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经济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4.93
6.0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才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7896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0414821
上书时间2024-09-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才明,男,1974年10月生,江西余干人。工商管理博士后、经济学博士、管理学硕士、工学学士。
现供职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事工商管理、技术经济、信息化、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北京泓维明吴科技有限公司不错顾问。
在各类核心期刊及学术会议等发表论文近40篇次,出版专著1本,合著2本,参加包括863和科技部重大课题等近20余次项,拥有软件著作权2项和多年的IT专业从业经验。
目录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思路与方法
1.4 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信息技术经济学的提出
2.1 信息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
2.2 信息技术经济学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
2.3 信息技术经济学研究具有紧迫性
2.4 信息技术经济学研究具有必要性
2.5 本章小结
3 构建信息技术经济学的原则和方法
3.1 构建信息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3.1.1 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原则
3.1.2 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原则
3.1.3 遵循技术经济学框架原则
3.1.4 遵循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原则
3.1.5 比照技术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结构原则
3.2 构建信息技术经济学的方法
3.2.1 信息技术经济学构建流程
3.2.2 信息技术经济学学科体系
3.3 信息技术经济学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信息技术经济学
4.1 信息技术经济学概论
4.1.1 信息技术经济学基本概念
4.1.1.1 信息的概念与分类
4.1.1.2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4.1.1.3 新一代信息技术
4.1.1.4 重点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
4.1.1.5 信息技术产业的概念与分类
4.1.1.6 信息技术的特征
4.1.1.7 信息技术的发展生命周期规律
4.1.1.8 信息技术的作用
4.1.1.9 经济与技术经济
4.1.1.10 信息技术经济
4.1.2 信息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
4.1.3 信息技术经济学研究目的和意义
4.1.4 信息技术经济学研究任务和内容
4.1.5 信息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程序
4.2 信息技术经济学理论
4.2.1 信息技术与经济的矛盾统一理论
4.2.2 信息技术经济生产要素理论
4.2.3 信息技术经济比较理论
4.2.4 信息技术时间价值理论
4.2.5 信息技术经济效果理论
4.2.6 信息技术经济标准理论
4.2.7 信息技术经济增长理论
4.2.8 信息技术经济风险控制理论
4.3 信息技术经济学方法
4.3.1 信息技术经济效果计算方法
4.3.1.1 信息技术的投入产出系数计算方法
4.3.1.2 信息技术的投入收益效果系数计算方法
4.3.1.3 信息技术的投资利用效果系数计算方法
4.3.1.4 信息技术的经济效果系数计算方法
4.3.1.5 信息技术经济的人力利用效果系数计算方法
4.3.1.6 信息技术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
4.3.1.7 信息技术经济效果系数的预测方法
4.3.1.8 信息技术经济效果的预测方法
4.3.2 信息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4.3.3 信息技术经济比较计算方法
4.3.4 信息技术时间价值计算方法
4.3.4.1 单利和复利
4.3.4.2 资金等值计算方法
4.3.5 信息技术经济增加值计算方法
4.3.6 信息技术经济标准计算方法
4.3.6.1 单利下的单项目信息技术经济标准计算方法
4.3.6.2 单利下的多项目信息技术经济标准计算方法
4.3.6.3 复利下的单项目信息技术经济标准计算方法
4.3.6.4 复利下的多项目信息技术经济标准计算方法
4.3.6.5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中的净现值计算方法
4.3.6.6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中的净现值指数计算方法
4.3.6.7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中的内部收益率计算方法
4.3.6.8 内部收益率在信息技术经济中的适用性分析
4.3.7 信息技术经济价格计算方法
4.3.8 信息技术经济增长计算方法
4.3.8.1 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4.3.8.2 宏观信息技术经济增长模型和计算方法
4.3.8.3 宏观信息技术经济增长模型数据检验
4.3.8.4 中观信息技术经济增长模型和计算方法
4.3.8.5 中观信息技术经济增长模型数据检验
4.3.8.6 微观信息技术经济增长计算方法
4.3.9 信息技术经济风险控制方法
4.3.10 信息技术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
4.3.10.1 全要素生产率
4.3.10.2 信息技术与全要素生产率
4.3.10.3 信息技术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4.3.11 其他计算方法
4.4 信息技术经济学应用
4.4.1 信息技术经济学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
4.4.2 信息技术经济学在微观经济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5.1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原则
5.2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理论
5.2.1 技术评价
5.2.2 经济评价
5.2.3 社会评价
5.2.4 环境与资源评价
5.2.5 战略评价
5.3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模型
5.3.1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5.3.2 信息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软件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
6.1 软件技术
6.1.1 软件技术的概念
6.1.2 软件技术的分类
6.1.3 软件技术的特征
6.2 软件技术产业
6.2.1 软件技术产业
6.2.2 软件技术产业特征
6.2.3 软件技术产业市场结构理论
6.2.3.1 传统市场结构理论
6.2.3.2 软件技术产业市场结构理论
6.3 软件技术经济基础理论
6.3.1 软件技术效用理论
6.3.2 软件技术外部性理论
6.3.2.1 正版软件技术外部性理论
6.3.2.2 盗版软件技术外部性理论
6.3.2.3 软件技术外部性修正理论
6.3.3 软件技术消费者行为理论
6.3.4 软件技术需求理论
6.3.5 软件技术成本理论
6.3.6 软件技术供给理论
6.3.7 软件技术供求均衡理论
6.4 软件技术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与应用
6.4.1 软件技术与全要素生产率
6.4.1.1 基于HaImquist指数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
6.4.1.2 基于人力资本解释产业规模报酬及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6.4.1.3 软件行业全要素增长率
6.4.2 软件技术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与模型
6.4.2.1 基于行业规模报酬不变的Malmquist指数理论
6.4.2.2 基于人力资本解释产业规模报酬及行业全要素增长率变动的理论
6.4.3 软件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应用
6.4.3.1 软件技术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实证数据收集及变量说明
6.4.3.2 软件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实证计算及结果解释
6.4.3.3 软件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6.5 软件开发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6.5.1 软件开发模式与开发流程
6.5.1.1 软件开发模式
6.5.1.2 软件开发流程
6.5.2 软件开发成本确定与方法
6.5.2.1 软件开发成本确定
6.5.2.2 软件开发成本测算方法
6.5.3 软件开发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6.5.3.1 软件开发技术评价
6.5.3.2 软件开发过程评价
6.5.3.3 软件开发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
6.6 软件比较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6.6.1 单方案软件比较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6.6.2 多方案软件比较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6.7 本章小结
7 信息技术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异同
7.1 信息经济学概述
7.2 信息技术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相同点
7.3 信息技术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不同点
7.4 本章小结
8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英文部分)
参考文献(中文部分)
内容摘要
技术经济学是中国自主创立的一门大交叉科学,它有自己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且也得到靠前社会的承认。技术经济既是“技术”的“经济”问题,又是“经济”的“技术”问题,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问题的学科。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寻找技术经济的客观发展变化规律,寻找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合理的发展和应用关系。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通用目的技术,信息技术更多的是通过作用于人的大脑而发挥作用效果。因此,基于传统的通用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信息技术经济问题难免存在一些局限。
《信息技术经济学》在大的技术经济学科属性下,参照技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征,研究并提出了信息技术经济学的整个框架和内容体系,包括信息技术经济学概论、理论、方法和应用四个部分。《信息技术经济学》还研究了信息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以及软件技术经济问题。
《信息技术经济学》的出版为创建技术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信息技术经济学提供了参考和尝试,填补了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空白。信息技术经济学的产生,扩大和延伸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空间,尤其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领域的特殊问题,以及具有信息技术特征的信息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对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这些既丰富了技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对提高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