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24
5.4折
¥
5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袁显平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7365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183093
上书时间2024-09-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袁显平,男,1971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管理学博士,能源经济与管理博士后。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分析
第二节相关研究综述
一、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二、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相关研究
三、现代化矿井评价相关研究
四、煤炭企业研发投入相关研究
五、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研究
第三节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陕西煤炭资源分布与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开采条件分析
一、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二、煤炭资源品种特点
三、煤炭资源品质特点
四、煤炭资源开采条件
第二节陕西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陕北侏罗纪煤田
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三、陕北三叠纪煤田
四、黄陇侏罗纪煤田
五、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六、陕南煤产地
第三节陕西主要煤炭基地矿井建设条件
一、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二、资源赋存分析
三、开采条件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陕西煤炭业及其资源开发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陕西煤炭业发展的历程及地位
一、陕西煤炭业发展历程
二、陕西煤炭业在陕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陕西煤炭业在我国煤炭生产中的地位
第二节“黄金十年”煤炭业取得的成就
一、我国煤炭业“黄金十年”及成就
二、陕西煤炭业在“黄金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第三节陕西煤炭开发模式演变与现状
一、1949-1990年
二、“八五”期间
三、“九五”期间
四、“十五”期间
五、“十一五”期间
六、“十二五”前四年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陕西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综合评价
第一节煤炭行业环境分析
一、国家能源政策分析
二、宏观与行业背景分析
三、煤炭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二节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的发展趋势——基于对神华集团的分析
一、煤炭生产布局与结构
二、开采现代化程度与效率
三、生态与环境保护
四、产业融合发展
五、安全生产
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三节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二、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三、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陕西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的评价
一、生产布局与结构
二、开采现代化程度与效率
三、生态与环境保护
四、产业融合发展
五、安全生产
六、经济与社会效益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陕西现代化矿井评价与建设
第一节现代化矿井评价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矿井自然环境
二、矿井资源赋存情况
三、矿井开采条件
四、矿井生产与保障系统
五、矿井生产及营运效果
第二节陕西现代化矿井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生产与营运效果评价指标
二、生产与营运保障评价指标
三、现代化矿井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
第三节陕西现代化矿井的建设模式
一、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及其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现状
二、陕西现代化矿井建设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陕西煤炭业的科技发展
第一节我国煤炭业研发投入分析
一、煤炭业研发投入状况
二、与其他产业研发投入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煤炭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
二、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基于截面数据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陕西煤炭业科技投入的统计与分析
一、陕西煤炭业研发投入与产出情况分析
二、陕西大型煤炭业企业研发投入状况分析
三、促进陕西煤炭业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陕西煤炭业安全生产
第一节煤矿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第二节我国煤矿事故特征与演变趋势
一、我国煤矿事故特征
二、我国煤矿事故演变趋势
第三节陕西煤矿事故特征与演变趋势
一、总体特征与趋势
二、具体特征与趋势
第四节提升陕西煤炭安全生产水平的政策建议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关于煤炭资源开发模式评价维度重要性程度的调研
内容摘要
本书综合运用了煤矿开采学、企业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采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调查法、实例法、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等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陕西煤炭资源分布与矿井建设条件,回顾和分析了陕西煤炭业及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盘点了我国煤炭业和陕西煤炭业在“黄金十年”所取得的成绩,构建了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陕西煤炭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随后设计了陕北矿区现代化矿井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评价标准,探讨了陕北矿区现代化矿井建设模式。其三,实证分析了煤炭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回顾并分析了陕西煤炭业科技创新情况,论证了科技创新对陕西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回顾和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具体分析了陕西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论证了强化安全生产对陕西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精彩内容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指明了发展方向。换言之,我国能源发展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陕西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然而生态环境脆弱,实现安全、节约与清洁发展任务艰巨。面对国家提出的能源行业发展战略方针和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陕西唯有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开发模式,持续推进煤炭生产与消费革命,节能降耗,生态发展,才能使陕西煤炭业真正转向可持续发展轨道,才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综合运用了煤矿开采学、企业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采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评价法、调查法、实例法、描述统计等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陕西煤炭资源分布与矿井建设条件,回顾和分析了陕西煤炭业及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盘点了我国煤炭业和陕西煤炭业在“黄金十年”所取得的成绩,构建了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陕西煤炭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综合评价;随后,设计了陕西现代化矿井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评价标准,探讨了陕西现代化矿井建设模式;继而,实证分析了煤炭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回顾并分析了陕西煤炭业科技创新情况,论证了科技创新对陕西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回顾和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具体分析了陕西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论证了强化安全生产对陕西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有以下五个方面。
(1)应用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法,对陕西煤炭业发展历程及地位、我国煤炭业和陕西煤炭业在“黄金十年”取得的成绩、陕西煤炭开发模式演变及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煤炭业取得了巨大发展,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已占全省的10%以上,原煤产量自2009年起一直稳居全国第3位,即陕西煤炭业在陕西国民经济中和全国煤炭开采领域已占据了重要地位。在2003—2012年的“黄金十年”里,我国煤炭业和陕西煤炭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煤炭开发模式日趋完善,生产布局得到较大改善,生产结构得到较大优化,大中型煤矿产量已占到全省总量的932%,全省煤矿机械化采煤程度已达到90%以上;多元化经营、产业融合取得较大发展,“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品转化)成绩斐然。
(2)基于对国家能源政策、煤炭行业发展背景以及神华集团公司优选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选择依据,构建了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六大要素,即产业布局与结构、开采现代化程度与效率、生态与环境保护、产业融合发展、安全生产,以及社会与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包含19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辅助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确定了6个一级指标(六大要素)和19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基于所构建的煤炭资源开发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六个方面综合评价了陕西煤炭资源开发模式,并发现相对兄弟省区,陕西在煤炭资源开发六大方面多数表现良好,但在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
(3)从生产与营运效果、生产与营运保障两个维度,研究并提出了现代化矿井的评价指标与标准,构建了陕西现代化矿井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探讨了陕西现代化矿井的建设模式。研究认为:①在对陕西现代化矿井实施评价时,要考虑矿井的自然环境、资源赋存、开采条件等客观因素,以及矿井生产与保障系统和矿井生产与营运效果。②对陕西现代化矿井的评价,应基于“生产与营运效果”“生产与营运保障”两个层面进行。③描述分析了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现代化矿井(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情况,给出了其建设成绩及发展方向。从建设规模、开采工艺、安全设施、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体系建设与环保等层面,对陕西现代化矿井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④由于资源赋存、自然环境、开采条件等方面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差异,陕西各基地现代化矿井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和采用同一种模式。
(4)全面梳理回顾了我国煤炭业及陕西煤炭业近10年来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实证研究了研发投入与煤矿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①近年来我国煤炭业日益重视科技投入,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煤炭业拥有专门研发机构的煤炭企业较少,开展研发活动的煤炭企业不多,新产品收入占主营收入比例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基于200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广义的C-D生产函数进行分析表明,研发投入对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去除控制变量后正向作用更为显著。基于2006—2012年我国100强煤炭企业截面数据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研发投入对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实证检验并分析了作为控制变量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煤炭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③陕西省煤炭开采与洗选业近年来较为重视科技投入,在数量和百分占比上,2013年绝大多数指标均较前两年有更好表现。然而,虽然陕西煤炭业在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煤炭企业在科技投入与产出中的表现,远远逊色于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平均数”等指标在全省总量中的百分占比。因此,从全省平均来看,陕西煤炭业科技投入与产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全面梳理回顾了我国及陕西省煤矿事故发生情况,并分析了总体特征与具体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总体上,在优选煤炭大国中,我国是煤矿事故爆发最为频繁、死亡率优选的国家。具体而言,我国煤矿事故呈现地域、时间、煤矿类型、事故类型、伤亡等级等分布特征。演变趋势上,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事故发生次数与致死亡人数均迅速下降,但与靠前优选水平相比,总量依然很大,煤炭业仍然属于“高危”行业。②总体上,与我国煤矿事故高发省区相比,陕西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较好,尤其是2000年以后,陕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事故多发的兄弟省区。全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中仅有一个来自陕西,即陕西渭南的韩城市。具体特征上,陕西煤矿事故也存在地域、时间、煤矿类型、事故类型、伤亡等级等分布特征,个别具体特征与全国不接近类似,如陕西煤矿水害事故相对较少。研究认为,我国目前煤矿事故仍然频发、死亡人数众多,关注煤炭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陕西煤炭业近十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但近两年有反弹趋势,因此强化安全生产,减少甚至杜绝煤矿事故,仍然是陕西煤炭业不容忽视的重大任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