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丁华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丁华服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35 5.0折 3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琦 著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ISBN9787511879899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201117827

上书时间2024-09-0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琦,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为学生讲授《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人和公民权利》《阅读·理解·表达》。李琦文笔古雅,口才出众,曾是厦门大学辩论队总教练,并多次担任靠前大学生辩论赛评委。

目录
折课室
为教室添上温度与温情
思考在悬崖边上
《中文有戏》,中文做戏
给自己写教科书,说给老师听
那一段温馨的回忆,关乎成长
补课记
第二折严师
怀恭敬之心走进教室
平安夜·宪法课
为学生审稿的故事
我且辞职
第三折学子
好学生,教会老师
生日,那些有学生的日子
贺联·园合与志希新婚
上弦月影竹叶青
第四折我自省思
与向师偶遇,领何师训谕
谁检阅教授
门房有教于我
虚名之累,或天降大任
第五折书事
《与学生书》签售记述
晓风冬至
说书
燃一处薪火,盛师作柴
第六折课堂在别处
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世上最美的树叶,茶
母语的声音
教案写于大地
第七折钟响了,课未了
我的毕业季
为学生司仪,于毕业典礼
毕业季,凤凰花开有别样
毕业秀,世上最美的地方,叫大学
毕业季,潮去潮起
青春不逝
折外折石落碧潭起涟漪
茶闲烟尚绿·二十世纪中国的交通革命
蜉蝣沧海·天道悠然
品茶论剑
博雅缘
茶问道,言传心

内容摘要
一个纯粹的教师,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显赫头衔、政治身份,自外于学界的热闹,世事之喧嚣,只将一应性情、精气在讲台上淬炼天职般的角色。是为“白丁”。其于讲台则如戏台,心固不敢简慢,身亦拾掇整齐,更重课堂典仪。此谓“华服”。“白丁华服”,有一丝“沐猴而冠"的错位,这错位也正是一番侧立独行之快慰。

精彩内容
序一
走在文化中国的李琦教授
傅国涌

与李琦兄相识数年,他是厦门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大约2010年春天,我们次在厦门见面。他接我到海边一个精致的餐厅吃饭,连茶叶、茶杯都是自带的。说起他家乡闽东福鼎的白茶,他充满深情。也是那一次他跟我说起自己的课堂,就是他身为教授,给学生泡茶、斟茶,整个课以学生说给他听为主。这不是他的专业课,而是他为全校学生开的选修课之一,说是选修课却不像一般的选修课。学生选课,他选学生,人数有限。我当时听了就觉得好奇。
不久前我到厦门,他交给我一叠书稿《白丁华服——这一番粉墨人生亦快哉》,嘱我写序。从厦门到三亚,我在机场和飞机上读完书稿,对他在厦门大学开的选修课《阅读·理解·表达》《辩论与演讲》,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选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椰子林边,海风吹拂,民国建筑的教室里,马蹄形摆设的课桌,他为学生备下精心选择的绿茶、红茶。整个课堂,学生围绕他预先布置的题目说给他听,也是学生之间的彼此分享。他说得很少,却始终在引导着学生的讨论、分享。像“二十世纪的交通革命”“二十世纪的历法革命”等大题目,在这样的课上都可以有深入而细致的讨论。更重要的是,他的课上有温度和温情,是老师为学生沏茶的课。
他会在《法律谈判》的硕士研究生课堂上举行模拟的毕业典礼、模拟的婚礼,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致辞祝福,而他献上喜庆的对联。
他会在上弦月之夜,邀请学生到厦门大学山海之间的上弦场雅集,备下竹叶青,学古人行酒令,对得好的多浮一大白,对得不好的陪浮一大白。那天他出的对子是“上弦月影竹叶青”,学生所对,颇有贴切的。
许多上过他课的厦门大学学子终身受益。在福州的报纸副刊上,有学生在思念昔日的课堂,他们心中的李琦老师。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教授,一个进入了许多学生生命记忆当中的教授。比知识更有吸引力的是他所苦苦求索的精神,是他在人格上的坚持。
这样的教授,在今日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稀有了。可以说,他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透着一种民国气质,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似的。这种气质不仅来自他的生活方式,也不仅体现在他对母语、对优美、纯粹、有生命的汉语近乎执拗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他对民国以来的大学学统的自觉承续。他身体力行,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他的课堂内外,他的学生可以直接体验到活的学统,他身上流露的正是民国那些教授们的性情、趣味、思考。这一切都要在具体的生活、交往和教学中呈现出来,才是有生命的。他的课之所以受到学生真正的喜欢,不在于他的高深莫测,而在于他把自己对大学的理解、对学统的体悟,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在细微之处流露了出来,学生在这里真实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厦门大学的精神所在。
他真正爱厦门大学。自16岁考入厦门大学,1984年留校任教,数十年来,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在这所大学度过。厦门大学的一切,几乎与他的生命已融为一体。他曾专门带我到他平时上课的教室外那条罗马式长廊走过。他告诉我,由花岗岩条石砌出的风雨长廊不仅贯通了群贤楼的五幢楼,而且每条条石前后衔接的地方是波浪形的;这是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长廊,也是一条展开的时间之轴;一脚踩在上面,也就踩在了厦门大学九十三年的历史上。说起厦门大学,他有说不完的话。他正是从自己的老师身上,从厦门大学的校史中汲取了精神资源。他巴不得也能同样的滋润他的学生。在他看来,或许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学统。
他学的是法学专业,长期执教宪法、中国法律思想史等专业课,担任过六年《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主编,对现实当然有着恰当的理解。他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者,从来不是生活在梦中,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可以放弃什么、不能放弃什么,即使现实的环境有多么纠结,一个人依然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本书记录的点点滴滴,就是他对老师这个角色的理解,对接续学统的自觉。在一个举世浮华、追名逐利的时代里,他懂得将自己的生命安顿在哪里,他知道总要有些人避开熙熙攘攘的人流,默默地走自己的路。他的追求是自觉的。事实上,一个民族的精神解放也只有从一个个个体的自我解放开始。改变总是从个体开始。
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做得有多好。酒酣耳热之际,他只是淡然表示,要让后人知道,即使今天大学里也总还有几个喘气的活人。他深知,他所做的,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影响的学生也很有限;但他明白,他守护的是一个文化中国,他为未来而活。
当下红尘滚滚,终将随风而去,遍观正史野史,明君暴君昏君庸君、奸臣忠臣贪官清官所代表的那个中国之外,始终有一个文化中国,可以穿透无情的时间之流,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文化中国,便没有中国。一个大学教授应该怎样面对现实,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选择。他的选择是以自己的课堂和生活活出一个文化中国,这种生命姿态是活的,不只是捍卫学统、承续学统,而是成为这个学统当中的一环,上承民国,下启未来的世代,如同那条长长的罗马长廊上波浪式的条石,他也将成为其中的一块。

2014年5月12日00白丁华服序二为《白丁华服》而惊奇

序二
为《白丁华服》而惊奇
黄闽

    很荣幸,作为李琦作品的三审编辑,虽未曾谋面,但从时间上看,我上大二时李琦入学,由于我当了四年知青,年长于李琦,我们在校园里虽无交集,或有比肩,故可以以师兄的名义为《白丁华服》的出版写几句与“惊奇”有关的话。
    “惊奇”于饱满的厦大元素
    1980年9月,16岁入芙蓉园,自此李琦便与厦门大学有了浓得化不开的渊源,其作品也承载了满满的“厦大元素”。校主嘉庚先生情怀,文庆校长的传奇,萨先生的墓园;五老峰、上弦场、海浪、钟声、凤凰花;建南、芙蓉;厦大校史中的“悲悯与传奇”,这是生命与情感的融入,想必学长、学姐、学弟、学妹都能从李琦作品中的语境中, 体悟浓浓的母校情怀。
   “惊奇”于为师之道的温情、温度与温暖
   在一般人看来,法律职业是一个缺少温度的最为理性和冷静的群体。读罢《白丁华服》,为李琦的敏感、温情惊奇。老师能给学生什么?知识是有限的,方法无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能在李琦作品中看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师生同道,情义相融。李琦笔下有一批学生主人公,清新可爱,才情横溢,银文、力舟、文锦、春莺……同学的故事,老师对学生的三分期盼、三分提示、三分批评。书中讲述了许多师生之间的感人情节,老师关注学籍档案:生源地、姓名、家境,课堂上学生为老师唱起的生日歌,斟茶饮酒……师生之间向往弦歌不辍、群贤毕至,追寻《白丁华服》所暗喻的平民意识、贵族气质。有了这样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生涯便有了“温情的课堂和温暖的老师”。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作曲的厦大校歌可谓经典,“致吾知于无央”,“致吾爱于无疆”。“知”与“爱”恰恰是传承了教育事业的精髓。作品中提到的“人文社科实验室”,没有仪表、器皿、试剂的实验室,而温度、温情、温暖、理性,便是社科人文实验室的仪表、器皿、试剂。
   “惊奇”于法律人的文采
    走出厦大的我,戴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帽子,走进司法部,进入法律出版社,几年的法律专业再学习和漫长的职业生涯使我渐渐与文学绝缘,开始变得无味和无趣。未曾想到法学院出身的李琦,其语言始终透着精致略带几分浪漫之韵,又有法律人的理性沉稳之美。李琦教学中关注语境、关注语言运用的语义节奏和情义节奏,关注施行课堂典仪,透着一种人文理想,又体现法律内心对秩序的眷顾。这是一个颠倒的身份,李琦首先是一个才子文人,然后才是法律人。
    厦门大学是我的母校,是与我生命共存共荣的精神家园。我爱厦大,也爱厦大像李琦一样的师者。

2015年5月15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