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序言:被遗忘的存在以及货币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生钱的书。在这里,“赚钱”(making money)一词具有双重含义。层含义,也是最直接的含义,是指金钱在世界范围的流通和分配。当有人开始工作,并声称“我要赚钱”,这通常是指,“让我们对经济的资金池中业已流通的一些货币进行分配”。但是,如果我们单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making money”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发行货币。它是指一种程序,通过该程序,创造新的货币,融入经济领域。人人都在思考如何赚钱。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他们需要挣钱,用来吃饭付账。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需要用钱来表达自己的身份,体现社会地位。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如何生钱恐怕既是一个事关生存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体现身份的问题。赚钱的第二层意思,也是更字面上的含义,很少有人考虑这一层意思。“钱是从哪里来的?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在日常的经济交往中使用的货币,是谁创造出来的?”考虑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货币的关注程度,这些问题似乎少有人问津。按照马丁?海德格尔的说法,我们最难想到和理解的事,是离我们最近的事,是我们认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熟悉程度,似乎阻碍了我们对它进行思考和判断,而这种思考和判断对深入了解这个事物是很好必要的。例如,对我们来说语言就是这样的情况。语言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使小孩子都知道如何使用它。尽管如此,很少有人可以宣称已洞彻语言究竟为何物。同样的悖论也适用于金钱。我们每天都在使用钱。它是我们进行人际交往和认知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我们对货币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种想当然的认识。这个事实不仅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也在我们集体做出的政治意象中发挥作用。在2007年至2008年间,越来越多的美国房贷违约,使得银行和金融机构苦不堪言,最终导致贝尔斯登公司和雷曼兄弟银行破产。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被视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或许仅仅刻画了这样一个事实:在金融市场和主要的金融机构中,确实正在发生诸多令人震惊的事件,但“金融危机”这个词为当时的形势设定了一个特殊的框架,为某些解释和解决方案预设了前提。首先,“金融”一词表明,严峻的经济形势既是由经济体系中的行为和资产的定价方式造成的,同时也是融资方式的结果。其次,“危机”一词表明事态强烈偏离了正常状态。我们可以克服危机,从而让自己回归常态。把这种情况当作金融危机来理解,就会倾向于用这样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解释:问题就出在个人和机构在金融市场生钱的方式。银行家们贪婪无度,为富不仁,金融模型与经济现实是相互脱节的,监管人员既幼稚又腐败,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了对普通人的剥削。对由廉价信贷支撑起来的过度消费的欲望,普通人缺乏克制。我们按照“生钱”这个词的层含义进行思考,这种解释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会引导我们不去关注这个词的第二层含义,而这层含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货币产生的方式这一根本问题有关。海德格尔也许可以为我们从哲学角度区分货币的两重含义。在他的思想中,我们发现了存在群体(Seiende) 和存在个体(Sein) 之间的本体性差异。当我们将某个事物作为一个存在群体加以研究时,我们的着眼点是,将它作为其他实体中的个体。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它的属性,探索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对特定事物的研究一般是围绕着“X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的。这样的问题包括:人是什么?人是理性的吗?人有道德观念吗?或者世界是什么?这是真实的吗?这是一个概念吗?它是可知的吗?等等。与这种质疑相反,对存在个体的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物是什么,存在的状态意味着什么。这种类型的研究不提出“X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是提出“X的情况怎样”这样的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提到的那个X就是人,但为了避免把人仅仅作为一个存在的个体,海德格尔使用了Dasein这个词,代指人的存在状态(Dasein的意思是在那里存在。但是这个词不是从最初的德语翻译过来的) 。当海德格尔在探究存在的意义时,他强调的是存在,而不是Dasein,研究的焦点是存在的状态,我们要注意这些内容。当我们提出问题,比如,我如何能生点钱?这家公司如何生钱?甚至这个国家如何生钱?我们把钱仅仅看作一种存在。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干预货币流通,使得对货币进行再分配的方式能够对我们有利。但是,一旦我们跨过“生钱”这个词语最直接的含义,开始质问金钱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就开始了对货币存在的研究。在《理性原则》这本书中,海德格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过扭转提问方式从而开启存在研究的方法。海德格尔从莱布尼茨的理性原则出发:凡事皆有原因(nothing is without reason)。他没有把这句话读成“凡事皆有原因”(nothing is without reason),这仅仅意味着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相反,他把这句话读成“凡事皆有原因”(nothing is without reason),强调的重点变换了。以这种方式,这句话变成一个有关虚无存在方式的声明。这一重点的转变,把这句话变成对一个本体性问题——“虚无是怎样的”——的回答。海德格尔解释说,“在音调转变的背后隐藏着思维的跳跃” 。海德格尔对虚无分析的形而上意义超越了我们目前的研究范围。然而,重点的转变与我们对金钱的分析是息息相关的。与其询问什么是货币,落入智力陷阱,或者含蓄地接受对这个问题现存的答案,倒不如提出问题,“货币是如何存在的?”或者简单地说,“货币起什么作用?”在海德格尔对西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时,他创造了Seinsvergessenheit这个美丽的词语,这个词语可以翻译为“被忽略的存在”。他声称,甚至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哲学一直专注于存在群体的研究,系统性地忽视了存在个体的基本问题。撇开海德格尔的结论与2000多年来的哲学史的矛盾不提,我们可以将他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对当代资本主义货币问题的研究上。在我们这个时代,“货币”这个词究竟意指什么?我们今天对这个问题有答案了吗?不。所以现在要重新提出货币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我们今天之所以茫然无措,仅仅是因为不领会“货币”这个词吗?不。所以现在首先要重新唤醒对于这个问题的意义之领悟。 这段话取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一书的序言。在这一段文字中,我用money(货币)和Being of money(货币的存在)取代了Being(存在)。这段话就货币被忽略的存在引申出了两个观点:我们不仅对货币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甚至还没有因不领会而茫然无措。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接近满足于货币使用,而没有领会其运作,对此甚至不曾质疑。对货币的起源和性质,我们甚至不加批判地接受流行的观点。在今天,我们对其投入了大量的经济研究和教育,在政治以及日常交流中经济学给予其崇高地位,我们还声称不领会货币,这样说是不对的。与此相反,问题是我们对货币的认识是否正确。海德格尔说过,“被忽略的存在”(Seinsvergessenheit)不是在思考某一个具体事项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被忽略的存在”是在我们开始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一开始。我想指出,很多主流经济学和流行政治话语有关经济问题的思考,深受“被忽略的存在”之影响。为了解关于货币的存在群体与存在个体之间的区别,以及“被忽略的存在”在经济学领域如何发挥作用,我们看一下有关经济学入门教材的前几页。入门教材是这样开始的:你刚才听到,晚间新闻说,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利率0.5个百分点。当你贷款购买豪华新跑车时,这会对贷款的利率有什么影响?这是否意味着将来你可以养得起房了?明年你找到一份工作会更容易,还是会更难?通过观察金融市场(如债券、股票和外汇)和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其他机构)是如何运作的,通过探索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这本书为此类问题及其他问题提供了答案。 虽然这段被引用的话是随意节选的,但它可以用来说明主流经济学家对货币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弗雷德里克?米什金,除了拥有傲人的学历外,还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担任过重要的职务。这段话中提出的问题是,有关不同货币举措的关联性,诸如,联邦基金利率和消费信贷利率、利率和房地产价格、利率和就业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这些都是与本体论问题相对应的本体。他们都涉及作为与其他存在相关联的一个特定存在的货币的运作方式,忽略货币的基本特质。在阐明各种经济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经济学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极为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我们很难对经济学处理货币的方式提出异议,虽然我们承认,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忽略了货币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说,经济学取得成功的原因正是由于该学科尚未陷入哲学的诡辩。经济学能够单刀直入,直面问题。可是2000多年过去了,哲学还在讨论同样的问题。然而,关于忽视货币存在的问题忽略了一个要素,即对当代货币形态的偶然性和变动性的认知。经济模型要具有可操作性,模型的某些构成要素或者说参数,就必须保持恒定,确凿无疑。主流经济学的货币恒定性是预先假定的,这严重阻碍了对货币的想象力。这就是思想体系如何作用于货币问题,即齐泽克称之为“思想意识形态自然化”的机制。在当代优选资本主义体系中,思想意识形态自然化达到了靠前的水平。对于可能形成的选择,敢于持有乌托邦式异想的人很好罕见……我们非但无法证实,思想意识形态乌托邦的时代已经过去,这种无可争议的资本主义霸权,还要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核心维系。掌权的权力乌托邦用务实的现实主义包装自己,另类世界的乌托邦思想业已清除。 由于货币的当代形态已经自然化,我们很难讨论甚至想象,其他形式的货币作为当代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2008年金融危机余波后的政治讨论很快就指向了狭义问题,即国家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和支持大型私营金融机构,以及如何介入支持,才能防止市场的全面崩溃。资本主义将自身自然化为今天生产和价值分配的体系,人们专享可以想象到的体系,这种非凡的能力表现在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中,在这场辩论中,最激进的观点来自于那些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最顽固的支持者,他们建议国家出局,任由市场中的不同力量“自然”发展。在今天的政治蓝图中,评判观点差异的标准,不是你支持还是反对资本主义,而是你如何支持资本主义。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政治反应,与对世界贸易中心2001年9月11日毁灭带来的反应,旗鼓相当。就像金融危机本来就是重新思考和修正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机会,“9?11”本来也是讨论美国作为世界霸权的角色,并重新考虑世界的所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一个机会。该事件是一个悲剧,但同时也打开了机会之窗,有可能改变我们政治制度的基本坐标。但是,正如我们所知,当三座高楼的倒塌被用来发动“反恐”战争时,这个窗口几乎立刻关闭。被大多数西方国家接受的对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是,拯救陷入财务困境的银行。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金融市场会自己找到平衡,为价值和货币在社会中的生产和分配创造很优条件。”但是,目前的局势属于正常范围之外的例外情况,因此要求采取特殊措施。政府将对市场进行特殊的干预,以恢复正常的状态,使得市场可以再次被信任,从而不再需要政府的进一步干预。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的方式,在结构上适用于类似“9?11”以后的滥用酷刑问题(以及终止各种公民权利)的推论。对涉嫌参加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恐怖活动的“敌方战斗人员”使用酷刑,这样做的理由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情况下,作为民主政府,我们认为人权是神圣的,我们谴责使用酷刑。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个例外。这属于正常的范围之外,因此要求采取特殊措施。我们的民主政府超常使用酷刑,以消除对我们社会的直接威胁和恢复正常的状态。这样,民主可以再次被信任,从而继续起作用,以不再使用不民主的措施(如酷刑)的方式生存下去。”在“9?11”和金融危机这两种情况下,机会之窗的关闭意味着有关社会秩序的根本性问题被排除在辩论之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关于货币构成的许多重要问题没有被提出,如:我们想要私人银行吗?我们希望有一个基于债务创造出货币的经济吗?我们应该允许金融市场来决定经济政策吗?对债务人来说,偿还债务是保证责任吗?我们想要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吗?说主流经济学接近忽视了货币的本质问题,这可能有点夸张。不过,回答这个问题通常采用回避货币本体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什么是货币这个问题的标准回答是列出被认为是货币的四重定义功能: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延期支付标准。这个货币的四重定义甚至可以总结为一个整齐的韵律:“货币有四个功能:媒介、单位、储藏、标准。”关键要注意到,在这段论述中,“货币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用“货币是做什么的”来描述回答的。四重定义罗列了货币的职能。认识到这一点很好重要。我们绝不能说这个描述是错误的。这相当于有人问:什么是锤子?我们说:这是一个用来敲打钉子进入木头的东西。虽然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该描述至少在两方面隐含了对货币的自然化。首先,我们可能会问货币的四重功能是否全面。货币肯定具有这四重功能,但货币似乎也做了比这四重功能更多的事。货币是不是也是控制其他人的一种手段?欲望的具体体现或标准?把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一种手段?大多数人不满的缘由?上述罗列的四重功能意味着,这些都是货币所必须具有的能力,而所有其他功能是或然的。这也就是说,钉钉子的能力是锤子的一个必要属性,而锤击拇指的能力仅仅是一个或然属性。对于锤子来说,这样的定义可能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货币来说,它肯定不行。用这四重功能界定货币具有误导性,这相当于你问:“什么是枪?”我说:“枪是通过保护无辜的人以促进和平的东西。”其次,用货币履行的功能来定义货币,是把货币仅仅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看一看经济学入门教科书的另外一段,这一点可以得到进一步阐述,它试图解释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利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使交换的商品和服务所耗费的时间最小化,促进了经济效率。要想了解其中的道理,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个物物交换的经济。物物交换的经济是一个没有货币的经济,其中用商品和服务直接对其他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我们以经济学教授艾伦为例。艾伦只能做好一件事:开办经济学讲座。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如果艾伦想吃饭,她必须找到一个不仅生产她喜欢的食物,而且想学经济学的农民。正如您所预料的,这个搜索将是困难和费时的,要找到一个渴求学经济学的农民比她开讲座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她甚至有可能不得不退出讲课,亲自进入农田进行耕种。即便如此,她仍可能饿死。试图交换货物或服务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交易成本。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交易成本高昂。因为人们必须满足“双重需求偶合”,他们必须找到既拥有他们想要的货物或服务,同时也需要他们所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人。让我们来看看,如果我们在艾伦的世界里引入货币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艾伦就可以教任何愿意付钱听她讲座的人。然后,她可以去任何农民(或他在超市的代表)那里,用她得到的收入去购买她需要的食物。她避免了“双重需求偶合”的问题,艾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她可以花这个时间做她最擅长的事:教学。 这段文字中的情节确实是虚构的。然而,它对主流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认知提供了许多重要见解。考虑到情节的假想性质,我们可以像精神分析学家对待梦那样对待这段文章,即把它作为一个揭示经济学家的基本幻想的场景。这个场景把货币的出现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实用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注意到有一个能提供服务的(经济学)教授和一个生产商品(农产品)的农民,问题是如何让他们进入交换关系。随后引入货币,问题便得到解决。在这段论述中,问题通过货币得到了解决,这就是自然而然。其潜台词就是海德格尔百思不得其解问题的另一种提法:“为什么是者皆是而无却不是?” 另一种提法就是:为什么有货币皆是而无货币却不是?海德格尔的问题作为一种形而上学之谜保留下来,其目的是为了延续激进的形而上学思维。相反,有关货币问题的教科书式的论述则毫无新意,只有一个简单的结论性答案。此外,还有一个奇怪的悖论进入了教科书设计的场景:在实物交换经济中出现了一位经济学家。我们都知道,实物交换经济中不存在经济学家,因为经济学家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在引进货币后出现的。我们甚至想象在一个实物交换经济中,有一个对经济学讲座有兴趣的农民,这掩盖了一个事实,即那些使经济学与农民相关的问题,只出现在货币经济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物交换经济中经济学家的形象,掩盖了货币的双重作用,即货币是问题的解决者,也是问题的创造者。一位经济学家在实物交换经济中的出现,使经济学地位得到提升,它不仅是随着货币演化所提出的问题而形成的科学,甚至是货币出现以前人们需要的科学。换言之,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家。这难道没有表明经济科学和经济学家在当今政治格局中的位置吗?在当代的后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学本身也是生活的科学。货币作为一种对实际问题的实用解决方案,掩盖了货币的意识形态维度。我们可以讨论谁应该得到更多或更少的货币,谁应该被迫支付更多或更少的货币,确实这些问题经常在当代政治论坛上被讨论。然而,这些争论都是在货币体系现有形态界定的边界内进行的。当代货币形态为一系列经济问题提供了很优化的解决方案,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系列经济问题被认为仅仅是人性的延伸。当今政治挑战被降低到了采用优化系统功能的方法来管理当前的经济和货币体系,其度量是一整套被系统定义的参数。《赚钱:金融哲学和货币本质》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货币的哲学分析。除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货币,我们分析的目的就是将货币政治化。如果主流经济学的内在倾向是,对货币当前形态的自然化,本书则旨在利用哲学理念,扰乱这种自然化。我们集体的政治想象力不应有且只有于不同模式下我们现有的货币形态能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打开想象力,猜想创建新的多样的货币系统,以及开发新的多样的货币潜力。我们应注意,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中接近忽视货币本体论的问题,出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不要夸大该问题的程度。引入主流经济学,让其充当讨论的初始“替罪羊”,在某种意义上是挑选了一个容易的目标。对货币的思考在其他知识领域也存在,而且对货币本质的思考更多。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学不等同于主流经济学。近年来,经济学界对所谓的异端经济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异端经济学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范式,而是一个总称,涵盖一系列处理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法,包括后凯恩斯主义、马克思主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等等。异端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并没有内在一致的基本假设,它们只不过对正统或主流经济学同样持反对态度。换句话说,是因为异端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的分歧,它们才联合在一起。在本书中,我将引用异端经济学家的观点,因为他们确实提供了与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接的批判,而且卓有成效。其次,近年来,当经济学这门学科在货币和金融的研究领域逐渐一统天下时,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却在经济学议题的研究中开辟了新天地。也许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金融的社会学研究,这类研究的出版物有:米歇尔?卡隆的《市场法则》、卡琳诺尔?塞蒂娜和亚历克斯?普雷达的《金融市场的社会学》、唐纳德?麦肯齐的《一台引擎,绝非照相机》、凯特琳?扎洛姆的《冲出牢笼》和凯伦?胡的《清算》。与此相似的,还有货币的人类学方面的出版物,如维维安娜?泽利泽的《货币的社会学意义》和大卫?格雷伯《债:个5000年》。这两个领域是在定性研究基础上对经济问题开展实证研究,与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区别。经济学试图做定量研究,或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同样,我将使用来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支持本书的分析。不过,这本书的目标是为货币的哲学研究开拓一个独特的领域。哲学区别于经济学,也区别于社会科学,不是因为哲学可以给旧有的问题提供新的答案,而在于哲学能够提出全新的问题。能够提出很好的问题,是很好哲学的标志。更进一步说,在哲学中,新问题的提出成为创造新概念的载体。哲学的要旨不是把现存的理论用于新经验领域,用现存的理论解决问题,而是产生新的理论概念,以促进思维。脱离了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而进行的哲学研究是接近不存在的,就像其他领域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很好的哲学分析。关键之点仅在于,哲学分析的优选标杆是,能否推动我们的常规思维,超越现有假说的验证或反驳。在这篇序言中,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我已经对货币问题进行了哲学探究。但是,一旦我们开始实际分析时,参考的主要理论观点将是斯拉沃热?齐泽克所持的观点。我发现他提出的关于三个本体(真实、象征、想象)之间的区别,很好适合于把金融市场的功能以及货币构成的多个维度概念化。齐泽克的全部作品都是有关当代资本主义,对货币的思考只是只言片语,散落在他的著作中。《赚钱:金融哲学与货币本质》旨在开发齐泽克哲学的潜力,扩张我们目前对货币和金融思考的边界。首先,齐泽克的分析,在概念上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火力。真实、象征、想象三位一体的复杂关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相互关联的概念系统,使我们能够探索当代货币构成的几个方面的哲学意义,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投机、价格、价值、风险、黄金、国家、信贷、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衍生品等等。其中,始于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就是,在靠前金融和银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促成公共利益的觉醒。当这个系统的不同新环节浮出水面,我们看到了高度复杂的优选机器的轮廓。这个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