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7.93
6.3折
¥
2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徐勇,邓大才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1546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201579688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徐勇,男,1955年7月15日生,湖北省宜昌市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1982年,攻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攻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1996年:攻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1982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任教,198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任校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2000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004至2012年5月任政治学研究院院长。2011年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2016年兼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
邓大才,男,1970年10月生,湖南省汉寿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兼分党委书记,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政治学会秘书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研究领域主要为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产权政治学方面。
目录
总序
凡例
村庄类分序
制锦储才:商宦大族的兴盛之道——徽州雄村调查
章雄村的由来与沿革
节雄村的由来
一传说中的梅家庄
二洪氏主导下的洪村
三曹氏主导下的雄村
第二节曹氏先祖的迁徙历程
一曹氏先祖乃北方望族
二曹全晸伐黄巢而留后新安
三曹永卿投舅亲而落户雄村
第三节曹氏始祖开基后的世代延续
一一祖两祠七房
二子孙繁衍世序
三流芳子孙图录
第四节雄村建制变迁及当下概况
一1949年之前的村庄建制演变
二1949年之后的村庄建制变化
三雄村当下基本概况
第二章雄村曹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节自然环境
一气候
二自然地理
三水资源
四土壤
五交通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村庄布局
二芋头田与风水轮转
三宗族建筑
四祖坟
五神庙建筑
六民居建筑
第三节雄村自然实态
一政府主导自然资源利用
二地理优势消失
三村外力量建设道路
四风水格局让位于现代建设
第三章雄村曹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节经济形态概况
一经营方式
二土地资源
三生产能力
第二节产权
一宗族共有产权及其变更
二家庭私有产权及其变更
第三节经营
一共有财产的经营
二家庭经营
第四节分配
一族产经营成果的分配
二家庭经营成果的分配
三国家赋税的分配
第五节消费
一宗族共同消费
二家庭日常消费
第六节财产继承
一宗族共有财产的继承
二家庭私有财产的继承
第七节雄村经济变迁
一宗族经济单位的变迁
二家庭经济单位的变迁
第八节雄村经济实态
一产权
二经营
三分配
四消费
五继承
第四章雄村曹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节传统社会形态概况
一姓氏分布
二人口情况
三世代延续
第二节社会构成
一人口
二婚姻
三家庭
第三节社会组织
一阖族类团体
二祠支类团体
三房支类团体
四团体参股的团体
第四节社会交往
一族内交往
二族外交往
第五节社会分化
一血缘分化
二职业分化
三分化的抑制
第六节社会冲突
一宗族内部冲突
二宗族外部冲突
第七节社会保障
一族内救济
二族内庇护
三仗义护族
第八节雄村社会变迁
第九节雄村社会实态
一社会构成
二社会组织
三社会交往
四社会分化
五社会保障
第五章雄村曹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节宗族信仰
一祖先崇拜
二生育崇拜
三神灵崇拜
第二节文化观念
一长幼有序
二光宗耀祖
三经商致富
四读书至上
第三节文化习俗
一节庆习俗
二生活习俗
第四节文娱活动
一保安膳会
二徽戏进京
第五节文化教育
一精英引领
二私塾林立
三文会统管
第六节雄村文化变迁
第七节雄村文化实态
一文化信仰
二文化观念
三习俗
四文化娱乐
五教育
第六章雄村曹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节治理形态概况
一国家治理概况
二宗族治理概况
第二节治理主体
一“族务”治理主体
二“家务”治理主体
三国家治理主体
第三节治理内容
一宗族公共事务
二族管家庭私务
三宗族协办赋税征收
第四节治理规则
一族规
二祠规
三国法
第五节治理过程
一决策
二管理
三监督
四参与
第六节治理方式
一宗族奖励
二族内规训
三官府治理
第七节雄村治理变迁
一集体化时期的雄村治理
二村民自治时期的雄村治理
第八节雄村治理实态
一治理主体
二治理内容
三治理规则
四治理过程
附录1雄村崇德报功祠人名录
附录2“大中丞”牌坊正反两面上的文字
雄村调查小记
雄村调查日记(部分)
定规聚族:贫弱分化小族的整合与治理——粤北三溪村调查
章村庄的由来与沿革
节刘氏宗族的来源
一客从何来
二始入大埔
三开枝散叶
第二节刘氏宗族的兴起
一再次迁徙
二定名三溪
三缓慢发展
第三节刘氏宗族的繁衍
一日渐茁壮
二分房而居
三“称霸”三溪
第四节1949年前村庄建制
第五节当下村庄建制
第六节村庄概况
第二章三溪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节自然形态
一气候特征
二地理特征
三水资源特征
四土壤特征
第二节人文自然
一交通特征
二边界形成
三建筑布局
第三节宗族自然实态
一交通特征
二居住格局
三祠堂重建
四庙宇重整
第三章三溪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节经济概况
一世世代代的少地宗族
二生产能力
第二节产权
一宗族共同产权
二家庭私有产权
三产权变更
第三节经营
一共同财产经营
二家庭经营关系
三合作经营
第四节交换
一族内交换
二族外交换
第五节分配
一族内分配
二家内分配
三养老分配
四税收分配
第六节产业
一农业生产
二打工经济
三陶瓷加工业
第七节消费
一共同消费
二家庭消费
第八节继承
一共有财产继承
二家庭财产继承
第九节三溪村经济变迁
一宗族共有产权的瓦解
二集体产权与经营的确立
三家庭经济单位的塑造
第十节三溪村经济实态
一产权
二经营
三交换
四村内商业
五家庭分配
六集体消费
第四章社会形态与实态
节社会形态概况
一姓氏概况
二人口概况
三世代繁衍
第二节社会构成
一人口关系
二婚姻关系
三家庭关系
第三节社会组织
一房长会
二初一会
三孝子会
四临时性组织
第四节社会交往
一族内交往
二族外交往
第五节社会分化
一社会地位分化
二财富分化
三职业分化
第六节社会冲突
一族外冲突
二房系冲突
三房内冲突
第七节社会保障
一族内保障
二族内保护
第八节三溪村社会变迁
第九节三溪村社会实态
一社会构成
二社会组织
三社会交往
四社会分化
五社会保障
第五章宗族文化形态与实态
节文化形态概况
一文化观念概况
二文化活动概况
三文化教育概况
第二节宗族信仰形态
一祖先崇拜
二生育崇拜
三神灵崇拜
第三节宗族观念形态
一尊老敬长
二礼让贤德
三光宗耀祖
第四节宗族习俗形态
一婚姻习俗
二丧事礼仪
三节日习俗
第五节宗族文化娱乐形态
一作福
二春祭请神
三还神
四打醮
第六节宗族教育形态
一族内私塾
二族外私塾与新学
三家庭教育
第七节三溪村文化变迁
第八节三溪村文化实态
一宗族信仰
二宗族观念
三文化习俗
四娱乐活动
五文化教育
第六章宗族治理形态和实态
节治理形态概况
一民国之前的治理概况
二民国时期的治理概况
第二节宗族治理主体形态
一族:以房长会为核心的“无头治理”
二房:以房长为中心的多元治理
三家:以大家长为纽带的一元治理
四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第三节治理内容形态
一宗族公共事务:相对空泛
二房系公共事务:较为具体
三家内事务
四国家事务
第四节宗族规则形态
一祖训
二族规
三习俗
四家训
五国法
第五节治理过程形态
一宗族决策
二族人参与
三监督
第六节治理方式形态
一柔性教化
二硬性处罚
三国家治理
第七节三溪村治理变迁
第八节三溪村治理实态
一村委会与“刘氏宗亲会”
二党员与村庄治理
三宗族自治与村民自治
三溪村调查小记
三溪村调查日记(部分)
政商护族:偏乡大族的延续与发展——闽东浦源村调查
章浦源村的由来与沿革
节追根溯源
一来自荥阳
二郑人南下
第二节奠基发展
一朝奉公奠基
二八世祖扩张
第三节村制变迁
一1949年以前的村庄建制
二1949年以后的村庄建制
第四节村庄实态
一人口发展
二教育现状
三公共服务
四鲤鱼溪保护与开发
五村落市场
第二章浦源村郑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节自然环境
一自然特征
二自然灾害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风水布局
二祠堂众厅
三三房格局
四安全保障
五族内交通
第三节浦源村自然实态
一村庄格局
二民房建筑
三通信建设
第三章浦源村郑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节经济形态概况
一人多田少:1949年前的土地占有
二以商补农:1949年前的村庄产业
第二节产权
一公有产权
二私有产权
第三节经营
一公有财产的经营
二私有财产的经营
第四节分配
一公产的分配
二家庭财产的分配
三国家负担的分配
第五节消费
一宗族共同消费
二家庭日常消费
第六节财产继承
一公有财产的继承
二家庭财产的继承
第七节浦源村经济变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村落经济
二集体化时期的经济单位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单位
第八节浦源村经济实态
一集体经济
二私营经济
第四章浦源村郑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节社会形态概况
一1949年前浦源郑氏的人口
二1949年前浦源郑氏的世代发展
第二节社会构成
一人口关系
二婚姻关系
三家庭关系
四房支关系
第三节社会组织
一祠董会
二向善社
三义会社
第四节社会交往
一族内交往
二族间交往
第五节社会分化
一血缘分化
二财富分化
三职业分化
第六节社会冲突
一族内冲突
二族外冲突
第七节社会保障
一灾害救助
二救济穷困
第八节浦源村社会变迁
一保障机制变迁
二族民身份的变迁
第九节浦源村社会实态
一社会组织
二人口状况
三婚姻与家庭
第五章浦源村郑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节文化形态概况
一观念概况
二教育概况
三信仰概况
第二节观念
一孝敬
二和气
三守节
四仁义
第三节信仰
一祖先信仰
二神灵信仰
第四节文化习俗
一生命礼俗
二习俗与禁忌
三文娱习俗
第五节文化教育
一教育观念
二私塾教育
三家庭教育
第六节浦源村文化变迁
一宗族信仰的变迁
二宗教信仰的变迁
第七节浦源村文化实态
一教育
二宗族精神
第六章浦源村郑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节治理形态概况
一国家治理
二宗族治理
第二节治理主体
一宗族自治主体
二官方治理主体
第三节治理内容
一族内事务
二国家事务
第四节治理规则
一国法
二族规民约
第五节治理过程
一决策
二管理
三参与
四监督
第六节浦源村治理变迁
一治理区划变迁
二宗族意识变迁
三治理主体变迁
第七节浦源村治理实态
一治理主体:博弈互伤
二治理规则:亦法亦情
三祠堂管理
附录1宗祠法规十条
附录2郑氏家训(谱头文选)
附录3禁约
附录4祠堂楹联
附录5孝子坊楹联
浦源村调查小记
浦源村调查日记(部分)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安徽歙县雄村乡雄村、广东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三溪村、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三个村庄的调查结果,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