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6.25 5.3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刘庆元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7236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885894
上书时间2024-09-06
本书收录刘庆元1997—2017年创作的木刻作品400余件,分“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看到过 说不出 倒想起来了”、“无形的战线”、“手艺人图书馆”、“你的表情就是我的符号”、“城市民谣”、“面对面”等主题。作者长期涉足设计、文学、音乐等不同领域与界别,遵循木核艺术“以黑白为正宗”的创作理路,博采众长,匠心独运,形成了凝炼简洁、粗犷恣肆、自由灵动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对当下社会和生活万象的关注、观察和思考。
刘庆元,1972年出生于重庆市,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除日常教学外,其艺术工作涉足当代文化领域的不同界别,如音乐节、实验剧团、文学、设计、民艺乡建等,同时也参与当代艺术活动及展览的策划和组织。其个人作品参加了第10届法国里昂国际双年展,第8届上海双年展,第7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2011年成都双年展,2013年、2015年、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等国内外展览。
序
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我的朋友刘庆元 张晓舟
看到过 说不出 倒想起来了
木刻是一种呼吸 杨小彦
无形的战线
无形的战线 涂飞
手艺人图书馆
木刻眼 陈侗
你的表情就是我的符号
一个充满情趣的老哥萨克 刘庆元
城市民谣
面对面
后记
内文节选:
木刻是一种呼吸:
刘庆元的黑白木刻与日常实践
杨小彦
刘庆元给我的*个印象是,他说话沉稳,语气坚定,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我觉得他甚至不苟言笑。刚认识他那阵子,他才结婚不久,住在广州美术学院一所简陋的房子里。妻子阿鱼,一个独特的陶艺家和雕塑家,把民间、远古和当下情怀糅合在一起,作品颇有见地。
刘庆元给我看他的木刻。作品尺幅不大,但数量惊人。当时我就想到了麦绥莱勒,想到这位比利时人数量庞大、眼光尖锐、手法自如和样式明快的作品。同时,我仿佛看到半个世纪以前粗放的黑白品味,这种黑白品味早就销声匿迹了,被一种小心翼翼、造型准确、面貌姣媚的精细版画所代替。我还想起了鲁迅的一句话: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这位愤怒而偏激的作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用他*后的力量,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黑白木刻运动,以为这种简洁的形式是揭露黑暗的一种便捷武器。从那时开始,木刻就具有了一种战斗性。甚至有人以为它就是这样的,与生俱来。
不过,由此而断定刘庆元是“木刻战士”,似乎不太准确。那阵子,他的同代人中有不少正往先锋路上奔走,因为先锋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不仅是标志,而且还是重要的获取名声的途径。和若干年前不同的是,那时的年轻艺术家已经无须为先锋付出被驱逐的代价。关键是,先锋是一种姿态,一种表示自己处于某个领域的前沿地位的重要象征。有意思的是,刘庆元几乎不为所动。他没有改变自己,去弄点先锋的东西,或者去先锋场所游走。他依然故我,不改初衷,一张接一张地刻,一张接一张地印。木刻成了他每天必做的生活功课,黑白成了他每天衡量现实的一把标尺。
曾几何时,我们的美术家以宏大题材为荣。五十年来美术创作的教育就是如此,学生和老师挖空心思寻找重大内容,似乎一张画足以把定乾坤、概述历史、完成转折。更可怜的是,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和学生没有分别。能够选进重要美展的,学生就会自抬身价,显得不那么像学生了。相反,没有机会进入重要美展的,老师的地位便会受到多方面或明或暗的挑战。多少年来,美院里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美展模式,作品从来过不了“海珠桥”。虽然今天这种风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遗风犹存,不容忽视。
反观刘庆元的木刻,几乎没有题材大小之分。我怀疑他甚至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对他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非常重要,从喝水、起床到做爱,从聊天、逛街到打哈欠,无一不重要,也无一特别重要。他的木刻,甚至发展到这种程度,只要一看到,一想到,就可以有十足的把握刻下来,并且成为经典。
当然,细察起来,刘庆元的木刻是有发展和变化的,可以分出个前、中、后期的时间段来。但是,我发现,刘庆元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木刻的日常性。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无意改变。这说明刘庆元的木刻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体察与研究。我怀疑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看到的就是重要的,看到的就是能够刻下来的。先前是看周围的生活,看熟悉或陌生的人群,后来看一张报纸上的一张小图片,看一本陌生杂志上的一幅小像,或者一幅小像角落头的一张脸和一个笑容。他还尝试改变木刻的方式,先前用传统木刻刀,呆在自己的工作室,或站或坐。后来到木工车间去,用电锯、电刨、电钻,用斧头、铁锉、钢刀,站着,戴上口罩,抡起大臂,呼拉拉地运作起来。结果,他的木刻,不仅画幅变大,而且,近看时仅有创痕、刨痕、锯痕和粗鲁的划痕。及稍拉远看时,才发现了一张脸,脸上的五官,五官组成的面容。
本来,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就是想方设法人画一体,下笔就是好的,画出来就是有意思的。可多年来宏大题材的创作教育把人和画彻底隔离开了,好像人一方面在生活,另一方面在专门搞“创作”。这是一件近现代史的艺坛怪事,从来没有谁认真去清理,更少人提出质疑。美术学者们还掺和其中,大谈什么“意象美”、“逸品美”,大谈什么“大象无形”、“天人合一”,还加上一大堆美学新名词,从“主客观统一”到“典型”再到“积淀”,似懂非懂,稀里糊涂,就是不谈人画一体这件简单的事。刘庆元不是美学家,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概念制造专家,他是一个实践者,一个木刻家。他每天挥舞着种种金属工具在尺幅不一的木板上砍这凿那。这说明木刻就是他的身体的自然延伸,就是他呼吸的一部分。对了,木刻就是他的一种呼吸。或者,对刘庆元来说,木刻是一种呼吸。
我相信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画种大概是偶然的。有的人从小拿毛笔,所以水墨画就成了他未来的选项。有的人天生对颜色着迷,那么他以后就有可能从事油画之类的实践。有的人喜欢研究空间,那么他以后*好去学习盖房子。有的人从小就爱玩泥巴,那么雕塑就是他的志趣所在。按照“人画一体”的“理论”,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呼吸。或者,当这些艺术相对于实践来说,真正成为一种呼吸时,才值得人们去品味。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庆元的木刻非常值得去品味,而不管它是先锋抑或不先锋,是传统抑或不传统。
至于刘庆元为什么选择木刻,我从来没有询问过,所以无从知晓。不过我想这个问题不重要。我只知道,自从刘庆元选择了木刻以后,黑白就成为他不变的实践。自从黑白上身以后,木刻就成为他*的呼吸。而面对一个人的呼吸,*的呼吸,我想我们能够随便加以轻视吗?要知道,轻视一个人的呼吸,就是轻视一个活生生的种类。所以谁也没有这个权利,从轻视一个种类到轻视一个人的呼吸。
这就是刘庆元,他的木刻,他的黑白,和他的呼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