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何炳松,1903年入金华府中学堂,1906年保送进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获浙江省府公费送往美国留学,先后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学习法语、德语、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1914年成为学校的兼职助教,负责有关远东及中日关系的资料。1915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研究现代史及靠前政治。1916年毕业回国,曾任浙江省视学。次年,受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主任,兼代史地部主任。1922年起任浙江省立师范学校校长,1925年任武昌师范大学校长。1926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主任、国文部主任、编译所所长、大学丛书委员会委员等。兼任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教授。1934年当选中华学艺社理事长。1935~1946年,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1946年5月调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因病未能到任。7月25日病逝于上海中华学艺社,葬于金华城北道院塘。何炳松是美国“新史学”在中国很早的译介者,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先后译介鲁滨逊(Robinson)《新史学》、班兹(Barres)《史学史》、亨利(Henry Johnson)《历史教学法》等,实现中国史学从传统式向与西方现代史学血脉相衔接的转变;着有《历史研究法》《通史新义》《程朱辩异》《浙东派溯源》等;依鲁滨逊《西欧简史》(An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urope)前29章编译而成《中古欧洲史》。他在西洋史方面,着力甚深,但他不是崇洋的人,1935年,还与王新民等人联合发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重要的文化自觉宣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反对“全盘西化”的论调。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