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林--藏在课本里的成语典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意林--藏在课本里的成语典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71 3.0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仲维柯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71404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2068504

上书时间2024-09-0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上古洪水“浩浩汤汤”可能确有其事

 

【课本在线】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公元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一篇文章,这就千古佳制《岳阳楼记》。范仲淹的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晴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在写到洞庭湖的浩大气势时,作者使用了“浩浩汤汤”这一成语,令人印象深刻。
【典故还原】
“浩浩汤汤”这一成语源出《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著名部族首领。尧属陶唐氏,又称唐尧。舜属有虞氏,又称虞舜。《尧典》是记叙尧舜事迹的书,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本篇开始有“曰若稽古”四字,表明它是后代史官所追记,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尧典》里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发生了大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意思是,滔滔的洪水遍布全地,水势奔腾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弥漫接天。这里的“汤汤”“荡荡”“浩浩”都是用来表示声势浩大,漫无边际的词汇。
《尧典》所在的《尚书》,*早名为《书》。“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的简称,传说为上古“三坟五典”的遗留著作,是我国*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28篇《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后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部散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包括今、古文《尚书》若干篇。《尚书》历来被列为核心的儒家经典之一,所以,当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将《尧典》中分开用的“浩浩”与“汤汤”一起连用,以形容声势巨大,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上古大洪水的传说,它曾在不同民族的史籍中多次出现,其中*为世人所知的,当属《圣经•创世记》中的记载。对此,学者们产生了很多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远古初民时代究竟有没有一场世界性的大洪水;二是世界上普通流行的大洪水传说是怎样起源的?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性的大洪水纯系子虚乌有,因为研究发现,各地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大多起源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故有人深信,苏美尔的洪水故事是这一次大灾难留下的记忆,这一事件后来通过在古巴比伦人、犹太人等许多民族中的流传而逐步演化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另一种意见则截然相反,认为世界性大洪水是可能的,并且各种洪水故事共出一源,可能是由于气候转暖,冰河大量融化造成的。
【成语力量】
一睹成语“浩浩汤汤”,总会让人想到大海的万丈狂澜,想到疆场上行进的千军万马……我们其实也应该想到孟夫子说的“浩然之气”。孟子曾对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人活天地间,就应该英姿勃发,豪气满怀,壮怀激烈,切不能奴颜婢膝,趋炎附势,蝇营狗苟。我们应该时时牢记圣人之训,养刚毅之气,正直之气,道义之气……
【拓展阅读】
我们知道,“浩浩汤汤”和“浩浩荡荡”这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然而,在当代汉语中,“浩浩汤汤”已经很少用到了,相同情况下“浩浩荡荡”用得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原因,跟字的常用意有很大关系。“汤”字是个常用字,“热汤”“菜汤”等很多词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强化了它作为名词的含义,而它作为形容词,表示水势浩大的意思越来越弱化了。所以,后一层意思逐渐被忽略了。这就是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汉字研究的魅力所在。
当然,这也是很多成语被我们用错的根本原因。比如“不足为训”这一成语,“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更广泛得意义是“教训”这一层意思,但实际上,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准则或典范”。所以“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足以作为准则或典范,但因为我们对它作为“教训”这一层意义太熟悉了,便容易将此成语误读为“不足以作为教训”。
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有时候,太熟了,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让我们对事物做判断时,出现误差。

 

【知识花边】
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到一批重要的战国竹简,此后被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物,其文字风格说明了它们属于当时的楚国。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限度地展现了先秦古籍的原貌。2018年,对清华简的研究证实,今文《尚书》确为伪书。



作者简介

仲维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邹城名师”,“感动邹城十大道德模范”,山东省作协会员。主编、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集和教育类图书,深受读者欢迎。


【媒体评论】

从远古走来,带着*初的情感;在纸上和口头流传,传承着文化与思想。那一个个深刻隽永、言简意赅的表达,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智慧与文明的传承。从这本有关成语的有趣的书里,我们会领略到这一切。
——当代知名作家、齐鲁知名学者 杨义堂

灵动的语言,鲜活的故事,极致的智慧,这本关于成语典故的书,的确能很好地辅助我们的学习,丰富我们的生活,相信它一定会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 夏玉清


【书摘与插画】

上古洪水“浩浩汤汤”可能确有其事

【课本在线】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公元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一篇文章,这就千古佳制《岳阳楼记》。范仲淹的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晴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在写到洞庭湖的浩大气势时,作者使用了“浩浩汤汤”这一成语,令人印象深刻。
【典故还原】
“浩浩汤汤”这一成语源出《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著名部族首领。尧属陶唐氏,又称唐尧。舜属有虞氏,又称虞舜。《尧典》是记叙尧舜事迹的书,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本篇开始有“曰若稽古”四字,表明它是后代史官所追记,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尧典》里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发生了大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意思是,滔滔的洪水遍布全地,水势奔腾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弥漫接天。这里的“汤汤”“荡荡”“浩浩”都是用来表示声势浩大,漫无边际的词汇。
《尧典》所在的《尚书》,*早名为《书》。“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的简称,传说为上古“三坟五典”的遗留著作,是我国*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28篇《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后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部散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包括今、古文《尚书》若干篇。《尚书》历来被列为核心的儒家经典之一,所以,当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将《尧典》中分开用的“浩浩”与“汤汤”一起连用,以形容声势巨大,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上古大洪水的传说,它曾在不同民族的史籍中多次出现,其中*为世人所知的,当属《圣经•创世记》中的记载。对此,学者们产生了很多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远古初民时代究竟有没有一场世界性的大洪水;二是世界上普通流行的大洪水传说是怎样起源的?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性的大洪水纯系子虚乌有,因为研究发现,各地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大多起源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故有人深信,苏美尔的洪水故事是这一次大灾难留下的记忆,这一事件后来通过在古巴比伦人、犹太人等许多民族中的流传而逐步演化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另一种意见则截然相反,认为世界性大洪水是可能的,并且各种洪水故事共出一源,可能是由于气候转暖,冰河大量融化造成的。
【成语力量】
一睹成语“浩浩汤汤”,总会让人想到大海的万丈狂澜,想到疆场上行进的千军万马……我们其实也应该想到孟夫子说的“浩然之气”。孟子曾对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人活天地间,就应该英姿勃发,豪气满怀,壮怀激烈,切不能奴颜婢膝,趋炎附势,蝇营狗苟。我们应该时时牢记圣人之训,养刚毅之气,正直之气,道义之气……
【拓展阅读】
我们知道,“浩浩汤汤”和“浩浩荡荡”这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然而,在当代汉语中,“浩浩汤汤”已经很少用到了,相同情况下“浩浩荡荡”用得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原因,跟字的常用意有很大关系。“汤”字是个常用字,“热汤”“菜汤”等很多词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强化了它作为名词的含义,而它作为形容词,表示水势浩大的意思越来越弱化了。所以,后一层意思逐渐被忽略了。这就是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汉字研究的魅力所在。
当然,这也是很多成语被我们用错的根本原因。比如“不足为训”这一成语,“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更广泛得意义是“教训”这一层意思,但实际上,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准则或典范”。所以“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足以作为准则或典范,但因为我们对它作为“教训”这一层意义太熟悉了,便容易将此成语误读为“不足以作为教训”。
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有时候,太熟了,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让我们对事物做判断时,出现误差。

【知识花边】
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到一批重要的战国竹简,此后被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物,其文字风格说明了它们属于当时的楚国。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限度地展现了先秦古籍的原貌。2018年,对清华简的研究证实,今文《尚书》确为伪书



主编推荐

倘若把中学阶段的语文课文比作沧海,那么,藏在这些课文中的成语可谓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因为它们天然具有引人入胜的语言魅力,饱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闪耀着璀璨的智慧之光。这本精心打造的国学读本,可以说是通过成语了解古代文化、增进国学知识的一个极佳的窗口。极富匠心的一点是,本书十分注重传达成语及相关内容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以及它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指导意义,相信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很好地拓宽精神视界。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