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20世纪20年代现象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电影:20世纪20年代现象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36 4.2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小健 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51129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2166815

上书时间2024-09-0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1922-1931:中国电影的文化景观

一、文化形成:西方电影放映及中国电影文化的初显

二、本土试制:民族文化开发与主体意识的觉醒

三、文化传播:电影与城市消费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四、文化批评:“迷影文化”与电影媒介的认知

结语

市民文化与20年代中国电影

一、20年代上海都市化进程中的市民电影

二、西风东渐与早期市民电影的文化分类

三、多元文化的影像风格表现

四、市民电影的影响及意义

20年代中国商业类型片的文化表现

一、2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

二、20年代商业竞争-一类型片不断延伸

三、20年代商业类型片的文化意涵

四、电影生产的文化转向

结语

再论“国产电影运动”

一、单向传输:“国产电影运动”生成语境

二、方兴未艾:“国产电影运动”产业与文化

三、兼收并蓄:“国产电影运动”群落创作特色

四、共荣共存:“国产电影运动”文化内涵

结语

一种现代性:20年代中国电影的“欧化”倾向与批评

一、西方的入侵与电影的传人及兴办

二、“欧化”倾向在影片中的呈现形式

三、国产电影的“欧化”与社会现代化

结语

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旧派”与“新派”考察

一、中国早期电影“旧派”“新派”的界定问题

二、“旧派”“新派”电影公司代表及经营策略比较

三、“旧派”与“新派”电影叙事方式比较

四、“旧派”“新派”银幕呈现与“造星”的发展

结语 沿袭与革新

……

20年代中国电影评论研究

20年代中国纪录片研究

后记

内容摘要
迄今为止,在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中,有两种西方理论学者们津津乐道,一个是米莲姆·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它对中国早期电影研究来说体系相对完备;另一个是在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广泛领域都很好活跃的“民族国家”理论。这两种理论对于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的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从清末开始的中国的现代化理想和努力及其变革发展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很多据此理论而做出的研究成果深刻地描述了中国社会在近现代的发展变革中的种种现实迹象和中国各阶层人群对于现代国家的种种想象,以及由这种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身份、文化的认同焦虑,政治家、学者对这种想象中的“民族国家”所进行的种种理论构想和实践努力,等等。作为大众文化的新时代的代表——电影,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说,由于其自身对于公共空间的跨越和其独特的影像呈现特性,对于今天展开的关于上述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样本,而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艺术作品,其叙事过程亦是上述历史进程,其间包含的焦虑、思考、认同、实践等直观的诠释,其记录下来的都市空间影像,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勾画,对于身份认同和文化独立性的创建实践等表现,都可以做到清晰地有物可寻,

上述理论似乎成为研究那个时期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的一种很好有效的理论途径,当然也是研究中国早期电影史的一种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在这种理论支撑下,国内已出版不少相关的早期电影文化研究的史著和理论成果,在电影史研究领域形成很大影响。特别是美国学者米莲姆·汉森于21世纪开启时提出“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并用于研究中国早期无声电影,她的学生张真随后出版《银幕艳史:上海电影与白话现代主义,1896-1937》,这个理论便成为研究中国早期电影,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直至30年代电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通畅的理论方法,进而成为中国电影文化史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论。的确,这个理论的提出,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为国内学者力图突破电影史学研究方法的努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此后,这个路径不断被拓宽,形成现在对于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很好活跃的局面。在这个意义上说,上述理论的价值值得肯定。时至今日,这个理论在中国早期电影研究中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民族国家”理论对于在中国正在建构的民族国家进程中的电影文化表现的概括也有其正当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