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9.3
6.1折
¥
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陈瑜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9095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421144
上书时间2024-09-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瑜,1982年生,福建厦门人。中央音乐学院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宗教音乐等。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艺术评论》杂志社编辑,靠前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社会变迁中的福建南音馆阁乐社调查研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曾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年鉴》等核心刊物发表《福建南音滚门模式特征研究》《福建南音“滚门”在不同文化空间中演奏程序的比较研究》《福建南音“滚门”的历时性特征》《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历史源流与地域分布》等多篇论文。
目录
序一【袁静芳】
序二【钟思第】
绪论
第一章晋北地域特征与人文背景
第一节晋北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特征
第二节晋北民间信仰体系与寺庙分布
第三节山西道教历史沿革
第二章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历史源流与地域分布
第一节历史源流与地域分布
第二节晋北民间道乐班的组织结构与制度
第三节晋北民间道教的科仪汇本与法事
第三章晋北民间道教的科仪法事音乐活动
第一节晋北丧葬仪式中的民间道教度亡科仪
第二节晋北民间庙会中的道教科仪法事
第三节晋北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其他音乐事项
小结
第四章晋北民间道教的音乐传统
第一节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乐器
第二节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乐队编制与演奏形式
第三节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宫调
第四节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字谱抄本与曲目分布
第五章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分类
第二节晋北民间道教音乐经韵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晋北民间道教笙管乐曲的风格特征
第四节法器的运用
小结
结论:国家制度、民间礼俗、宗教信仰的三维互动
附录
附录一谱例
附录二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经韵目录表
附录三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笙管曲牌目录表
附录四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法器曲牌目录表
附录五晋北民间道教科仪经卷汇本
附录六晋北民间道教乐班图片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在充分把握资料及全面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抢先发售对晋北民间道教的教派源流进行全面考察和梳理,纠正了以往学术界对该区域教派传统的误解,指出全真派与正一派道教在晋北地区的普遍存在。同时,完整地记录了该地区目前现存的道教活态仪式并对各区域道教音乐的音乐形态进行细致分析,很终提出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的地域性、共时性和历时性艺术特征,进而揭示出自明清以来晋北民间道教音乐传统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在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依旧固守传统的原因。
精彩内容
序 一 道教音乐一直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与中国传统乐种的关系较之佛教音乐而言更为密切,尤其是道教中正一派的科仪法事音乐活动,几乎与传统乐种息息相关。我们以往对道教音乐的认识多集中在宫观道教,对地方民间道教的科仪音乐传统研究相对薄弱。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以民间火居道士为代表的科仪音乐研究受到音乐学界的关注并形成研究热点,涌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陈瑜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 陈瑜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名青年学者,也是国内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在中央音乐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求学的11年间,她始终专注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接受了全面系统的音乐实践和学术训练,在福建南音、佛道教音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学界普遍认可,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在博士阶段,我建议她以晋北地区的民间道教音乐作为切入点,努力挖掘中国传统乐种研究的新领域,以此加深对乐种研究的理解。为此,她毅然放弃了原本熟悉的课题,投入到完全陌生的研究领域中。她多次赴山西进行实地考察长达数月,独自驱车几乎走遍晋北的所有县市,获得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北京大学选修了宗教学、人类学等相关课程,为论文写作做了大量理论准备工作。最终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当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术答辩委员会一致认可,顺利通过答辩。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取得博士学位参加工作后,她一直没有放弃对该课题的研究,数次赴晋北挖掘材料,补充完善,这本书即是她取得博士学位后研究深化和浓缩的成果。 晋北地区民间道教音乐涉及地域范围广,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不仅在音乐方面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特征,还包含了一整套完整的道教科仪法事,亟待进行全面、整体性的挖掘研究。陈瑜的研究在充分把握资料及全面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的教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完整记录了该地区目前现存的道教活态仪式,并对其中音乐形态进行细致分析,最终提出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的地域性、共时性和历时性艺术特征,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尤其是她对晋北地区“正一”与“全真”教派传统的判断和论述,是道教音乐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认识,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当然,书中有些学术观点讨论展开还不够充分,希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她能够继续深入,有所收获。 作为她的导师,我非常高兴看到陈瑜博士研究课题取得新的成果并即将出版,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传统音乐研究领域一批青年学者的成长,期盼他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为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发展贡献力量。 袁静芳 2015年7月于中央音乐学院 序 二 在华北乡村采访,无论从体力或智力来说,都是一项相当艰苦的挑战。在南方(虽然地处经济发展发达地区)坚持保护和研究当地各种丰富地方文化传统的背景之下,对一位生长于福建的年轻学者来说,华北乡村民俗原本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吸引力。但北上跟随袁静芳先生学习后,陈瑜很快就发现该区域蕴含的丰富文化,全身心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最终成为中国音乐学研究中继曹安和、袁静芳、萧梅到齐琨、吴凡等新一代学者之后的又一位女性学者优秀谱系新成员。 对晋北民间音乐的研究已有相当丰硕的成果,从陈克秀、景蔚岗到张振涛、我和吴凡,都把阳高县作为各自研究的据点。我对阳高地区民间火居道士的研究目前仍在持续中,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也是受到陈瑜的影响。我们需要不停地转换视角,游移于国家、地区和乡村三者之间观察审视。尽管对个别农村的个案研究也极具价值,但我们亟须对该地区的整体面貌进行全景式勾勒。陈瑜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该区域民间道教的宏观背景,更揭示了以往研究中不曾提到的重要发现,如祖传火居全真道士在晋北地区的普遍存在。 这并非仅仅是地理上的问题。在研究观念上,她也不拘泥于学术界对古老笙管乐研究的传统理解,即所谓“音乐活化石”的简单看法。和她的导师袁静芳先生一样,她清晰地看到笙管乐在整个仪式表演中的位置,器乐演奏(晋北民间道士所掌握的所谓的“吹打写念看”的“吹”这一部分)总是仪式表演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陈瑜的研究除了提供该地域的器乐曲牌和谱例外,还记载了大量民间道士的经书内容(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有待道教学者的参与以及进一步研究),这有助于帮助我们超脱诸如“道教音乐”之类的思想,从充满怀古的唐宋遗音之梦中醒来,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清代以来地方文化变迁的实际情况中去。 这项研究也有助于修正历代南方道教研究的主导地位。除音乐学者外,很少有道教学者愿意到华北地方民间进行田野工作,这也是我写《华北民间道士与法事》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这片中国早期文明发源地上发现的地方民间道教,跟南方地区有很大不同,但这也是道教,亟待引起学术界重视和深入研究。 因此,我热情地推荐这本书,并对陈瑜的努力和认真表示赞赏。 钟思第 2015年于伦敦 作者系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欧洲分会,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民族音乐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