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5
4.3折
¥
62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498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2元
货号1203016393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目录
《绝望》无目录
内容摘要
《绝望》是二十世纪公认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一个在平庸日常中感到窒息的中年男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分裂。他是一位巧克力商人,生活看似体面,却耽溺于幻想;家庭看似美满,却打心底蔑视自己的妻子;拥有优秀的艺术品味,本性却残酷无情。他用种种谎言和自我麻醉来重写人生,如同作家精心虚构小说情节。最终,他选中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流浪汉作为替身,开始了一场以艺术为名的犯罪狂欢……“元小说”技巧在本书中得到了绝妙的呈现,这位不诚实的叙事者,如同灵魂出窍般时刻审视自我,逐渐暴露阴谋和意图,将读者带入一个臆想狂眼中的非理性幻象世界。本书于197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新电影巨擘法斯宾德执导。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我热情而忘我地说谎,就像夜莺吟唱。”
★ “元小说”绝妙之作,《洛丽塔》姊妹篇
★ 一个臆想狂眼中的世界,一场以艺术为名的犯罪狂欢
★ 新电影巨擘法斯宾德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作为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作品对英文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纳博科夫精选集II”精选五部纳博科夫代表作,其中不乏市面上难以寻见、读者翘首以盼的期待之书。
五部作品皆为纳博科夫的早年创作,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文字炼金术士的成长:处女作《玛丽》怀念故国与初恋;《防守》以解剖刀般的精准描绘一位疯狂的象棋天才;《眼睛》用“间谍”题材挑战小说技法;《绝望》则玩转“元小说”,主人公颇有后期《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影子;《斩首之邀》是一部光怪陆离的超现实黑色寓言。透过跨越十年的五部杰作,可以看到年轻的纳博科夫如何进行“风格练习”和写作探索,从早年天然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腻的书写,到后期对结构和文体的自如掌控,逐渐构建出独一无二的小说宇宙。
《绝望》是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一个在平庸日常中感到窒息的中年男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分裂。他是一位巧克力商人,生活看似体面,却耽溺于幻想;家庭看似美满,却打心底蔑视自己的妻子;拥有优秀的艺术品味,本性却残酷无情。他用种种谎言和自我麻醉来重写人生,如同作家精心虚构小说情节。最终,他选中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流浪汉作为替身,开始了一场以艺术为名的犯罪狂欢……“元小说”技巧在本书中得到了绝妙的呈现,这位不诚实的叙事者,如同灵魂出窍般时刻审视自我,逐渐暴露阴谋和意图,将读者带入一个臆想狂眼中的非理性幻象世界。
本书于197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新电影巨擘法斯宾德执导。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想象的伟力再难找到如此活力充沛的代言人。——约翰?厄普代克
★货真价实的魔术师。——保罗?贝利
★多么荣幸,他选择使用我们的语言并使之焕然一新。——安东尼?伯吉斯
★纳博科夫的感受力之强大、丰盈和多姿多彩,在现代小说家中无可匹敌,鹤立鸡群……
如果文字能唤起至纯的感官愉悦,那么舍此无它。
——马丁?艾米斯
★他对小说创作的各色招式驾轻就熟,还发明了属于自己的新技法。——彼得?阿克罗伊德
★我们时代拥有原创性和创造力的作家。——《金融时报》
★纳博科夫的天赋不仅在于他能将一切主题都转化成清晰的视觉意象,
他还有近乎放肆的幽默感,任何悲剧在他笔下都能荒诞毕现。——《观察者》
★鲜活的记忆萦绕其中,面对命运的恶意嘲讽,或游戏其间,或与之抗争…纳博科夫幽暗跌宕的故事之中闪烁着救赎的微光。
——《新闻日报》
★他所使用的语言是一件神奇的工具,微妙至极,却又充满力量:
我们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作者,包括乔伊斯,能像他这样,捕捉世界瞬息万变的光影。
——《波士顿环球报》
★天才之作……
遣词造句,精雕细琢,奔泻无隘,直抵始终如一的独造意象,
于无形中将思维的逻辑演绎到了很好。
——《沃斯堡星报》
★任何一个认为人、人的思想及缺陷极为重要的个体,
自能发现其中的意趣。
——《里士满时讯报》
★纳博科夫很好丰富的描写,令人炫目,
他亲切地呼唤着过去,并着力刻画意识的奇谲之处。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在塑造个人经历并赋予其意义上,心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纳博科夫对其刻画之生动、探索之灵活有力,无人能出其右,
由此推及,对于理解和包容个人的经历,亦无人能与他比肩。
——《华盛顿时报》
\\\\\\\\\\\\\\\\\\\\\\\\\\\\\\\\\\\\\\\\\\\\\\\\\\\\\\\\\\\\\\\"
\\\\\\\\\\\\\\\\\\\\\\\\\\\\\\\\\\\\\\\\\\\\\\\\\\\\\\\\\\\\\\\"【读者评论】:
1.纳博科夫让写作者觉得很崩溃,一个作家居然可以把语言使用到这种程度,又让阅读者觉得很有希望,唤起了我们对文字的欲望。
2.纳博科夫的那种复杂性,他所要表达出的思绪中的巴洛克式的繁复而又富丽的花纹图式,这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结构,甚至还是一种复杂的思维结构,我通过这一个文本品尝到了它所流淌而出的甘美的滋味。
3.第一次惊叹于纳博科夫的观察力,是在读《文学讲稿》评论《包法利夫人》一节时。他在分析小说的叙事思路和行文风格的间歇,“顺便说一句”道,福楼拜写苍蝇在杯壁上爬,其实苍蝇不是爬,是走,一边走一边搓手。
纳博科夫敏锐的观察力,化作奇崛的比喻和微妙的反讽,躲藏在慢悠悠的情节进展中,让人惊喜不断。
4.几乎所有纳氏作品都具有一个峰回路转的“响鞭式结局”。然而与传统此类小说不同,此结局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它往往引导和邀请读者依此回到文本的开头,重新读起。而每一次重读,都可能为一种可能自圆其说的解读找到证据。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解读的多重可能性”在作品尚在作家头脑中时就已存在,而这种惊人的功力绝非庸常作家所能获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