC发送的数据89
任务6.3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92
项目7数据采集系统设计96
任务7.1带显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96
7.1.1TLC549的主要特性100
7.1.2内部结构和引脚100
7.1.3TLC549的工作时序101
任务7.2带上位机通信功能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01
任务7.3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04
项目8点阵显示系统设计108
任务8.1点阵显示模块的应用108
8.1.1点阵的基础知识112
8.1.2点阵的电气特性及连线方法113
任务8.2矩阵按键的应用113
8.2.14×4矩阵按键的扫描原理117
8.2.2键值识别的不同方法———翻转法117
任务8.3点阵显示矩阵按键键值118
项目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马表设计125
任务9.1精确计时的马表设计125
任务9.2带简单可控功能的马表设计127
任务9.3串行EEPROm—AT24C02的读写操作130
9.3.1AT24C02的基本特性和引脚说明134
9.3.2I2C总线协议简介135
9.3.3AT24C02的具体操作137
任务9.4带存储功能的马表设计137
项目10单点温度测量显示控制系统146
任务10.1简易温度测量系统设计146
10.1.1DS18B20的引脚及内部结构151
10.1.2单总线的操作命令153
10.1.3单总线的通信协议及时序155
任务10.2液晶显示模块156
10.2.1接口信号说明160
10.2.2操作时序说明161
10.2.3液晶模块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162
10.2.4液晶显示模块初始化过程164
任务10.3基于液晶显示的温度测量控制
系统设计165
项目11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交通
灯控制系统设计173
任务11.1简单的交通灯173
11.1.1msP430单片机特点及结构
原理176
11.1.2msP430时钟系统结构与原理179
11.1.3I/O口初始化及相关寄存器181
任务11.2带计时显示的交通灯设计183
11.2.1msP430单片机的定时方式188
11.2.2msP430单片机定时器A的
结构与原理189
11.2.3msP430单片机定时器A的
寄存器191
任务11.3实现交通灯的紧急情况处理195
11.3.1I/O口中断198
11.3.2低功耗模块199
项目12基于sTm32单片机的交通灯
控制系统设计201
任务12.1简易红绿灯的设计201
12.1.1库函数介绍205
12.1.2和IO口相关的寄存器205
12.1.3配置GPIO寄存器口的输入
输出210
任务12.2设计具有倒计时功能的
红绿灯211
12.2.1定时器介绍219
12.2.2通用定时器相关寄存器220
12.2.3定时器寄存器的配置226
任务12.3设计等待时间可调的红绿灯226
12.3.1sTm32外部中断介绍236
12.3.2sTm32中断相关定时器237
12.3.3配置外部中断240
附录241
附录A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241
附录B80C51单片机指令表246
附录CC语言优先级及其结合性248
附录DASCII码表249
附录E开发板电路图(见书后插页)
参考文献250
内容摘要
《嵌入式应用技术》包括12个项目共39个任务,涵盖单片机集成开发环境的应用、单片机C程序设计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电路设计、I/O口的基本应用、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技术、串行通信以及数码管显示、点阵显示、液晶显示、A-D转换、存储器芯片、温度传感器等常用的外围接口电路。同时还通过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介绍了两种常用的高性能单片机,加深了学生对嵌入式应用技术的理解。本教材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际项目的研发能力。在内容选择上,本教材以实际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入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嵌人式开发的具体应用和工作过程。本教材主要用于职教师资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可以作为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精彩内容
“十二五” 期间, 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 其指导思想为: 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 以高素质“双师型” 师资培养为目标, 完善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标准及课程体系。 本教材是“职教师资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 的成果之一, 是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的职业性和师范性特点,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 经过广泛的国内外调研, 吸取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与改革成果, 充分考虑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现实条件、教师基本素养和专业教学能力, 以职教师资人才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为主线, 以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 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培养目标, 按照开发项目中“嵌入式应用技术” 课程大纲, 经过反复讨论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分12 个项目, 包括: 项目1 单片机控制LED项目2 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系统设计项目3 基于定时器的精确定时应用项目4 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项目5 蜂鸣器的发声控制项目6 基于RS?232 的串口通信接口设计项目7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项目8 点阵显示系统设计项目9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马表设计项目10 单点温度测量显示控制系统项目11 基于MSP430 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项目12 基于STM32 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本教材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开发思路,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为导向, 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解构与重构, 实现技能与知识的整合。在教学方法上, 通过对不同任务中具体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 对具体任务的重复性、递进性进行讨论, 在重复中强化, 在递进中学习, 解决了工作中变与不变的问题, 实现了行动与思维的跃迁。 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有: 谭博学, 负责策划、制定编写大纲, 参与项目1 和项目8 的编写; 万隆, 负责教材中项目和任务的选题和制定, 电路的设计、软件代码的编写以及项目2 ~项目4、项目9、项目12 的编写, 参与制定编写大纲; 巴奉丽, 负责查阅参考文献和文字·Ⅴ·整理工作, 参与项目5、项目6 的编写以及软件代码的编写与调试; 李义明, 负责软件代码的编写与调试工作, 参与项目7、项目10 的编写和任务制定; 王勃, 负责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工作, 参与项目11 的编写和任务制定; 陈利平, 参与部分项目和任务制定、软件代码的编写与调试工作; 刘超, 参与部分项目和任务制定、提供了相关素材以及文字整理工作; 刘旭东, 参与部分项目和任务制定、提供了相关素材以及文字整理工作。在项目评审过程中,专家指导委员会刘来泉(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协会)、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沈希(浙江农林大学)、吴全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师资源研究室)、张元利(青岛科技大学)、韩亚兰(佛山市顺德区梁琚职业技术学校)、王继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对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最宝贵意见, 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另外, 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资料和教材, 在此向这些文献的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写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书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